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化进程是以国家征收为基础展开的,国家权力具有自利性,没有限制的国家征收权必然异化。为处理经济发展与权利保障之间的矛盾,对宪法意义上的公共利益需要进行客观解释,并使这种解释在担保国家理论的指导下展开。土地、房屋征收行为的确属于行政行为,但房屋、土地征收行为与其他简单地体现为命令与服从关系的行政行为是存在差别的。由于房屋征收的对象为私主体所有的房屋所有权及合法享有的土地使用权,故而房屋征收行为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便应受到私权保护的制约,从而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协商性质。这就需要从理论上把征收补偿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看待,在立法上建构合理补偿与违法赔偿制度,并以正当程序与比例原则,把国家征收权纳入司法审查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行政补偿制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论我国行政补偿制度李傲夏军行政补偿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合法行政行为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失,由行政机关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的制度。它是国家调整公共利益与私人或团体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之间关系的必要制度。行政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3.
行政补偿与行政赔偿是两种相互对应的行政法上的制度。有的国家则把行政补偿视为一种特殊的行政赔偿,有的国家则把两者分开。我国属于后者,把行政补偿看成是与行政赔偿相并列的一种广义的行政责任。行政补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因实施合法的行政行为而损害相对人合法利益,应依法承担的补偿责任。行政赔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  相似文献   

4.
赠与合同是典型的无偿单务合同。从赠与合同的性质来看,赠与合同是双方民事法律行为,那么必须有双方共同的意思表示,符合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尊重双方当事人的自主选择。本文指出为了平衡赠与人与受赠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在法律制度的设计上,立法者则应尽可能的采取措施优待赠与人,维护其利益。  相似文献   

5.
房屋拆迁案件中,往往存在着容易混淆的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一种是,拆迁人直接对被拆迁人给予的补偿、安置认为不合理引起的纠纷.这类案件的双方当事人是基于平等权利义务主体对权益发生的争议而产生的法律关系.这种基于平等主体之间为权益纠纷而产生的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另一种是,政府或者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拆迁办)作出的裁决,当事人认为错误而引起的纠纷.这类纠纷主要由于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在补偿、安置等问题上达不成协议,申请政府或者房屋拆迁主管机关裁决,一方当事人对行政裁决不服而产生.这种由行政裁决引起的争议,是基于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因行使行政权的行为引起的争议.行政机关这种行使行政权的行为,单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补偿制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补偿制度是国家行政机关在依法行使职权的过程中,为了较大的利益,致使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经济利益遭受一定的损失,并对其所受的损失给予适当补偿的一种制度.行政补偿制度是一种重要的行政救济制度,它对于协调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以及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论行政补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行政补偿的实质在于调和私有财产权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它不应属于行政法责任,而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判断公共利益应考虑国家发展目标、事业的公益性、受益对象数量、效益与损害的比较、正当法律程序等因素。城市房屋拆迁分为行政拆迁和商业拆迁,行政拆迁是政府对城市土地的征收或者征用,商业拆迁是拆迁人通过自由买卖而收购土地使用权的行为。目前应严格区分行政拆迁和商业拆迁,分别适用不同的调整方法和补偿规则,寻求相应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8.
行政许可的涵义、性质及公正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传统观点将行政许可仅看作是行政主体赋予行政相对方某种资格或权利的一种行政行为,这在认识上是片面的。行政许可应当是行政主体决定是否赋予行政相对方某种资格和权利的一种法律制度,包括有准许或不准许两种具体的行政行为方式。由此,在性质上行政许可既有赋予性,又有限制性,而且以限制性为主导。根据行政许可制度的这种双重属性,文章进而就设定和运用行政许可制度时如何公正处理国家与个人、被许可对象与不被许可对象之间关系的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
高校与大学生的法律关系是近年来学术界和司法实践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校有惩戒学生的权力。但是,高校惩戒学生行为的性质如何界定,上述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而在实践操作中也存在混乱,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法律纠纷也逐渐增多。本文通过对高校与大学生的法律关系进行剖析,认为高校处分权是一种公权力,高校要尊重大学生的权利主体地位,保障大学生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等教育纠纷愈演愈烈,所涉及的领域由学校管理领域延伸至招生领域,争议主体也由学校与在籍学生扩展至学校与考生。公立高等学校作为接受国家财政投入的事业单位,在作为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之外,还代表国家行使着一定的行政管理权,在行使这些权力时具备行政主体资格。鉴于公立高等学校的双重法律地位,对于公立高等学校招录学生行为的性质,不仅理论上存在民事行为和行政行为之争,司法实践中也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从高校招生行为的权力的来源、高校招生过程的特点和招生过程中考生与高校的关系来看,公立高等学校的招生行为是公立高等学校基于法律授予的自主权所从事的公共行政活动。为维持正常的办学秩序,对公立高等学校在法定幅度内的办学自主权予以宽容和尊重是必要的,但这种自主权会影响到公民的受教育权和其他重大权益。因此,必须将公立高等学校的招生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其中,作为公立高等学校招生基本依据的内部招生规则则属于法院审查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一、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国家审计机关对工程建设单位进行审计是一种行政监督行为.审计人与被审计人之间因国家审计发生的法律关系与本案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性质不同。因此。在民事合同中,当事人对接受行政审计作为确定民事法律关系依据的约定。应当具体明确.而不能通过解释推定的方式.认为合同签订时.当事人已经同意接受国家机关的审计行为对民事法律关系的介入。  相似文献   

