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高级阶段,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价值原则,以共同富裕为基本价值目标,注重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关注社会成员的机会平等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强调按贡献进行初次分配,重视社会调剂原则的运用,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凸显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反映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在当代中国,实现社会公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诉求,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社会公平就是实现资源或利益的平等分配,尤其是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同时,社会公正也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会公正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正,反映了和谐社会中构建公正思想的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3.
平等与公平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客观描述,后者是主观评价;习惯上的"公平与效率"应表述为"平等与效率";是"机会平等"公平还是"结果平等"公平要看具体情况,这就是公平相对性;第二次分配和第一次分配都需要讲公平。社会保障比较注重收入平等,同时也注重分配公平。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还体现在其各层级制度设计的"原则"之中。"原则"的具体内涵,不同的思想流派、在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时间会有所不同,这就是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公平"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但在改制过程中,应注意保持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即保证社会全体成员在收入分配的权利和利益平等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具有深刻的内涵,培养和坚持公平正义理念应遵循合法合理、平等对待、及时高效、程序公正等原则。应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公平正义的历史性和相对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公正、公平、平等的差异之辨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公正、公平、平等这三个概念不仅存在着相同,而且存在着不同。公正同公平的差别在于:公正侧重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公平强调衡量标准的“同一个尺度”;现代社会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公正,传统社会具有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公平;公正的“应然”成分多一些,公平的现实成分多一些。公正与平等的差别在于:平等存在着“过度”的可能性,公正则不存在“过度”的可能性;公正涉及的范围更为宽泛,平等涉及的范围明显狭小;公正概念往往倾向于认同现实社会,平等概念往往倾向于抵触现实社会。因此,公平、平等皆应以公正为归属,依归于公正。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公正思想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忠民 《理论前沿》2002,3(17):18-20
邓小平的公正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公正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于公正所赖以存在的前提亦即民众最基本的生存底线的分析;对于机会平等原则的论述;对于按劳分配原则的阐述;有关一次分配后的再调剂、防止两极分化的论述。邓小平的公正观对于健康、有效地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收入分配公平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它的内涵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必须正确理解我国收入分配的公平,在分配中,防止平均主义,保持合理差距,反对两极分化,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一、收入分配公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维护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平等,维护公平竞争。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天性,公平是市场经济的价值观。一方面,市场经济要求收入分配公平。在市场经济中,价值实体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市场内在要求商品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反映了生产…  相似文献   

9.
对农民的公正问题是现代化进程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由于长期以来某些以牺牲或扭曲农村经济来换取城市经济发展、以忽视甚至牺牲农民生活来照顾和保障市民生活、以体制分割来实现城乡间相互封闭、以身份等级来维护市民的体面和特权、以教育分配的不合理倾斜来满足市民的优越感等对农民不公平不合理政策、措施和做法,给现代化的进程带来极大的困扰。究其主要原因,关键在于体制上和认识上轻视、忽视甚至漠视了社会公正。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就必须按照社会公正原则中的全面发展、社会再分配和社会保障公平、身份待遇平等、竞争开放和公平、教育资源和产品合理分配和文化意识上的非歧视性等要求着力解决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男女性别平等和教育公平是两性和谐发展的基础。女童教育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它反映了男女教育的平等问题和男女性别的公正问题。在女童教育问题上,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女童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男女教育公平与性别平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凯·尼尔森对罗尔斯公平正义论的正义原则进行了比较与批判,着重指出"差别原则"与"平等自由原则"和"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之间存在内在矛盾,资源和利益的不平等分配并不能实现人们平等的自尊,同时也因为差别原则所导致的实质性不平等,面使自由成为"无用的自由".尼尔森在批判中构建,提出了平等正义论的两原则,力图将平等贯彻始终,实现两个正义原则在平等维废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12.
现代以来,人类经历了从单一市场场域分配-市场与政府两个场域分配-市场、政府和社会三个场域分配的阶段性演进.与此相对应的,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出现了从"效率与形式平等一致"一"效率与社会平等磨合"一"效率与公平进一步统一"的变化.三个场域的分配,是差异互补式的.但是,现实中三个分配场域的配合存在诸多难题,当代中国的当务之急在于:合理界定"要素贡献",保证市场场域分配的公正度;严格防范"漏桶实验",提高政府场域分配的公信度;积极培育"第三部门",增强社会场域分配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经济不平等是一个关系性范畴,不仅仅是指经济资源和财富的不公平分配,更是指各经济主体在公正合理的制度框架中进行经济活动的差等经济权利。经济不平等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引发政治不平等、教育不平等、社会不平等和人格歧视的罪魁桶首。要矫正经济不平等,就必须打破垄断,控制贫富差距,实行再分配和成果共享,以实现经济不平等的救济和经济平等的承诺。  相似文献   

14.
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的后果是国退民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改革略径也是合理的,但兼顾公平显然没有做到,起点平等无法实现,追求以规则平等和机会平等为特征的过程平等与结果平等成为次优选择。要实现公平、公正,就必须理性对待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共生与竞争。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将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从公平与效率的视角来看,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将影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文从城市化、西部开发、打破垄断等方面提出缩小贫富差距的政策措施,力图通过政府二次分配修正市场分配造成的贫富悬殊过大缺陷,使经济社会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认为,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该社会的分配公平原则,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分配原则,是从"形式公平"到"事实公平"的不断演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公平原则是贡献原则和需求满足原则的有机结合。贡献原则是以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贡献为依据的公平,需求满足原则是以社会成员的内在需求为依据的公平。  相似文献   

17.
按劳分配原则因技术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实施,现实社会经济活动中实行的所谓按劳分配,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实现公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社会平等,其必要条件是资源分配规则的科学和合理,以及执行规则的公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力作为资本参与市场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同所谓的按劳分配相比,既简单快捷,又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探究影响我国民众的分配公平感和不平等归因的机制为目的,通过分析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发现:第一,人们对不平等的批判式归因倾向越强,越可能持较低的分配公平感。第二,受教育程度对分配公平感的影响呈现出双重路径:学历越高的人越可能认为自己的收入不公平;并且对不平等的批判式归因倾向也越强,从而间接削弱其分配公平感。第三,媒介使用影响不平等归因:经常关注时事新闻的城镇居民和使用多种媒介的农村居民对不平等的批判式归因倾向更强。第四,现代化进程影响分配公平感与不平等归因: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条件下,城镇居民的分配公平感更低、对不平等的批判式归因倾向更强。在现代化程度更高的省,农村居民对分配公平的评判标准更高;在现代化速度更快的省,其农村居民对不平等的批判式归因倾向更强。本文研究发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我国民众如何感知和评价当前的收入分配状态。  相似文献   

19.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孜孜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存在着多种意见。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公平是多维度的和复杂的概念,从而在理论上构建新的社会主义公正观,实践中坚持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平与效率是收入分配政策的灵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造成贫富差距过大的收入分配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复杂问题,也是社会最敏感的神经。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收入分配制度建设,立足于发展、改革、就业、社会保障等治本之策,努力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有利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