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宋史》隐逸传收49人,这远非宋代隐士的全部。我又从多种方志中检索得378人。这虽仍非宋代隐士的全部,但对本文来说,却基本上可以说明问题了。以下对宋代隐士隐居原因试作分析。一、源远流长的尊隐传统中华文化自创立之初就形成了尊隐传统,宋代隐逸文化是传统的...  相似文献   

2.
田野 《中国减灾》2011,(20):46-47
灾难面前,生命是最宝贵的。作为"7·23"特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当事人,他们的声音、他们的故事需要被倾听、被传扬。无论是遇难者、幸存者,还是失去联系的人,都应该受到特别的关注。幸存者体验了生死关头的电光石火,经历了命悬一线的生命劫难,对生活有了更新更深的感受和理解。高士莉夫妇:父母之爱的伟大  相似文献   

3.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中的"六艺"之名,学术界多有讨论,但其解释并不全面,亦没有揭示出"六艺"与"六经"之间的内在联系。"六艺"的词义经历了"六种技能—六经之术—六经或六经经传"的发展过程,就实质而言,则体现出技能—学术—文本的演进;"六艺略"中的"六艺"包括"六经"、"六经之传"以及"六经之术"等内涵;"六艺略"中的《论语》《孝经》在汉代属于"六经之传";"六艺"以礼乐为核心,孔子继承这一点,开设《诗》《书》《礼》《乐》四门课程,在这之后扩大了教学内容,增设《易》《春秋》两门,因而有与"六艺"之名相仿的"六经"之称。由于两者之间存在这种内在的逻辑关系,汉儒常用"六艺"指代"六经之术"、"六经"或者"六经"经传。刘歆采用"六艺"之名,不仅可以全面概括六经及其传注,又能凸显当时儒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这是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时对《南史.韦睿传》中的南朝著名将领韦睿的一句评语。《南史.韦睿传》中有"睿雅有旷世之度,莅人以爱惠为本,所居必有政绩。将兵仁爱,士卒营幕未立,终不肯舍,  相似文献   

5.
明代中期川籍儒者周洪谟"居显位,有文名,而又深于经术",其《春秋》学思想主要散见于所著《疑辨录》中。周氏对《春秋》"经文文本"、"周正时月"以及"训经之传"进行了辨疑,所论多出新意。他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常事不书"、"书以记异"等《春秋》书法观;另一方面也发挥了《春秋》"尊王"、"崇礼"、"奉天道为政"等经世大旨。  相似文献   

6.
<正>著名作家、学者王宏甲曾以《无极之路》《智慧风暴》《新教育风暴》《人民观》等作品,获得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等多项全国性奖项,并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近日,王宏甲携新作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天眼·南仁东传》(下称《南仁东传》)来到海南,参加第十一届海南书香节,并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为主题作首场读书报告会。会后,王宏甲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7.
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享有"东方荷马史诗"的美誉,全方位展现了藏族社会结构、生产与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是藏族民间文学的集大成者。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格萨尔王传》采用诸多篇幅全面展示了藏族群众对自然界、生活环境方面的认识,形成了生态美学的思想理念,对实现生态环境的最优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将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放在生态美学视野下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鼎《东林列传》对于东林人物的组织编排非常娴熟。从宏观构架上看,陈鼎采取先发轫诸贤及顾高、次殉节人士、后其他的布局模式;在具体的人物传记安排上,单传、附传、合传等灵活运用;在行文手法上,追叙、补叙、插叙等多种叙述技巧并用。其中突出殉节君子和"以类相从"是《东林列传》编纂上的突出特征。《东林列传》的这种组织编排很好地展现了东林人士的丰富事迹。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自称是"实事求是派"。但是从《邓小平文选》、《邓小平文集》、《邓小平年谱》、《邓小平传》等著作来看,他终其一生都是"实事求是派"。着力研究邓小平的后半生,从多次点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反复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严于律己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四个方面,论证他是真正的"实事求是派"。  相似文献   

10.
文廷海  谭锐 《求索》2010,(3):217-219
东汉《春秋》三传传授方式各异,《公羊传》的颜、严二家通过博士官学、家族私授和独立研修等方式;《左传》通过家族私授、独立研习;《穀梁传》则无专家之学,传业讲习者少。为争取统治者的重用,《春秋》三传间爆发了光武帝云台《左传》立博士之争、汉章帝白虎观会议经今古文学之争、汉灵帝何休与郑玄《春秋》三传长短之争。因此,东汉《春秋》学体现出《春秋》三传的兴衰与官方的重视相联系、《春秋》学受时代学术影响而谶纬化明显、《春秋》学章句逐渐趋于简省、《春秋》学对后世影响大等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电视剧要传"神",让人们看完电视剧之后产生超越现实的精神力量。比如《士兵突击》、《闯关东》、《戈壁母亲》等剧的主人翁就以其充满理想和艰苦创业的感人精神影响了观众。  相似文献   

