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基层应急队伍是我国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多年来,我国基层应急队伍不断发展,在应急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各地基层应急队伍建设中还存在着组织管理不规范、任务不明确、进展不平衡等问题。为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经国务院同意。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2.
黄样兴 《江西政报》2008,(19):40-4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资金的管理就是完善应急管理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在编制应急管理预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等方面有所加强,但总体来说,我国的应急管理还处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应急资金的管理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规范。应急资金是指应对突发事件的资金。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损失严重。美国应急管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套较为成熟的应急管理体系,积极借鉴其应急管理的有益经验,对提高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同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系统地规定了应急法制的基本方面,是我国应急法律体系中起着总体指导作用的龙头性法律,成为我国应急法制快速发展、趋向完备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与其他的应急法律规范一道,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制度规范作用。这部重要法律的出台,促使人们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深入地认识我国应急法制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未来课题。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政报》2009,(12):9-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基层应急队伍是我国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多年来,我国基层应急队伍不断发展.在应急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足,各地基层应急队伍建设中还存在着组织管理不规范、任务不明确、进展不平衡等问题。为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经国务院同意,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6.
张楠 《岭南学刊》2023,(3):83-91
应急警察权是国家紧急权的重要形式。应急警察权的提出,不仅回应了应急处置对“法外权力”的客观需求,还意味着通过应急警察权法制确立警察应急的经验法则和实现权力、权利在应急状态下的重新分配,从而既体现应急的特殊性,又尽量避免以应急之名破坏法治。目前我国应急警察权在立法上存在内容欠缺、权利保护不足的问题;在实践中存在随意创设应急警察措施、应急警察权由非警察主体行使、不符合比例原则、应急治理过分依赖警察强制权等缺陷,建议重构应急警察权的配置体系、清晰划定应急警察职权范围,建立应急警察权监督制约和公民权利保障机制,构建应急警察权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7.
冷兵器暴力和恐怖活动不断危害着我国社会发展。根据目前冷兵器暴力恐怖发展态势,加强内地基层警察警务枪支近距离应急射击能力提高建设很重要。警务枪支近距离应急射击能力包括应急射击技能、应急意识、安全习惯、法律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多种素养。针对警察近距离使用枪支面临的现实环境,我国内地基层警察警务枪支近距离应急射击能力提高应在法律制度环境改善和应急射击训练环境改善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突发事件日益挑战着我国各级领导干部及应急管理人员的应急管理能力。应急管理教育培训是提高应急管理相关人员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对国内外在应急管理教育培训方面的研究及实践进行综述.以期梳理应急管理教育培训的内容体系,为我国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城市各种突发灾害提出了强化城市应急管理能力迫切需要,应急管理也因此成为近年来政府公共管理活动中受到重视的领域。城市突发灾害事件的应急管理要改变偏重于应急而预警预防式管理相对滞后的状况,提升综合应急管理能力。强化应急管理基础设施、机构协调、应急联动平台的建设,扩大社会参与,是提高我国城市应急管理能力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10.
何万篷  刘文富  周威 《群众》2022,(11):16-17
<正>在现代动态风险的社会背景下,我们面临各类新挑战甚至受到极限施压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随着我国应急管理进入“全灾种、大应急”时代,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完善应急保障协同体系是大势所趋。当前,  相似文献   

11.
唐钧  刘瞳 《中国减灾》2013,(3):52-54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工作面临的压力陡增,这对我国应急后勤装备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 当前急需解决车载应急后勤装备技术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13,(12):4-5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围绕这一办法,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参事、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闪淳昌表示,我国从战胜“非典”开始推进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策略与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急管理的实践表明,各个国家和地区应对危机的组织方式、体系等千差万别,但其中对应急管理教育作用的认识、对应急管理教育制度的设计和开展程度,直接决定了应急管理的绩效。因此开展实效的危机管理教育是危机管理链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然而,目前我国这一环节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亟需加强。为此本文主要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并阐释了由研究型、培训型和科普型三种应急教育组成的应急教育体系,并针对各类型教育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应急管理实践和新时期公安工作与公安队伍建设的不断发展,阐述了加强应急状态下公安后勘保障工作的必要性,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公安应急后勤保障工作在机构设置、装财投入、制度建设、预案制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途径,以有效改善并进一步推动我国公安机关在应急状态下后勤保障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共同构成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这几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应急管理体制是基础,决定了应急管理体系的结构.直接影响应急管理体系的成功与否。中国是一个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大,且又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大国。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在建设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难题.它们构成了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体制性障碍。  相似文献   

16.
在介绍国外应急志愿服务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其特点进行归纳分析我们发现,它对我国应急志愿服务发展有以下启示:建立全民动员的应急服务意识,营造应急志愿服务土壤;充分认识应急志愿服务的作用,把应急志愿服务纳入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协调一致、有序高效的应急志愿者指挥系统;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对民众参与应急服务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制定出参与应急志愿服务的专业标准;建立国家应急志愿服务支持基金等等。  相似文献   

17.
来红州 《中国减灾》2005,(12):30-31
我国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制度的建立.规范了我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对于提高救灾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所设立的应急响应启动标准,是针时我国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出现的一次灾害过程而言的。  相似文献   

18.
志愿者作为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在突发事件应急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如何促进志愿者在应急治理中的有序参与,促进志愿者优势和作用最大化,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问题。在梳理国外应急志愿服务的相关研究、发展轨迹和经验的基础上,发现西方国家的应急志愿服务体系虽然较为完善,但在突发事件应对中也暴露诸多问题:一是地方政府与志愿组织之间关系不顺;二是志愿者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时风险与责任难以明确;三是法律繁多缺乏标准化。基于此,提出我国应急志愿服务建设的三点建议:即健全管理制度,实现应急志愿者的精准调度和有序参与;加强统筹协调,提升应急志愿服务的社会效果;明确权责,保障应急志愿者合法权益;以期提高我国应急志愿服务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公共应急法制体系中的“龙头性”法律,《突发事件应对法》已于2007年8月30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当年11月1日起实施。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公共应急法律体系的基本形成,是实现我国公共应急法治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20.
戢晓峰 《中国减灾》2013,(10):20-21
近些年来,我国突发性事件频繁发生,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的雪灾及汶川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等。为减少和避免突发事件带来的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合理的应急资源储备和及时的应急救援尤为重要。而在应急资源储备和应急救援等应急物流活动中,信息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救灾物资物流管理中的物流信息化技术、救灾物资信息化与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等几个方面的介绍,对救灾物资物流管理系统进行相关知识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