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的检察制度是世界上极具特色的国家监督制度.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国家法律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制定行政诉讼法时,根据行政诉讼保护公民权益、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立法宗旨,认为检察监督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而把检察机关实施法律监督确定为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行政诉讼法》第10条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将其立法目的确定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这种立法目的的多元化使得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缺乏一种明确的动机和方向。通过对行政诉讼价值考量及对行政诉讼法的作用、功能和程序设计的研究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应是行政诉讼的唯一目的  相似文献   

3.
完善行政诉讼制度的几点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行政诉讼法多元化的诉讼目的不利于对相对人权利的保护 ,应确立保护相对人合法权利为唯一目的 ;过于狭窄的受案范围不能适应日益扩大的公民权利的救济需求 ,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与公民的政治、经济、劳动、教育等权利的救济均应纳入受案范围 ;现行行政诉讼法将利害关系人排斥在原告范围之外 ,显然与立法宗旨相违背。而将被告恒定为行政机关使大量行使公权力的其他组织的行为不受司法监督。因此 ,行政诉讼的原被告范围均有扩大的必要。行政诉讼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确认影响甚至决定着行政诉讼中司法管辖权的领域以及公民获得司法救济的范围.当今世界发达国家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发展趋势是逐步统一并放宽的,而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范围狭窄、认定标准模糊,不利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目的的实现.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应当适时放宽取得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20周年。《行政诉讼法》和相关配套性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20年来,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行政法治事业的发展,以及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重要组成部分的依法行政理念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法治水平。公民依据《行政诉讼法》,通过行政诉讼制度可以实现自身权利的救济和保障;司法机关可以藉此监督或维护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落实和实现宪法权威。公民的自由、尊严和利益通过该部法律得到了尊重和维护,这一切,同《行政诉讼法》的观念影响和实践需求皆有关联。值此部法律实施20周年之际,本刊编发一组文章以示纪念,内容涵及《行政诉讼法》的历史贡献、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制度的关联、行政公诉制度、行政诉讼对党组织的监督、完善被告举证规则和维持判决的妥当性等诸多前沿话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宪法将检察机关定位为专门法律监督机关,而实践中人民检察院的监督方向主要集中在刑事侦查和司法审判活动中,对于违法行政行为的监督缺位。现有监督机制的不足亟待立法设计的完善,规范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原则和范围,赋予检察机关检察建议、纠正违法行为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有利于实现检察机关的职责要求,增强检察监督的权威性和力度,确保行政机关依法合理行使行政权,维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益,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7.
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的地位 ,能够体现出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逐渐深入 ,能够体现我国宪法宗旨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确定国家行政机关的诉讼地位 ,可以真正作到依法行政。维护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和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一、两种观点及其缺陷 我国行政诉讼法在总则中规定了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关于检察机关怎样监督行政诉讼,只有第六十四条作了具体规定,即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法学界及司法实际部门对于检察机关应当以何种方式监督行政诉讼,存在较大的争论,观点各异。其中一种观点认为,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应包括检察机关提起行政诉讼的方式;另一种观点认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应按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只限于再审程序的抗诉监督。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值得商榷之处: (一)认为检察机关在行政诉讼中有权提起行政诉讼的观点是指检察机关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应予撤销、变更和进行民事赔偿时,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存在下列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目的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且辨析了它与行政诉讼的目的区别,在此基础上通过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多元目的之间的非一致性的分析,也就是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与行政相对人的权益的"损害"的逻辑关系的展开,说明"兼顾"是不可以的,相反,必须就行政诉讼确立一个基本目的.此外,本文还对与行政诉讼法的目的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检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0.
考察新时代行政诉讼制度的实践运作并提炼现实难点,对改革创新的路线与方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行政诉讼制度取得了诸多成效,对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以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发挥了积极作用.行政诉讼制度作为中国社会整体结构的一部分,揭示其在受案范围、管辖、诉讼参加人、证据、起诉与受理、审理与裁判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通过探析检察机关拥有职务犯罪案件侦查权之合理性,分析对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案件侦查权进行监督制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找出监督制约的重点与难点,尝试建立起以制约机制为主、以监督机制为辅的监督制约机制。这对于确保检察机关侦查活动的合理性、公正性,维护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法律监督指检察机关运用法律规定的手段 ,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 ,针对特定对象的法律制定和实施活动进行的 ,能够产生法定效力的监察督促。法律监督可从法律监督的主体、对象、内容、依据、方式、效力进行说明和限定。法律监督与人大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等监督形式不同 ,不能相互替代。法律监督具有国家性、专门性、规范性、强制性、程序性、有限性、职务性等特点。法律监督的实质和核心是以权力监督权力、以法律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13.
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范围,既是检察学中的重要范畴,又是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的核心问题。欲完善我国检察制度,必须重视对检察监督范围的研究。本文针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范围理论与实践的现状,阐明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监督范围的确定依据,并提出建立我国检察监督范围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民事执行监督权,从而为检察机关执行监督提供了法律依据。基层检察机关做好执行监督工作需从多方面着手:即加强基层民行检察工作的指导;广辟民事行政执行监督案源;探索民事行政执行监督新方式;构建民事行政执行监督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论权力制衡与行政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监督体现着权力制约。一个社会要想维持良好的秩序,一个国家要想有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政府管理体系,就必须要凭借具有强制性力量的行政权力的运用。监督应该是一种普遍伴随着权力存在的现象,有权力存在的地方,就会有也应该有对权力的监督,行政监督的本质就是对公共权力进行制约控制。我国行政监督体系,正处在一个制度化、机制化发展的过程当中,许多环节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对于行政监督中的现存问题,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积极加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司法权监督行政权合法行使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我国人民法院对抽象行政行为仅享有十分有限的司法审查权。这种状况严重限制了法院司法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 ,不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扩大法院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权、重构我国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公诉权的同时,又规定了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公诉权和监督权主体的重合致使在司法公正、监督权和公诉权作用的发挥,以及检察官行使职权等方面都造成了许多弊端。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革势在必行,但不宜大动干戈,从检察机关内部入手进行微调才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可行性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有权对行政行为和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这是我国宪法和行政诉讼法确立的基本原则。行政违法检察监督作为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检察机关通过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检察监督来保障国家行政主体的合法行政。针对行政违法检察监督制度的缺陷,需要对我国现行的行政违法检察监督制度进行相应调整,使之成为监督行政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行政违法检察监督作为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要求检察机关通过诉讼性权力和非诉讼性权力的全面行使来实现对行政主体违法行为的法律监督。行政违法的检察监督权能结构及其实现,需要构建系统完备的行政违法检察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行政法制监督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制度应该贯彻依法监督原则、独立协调原则、科学高效原则、程序化原则、权利保障原则以及权责一致原则。通过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在行政法制监督体制中的主导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一般行政监督,完善专门行政监督,实行司法独立,形成系统的社会法律监督体系等对策来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