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精神富有"建设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同构、行思互补,契合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的实践过程中。在追求精神层面的关怀与满足、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历史新任务中,浙江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富有"建设全过程: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富民强省"实践中奠定"精神富有"的物质基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神富有"构筑共有精神家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精神富有"塑造浙江形象;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诚信浙江,为"精神富有"营造社会环境;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以"文化自觉"引导和促进"精神富有"建设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有企业不仅要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支柱作用,也要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也是建设国际型工程公司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参政党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晓宇 《桂海论丛》2010,26(4):69-7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国的参政党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我国的各民主党派应抓住机遇,在文化建设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武装全体民主党派成员,继续发扬民主党派追求民主与爱国的精神,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契机,做好参政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新论述,具体表现为三方面。一是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深刻领会和全面准确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个坚持之一;二是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部分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作了进一步论述;三是十九大修改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进党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融入党内法规和国家法治建设提供了前提保障。  相似文献   

5.
温成涛 《长白学刊》2007,(6):146-14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核心内容,对大学文化建设具有引领作用。在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建设中,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大学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引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正确处理好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培育和发展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原则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立足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解决现实问题、助推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崔楠 《人民论坛》2012,(14):112-1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校园文化建设同样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途径,包括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将价值体系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8.
正案由: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为此,制定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对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9.
坚定文化自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筑牢民族精神的基石,对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加快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需要从坚持文化创新、推进文化合作交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个方面入手,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也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在大众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自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众文化中的主导作用。同时正确处理好文化建设中"一元指导"和"层次需求"、"文化交流"与"文化主权"、"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和谐文化"与"文化和谐"等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张悦 《创造》2023,(2):11-15
<正>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涵盖精神之源、精神动力、精神之钙和精神价值四个层面,体现为感知现代性困境并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动意识、辨别现代化路径并建构自立自强现代化的科学理论认知、厘清现代化本质并构筑人民本位的社会主义文化、拓展现代化道路并推进自信自强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许多新命题、新判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精神空虚不是社会主义"等。这些新命题、新判断既凸显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也指明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所在。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精髓,所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始终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顺应先进文化及其发展的客观要求,牢牢把握文化变革的主导权,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倡导科学精神,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它具有六个基本特征:指导思想上,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结合中国国情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领导和依靠力量上,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前提下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工农联盟,通过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扩大社会主义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政治制度上,在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前提下努力拓展各种政治参与渠道,不断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经济制度上,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效率和物质文明;分配制度与价值目标上,在坚持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不断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社会公正、社会和谐;精神文化上,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对于继续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价值取向论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盛美真  李维昌 《前沿》2011,(19):183-187
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执政文化。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不仅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价值取向。从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视域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分别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价值取向、政治价值取向、精神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正"走进基层、贴近党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场宣讲"活动是2016年农工党中央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其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进一步增强全党的政治意识、大局  相似文献   

17.
李灵均 《前沿》2003,2(8):133-136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形态;在当代中国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要充分理解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及其重大作用,其核心就是培育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创造精神,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三个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张静  鄢本凤 《长白学刊》2008,(1):141-144
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的精神支撑和社会舆论支持。党的十七大吹响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提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倡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等文化创新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蔡民族 《政策》2012,(1):30-3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当前,全省高等教育战线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要坚持核心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20.
(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文化体制改革政策措施,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建设,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的文化需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