12.
行政法不仅要关注行政主体的行为,而且应该重视行政相对人的行为.行政法意义上的见义勇为行为属于一种独立类型的见义勇为行为,具有特定的涵义、性质和意义,不仅区别于民法意义上的见义勇为行为,而且不同于其它行政法性质的行为.对该行为,需要行政法律制度给予其特别规范;国家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偿责任,而不仅仅是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13.
一、嫖娼卖淫。个体业主赵男已是有妇之夫,与23岁未婚的李女相识,很快发展为同居,其行为已是非法的,赵男为维持这种非法关系,支付大量的钱物,李某以此作为生活依靠井长期生活在一起,其实质为嫖娼卖淫行为,只是与通常的卖淫嫖娼行为选定对象的不特定性有别,但其行为本质是嫖娼卖淫的行为,也是我国法律法规打击和取缔的范畴。二、赠与无效。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赠与行为是单务法律行为,其特征是一方作出实际赠与的行为,其二是“无偿”,即赠与的一方只有赠与义务,没有任何权利,无权在赠与的同时附加其他任何条件,而受赠一…  相似文献   

14.
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或其他特定组织依照法律授权,应当事人申请,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行政司法行为。在西方国家,作为一种准司法行为,行政裁决是传统三权分立思想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其作为法院司法权的补充,对处理特定社会纠纷有独到的价值。我国应尽快制定《行政裁决法》,建立统一、完善的行政裁决制度。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所谓行政即国家行政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实施的有效管理.可见行政这个概念包含着,作为行政主体的国家行政组织、作为行政对象的社会公共事物以及作为行政行为的有效的管理这三层意思.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行政主体(国家行政组织)是行为的始发者,行政对象(社会公共事务)是行为的接受者,而行政行为及其后果(有效的管理)则为体现行政主体与行政对象之间的关系的特定功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或类比于工厂中的工人、原料及加工与产品的关系,生产加工与制出产品是工厂中连接工人与原料的一种生产功能.我们知道,工厂是一个制造一定产品的生产系统;以此类推,行政就应该是一个完成一定目标的管理系统.正如下文所要谈及的,凡是具有一定功能的事物,必然是具有相应结构的由若干要素组成的系统.确认行政为一种系统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可以把行政作为系统理论的一个实例,进而丰富系统理论研究的内容;同时,还可以将系统理论与行政理论适当地融合,进而开辟“行政系统论”这一学际新领域.为此,本文从一般系统的概念和特性入手,来构筑行政系统的框架,从而论述行政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体制与社会管理体制影响了高校与学生关系的性质及表现。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行政化社会管理体制,高校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国家行政权作用下的行政关系。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组织主体地位得到确立,高校与学生的关系是建立在行政分权基础上的行政关系,其特征及外在表现应符合现代行政的要求。高校与学生的行政关系应是大陆法系国家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最终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行政证明在我国行政管理实践中广泛存在,但长期被视为,甚至仅仅被视为一种“行政证据”,把它作为一种“行政行为”研究尚付阙如。行政证明作为一种证明材料固然属于“行政证据”范畴,但当这种材料由行政机关提供并予证明相对人某种法律事实和法律关系时,它又成为了一种由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本文将“行政证明”作为一种“特殊行政行为”,研讨了它的行为性质、可诉性及其诉讼特点。这一努力有助于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落实,明确行政证明行为在行政诉讼中的可诉性,改变人民法院对行政证明行为“半推半就”的受理态度,以及促进行政法理论,特别是行政行为理论的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18.
没有立法明确规范高校与学生关系,导致校生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复杂.大学生与高校①的关系历来被认为应纳入行政管理关系.之前高校对学生的各种管理行为不可诉,尤其是学籍、学位等涉及学生教育权利方面的利益,学生没有法定制度化救济渠道,导致生校诉讼困境重重.当前,立法应当建立校规审查制度,把高校学籍注册和毕业证书颁发作为外部行政行为,并且是可诉的具体行为.在诉讼之外,建立申诉、听证制度,是调节双方关系、及早解决纠纷的正当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部行政行为是一种内部人事管理关系,我国法律规定这种行为是不可诉的.本文考察了国外主要国家对内部行政行为的规定,认为我国将内部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范围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行政赔偿制度,是指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因国家行政机关或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的不法或合法的行政行为,使其权利或利益遭受损害或损失,而依法向国家请求予以赔偿或补偿,并由国家承担赔偿或补偿责任的制度.行政赔偿制度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