12.
正之所以选冷战时期台港文坛交流的议题,有些偶然。之前在翻阅《联合文学》的时候,读到台湾《荻村传》作者陈纪滢的一篇回忆性文章《荻村传翻译始末》,该文与郑树森的《张爱玲·赖雅·布莱希特》、柯灵《遥寄张爱玲》、丘彦明访王祯和的《张爱玲在台湾》一起,刊载于《联合文学》第29期的"张爱玲专卷"里。港台  相似文献   

13.
<正>"亢慕义斋"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最早以收集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文献为使命的图书馆,在中共党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斯学说研究会"的房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时期,中国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是北京大学。在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的领导下,北大买了一大批国内外进步书刊,其中有《新青年》、《劳动者》、《先驱》等十多种进步杂志,以及德文版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资本论大纲》、《马克思传》等四十余种著作。为了更好地宣  相似文献   

14.
曲金良 《新东方》2014,(6):8-15
东晋高僧法显(337-422)的《法显传》(《佛国记》)成书之前,中外尚未有任何亲历南海—印度洋航线的实况文字流传下来,法显的《法显传》是第一部。它记录了法显399年西出长安到印度求法,离开印度渡海到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爪哇(今苏门答腊岛)等地,直至412年从中国青岛登岸的历程(399-412)。其记载的是在印度洋沿岸和印度洋—南中国海上的经历及所见所闻,当时的中外政治关系、海上贸易、采珠生活、宗教信仰、季风利用、天文航海、船舶技术与水平、洋面海盗状况等内容,对今天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5.
<正>梁晓芬,女,1975年10月生,云南普洱人。现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云南省宗教学会秘书长,云南省委统战部"宗教理论和政策研究基地"研究员,主要致力于南传佛教研究。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云南南传佛教史研究》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要著作有《世界佛教通史》第八卷《中国南传佛教》(合著)和《云南佛教史》(合著)二部。  相似文献   

16.
范爱理 《传承》2010,(9):146-147
大过自古称"棺材卦",凶象昭著,大过有非常之意,非常人物在非常之时,往往有扭转乾坤的非常举动。《彖传》里说:"大过之时大矣哉",孔子在《彖传》里给政治家们指出了处大过之世的行动准则,即用则独立不惧,毅然前行;舍则遁世无闷,不见知而不悔,自守以待时。《周易》的这一深刻思想,甚至在现代也可以感受到它的伟大活力。  相似文献   

17.
朝鲜金富轼《百结先生传》与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在文学形式上同属传记,因此二文有许多相似之处:结构上均做到了首尾呼应,语言上精炼传神,句式上构思巧妙。二文亦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思想旨归不同,《五柳先生传》在思想意蕴上比《百结先生传》更为突出、深化。  相似文献   

18.
《汉书》以纪、传、志、表构成民族史撰述体系,以整齐体例和详赡记述,全面展示了西汉民族关系和民族史风貌。其中三篇民族史传,承继《史记》遗风又不泥古,体现出《汉书》对民族史撰述之谨慎与重视。《汉书》撰述民族史,宣扬天下一统,颂扬汉德,主张各民族友好相处,肯定和宣扬西汉王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成就;《汉书》秉持"种别域殊"之观点,强调民族间的同质性与差别性,并从地理环境、民族经济形态等诸方面做出阐释;《汉书》"以其故俗治"的民族治理原则,对我国以中原文化为主调的民族礼仪文化之形成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廷海 《求索》2015,(2):144-148
柯劭忞致力于《春秋谷梁传》的注解,既有以经学救世的需要,也有对晚清公羊学兴盛局面的批评及对前人《春秋谷梁传》注释的超越等原因。其提出应重视汉代刘向及郑玄的谷梁学成果、以"九旨"为《春秋谷梁传》的纲领、《春秋》有笔削大义、注解《春秋谷梁传》要会通三传等主张。在注解《春秋谷梁传》中,形成训传语之据、证文字之讹、证说解之讹、通传文之义例、以史实说经和反对尚谶纬异说等特色。因此,柯劭忞的《春秋谷梁传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20.
《北山移文》与周颙及隐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齐孔稚珪的《北山移文》以拟人、夸张、对比等多种手法极尽讽刺之能事,把周子骂了个狗血喷头。文章写得跌宕生动,连无知的草木山石,行云流水都充满了人的愤怨之情,文句整齐,而又灵活多变,偶中有奇,文势流畅,不象一般骈文那么呆板,因而成了流传千古的一篇名文。 古今论到《北山移文》的思想内容时,几乎众口一词。《古文观止》的编者二吴说,终身隐居者“行极高洁”,先隐后仕者“欺诳人世”,周子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