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儿童也呈现增多趋势,但由于留守儿童所处家庭结构的独特性影响到了家庭功能的实现,进而影响到他们正常社会化.本文从留守儿童所处的独特家庭结构入手,分析了这种家庭结构对家庭功能的影响并对留守儿童在性格形成、学习成绩、心理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并初步探析了留守儿童社会化的路径,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达到了2200多万。他们能不能顺利地进行社会化,健康地成长,不仅关系到其自身发展,而且对于社会是否能良性运行,是否能早日完成现代化郝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影响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因素入手,着重分析了家庭功能的缺位对他们情感形成、行为规范、生活方式以及人生价值观等社会化素质的影响。这种留守状态对儿童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消极的方面,也有积极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周立舟 《法制与经济》2009,(18):113-114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新的弱势群体,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留守儿童在学业、心理、人身安全、遵纪守法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由社会、学校、家庭以及留守儿童自身的原因而造成的,因此,必须要深化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并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力量共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新的弱势群体,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留守儿童在学业、心理、人身安全、遵纪守法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由社会、学校、家庭以及留守儿童自身的原因而造成的,因此,必须要深化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并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力量共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全社会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各有关方面应相互协力,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更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作为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典型代表,父母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学习、品行、心理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未成年人的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学校、家庭和社区合力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以消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结合社会凝聚理论与心理弹性理论模型,分析社会因素中的联结感与大众性投入是否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产生影响,找出两个层面的具体相关因素,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方式。结果发现,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留守儿童的家庭氛围、家务劳动投入、学习投入与亲子情感关系对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具有显著影响,但是这些保护性因素并不具有持久、稳定的保护作用,一旦其水平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相对应的转化成危险性因素,因此,不仅要规避留守儿童生活中的危险性因素,还要避免保护性因素的不利转变。  相似文献   

8.
刘冲锋 《法制与社会》2014,(18):285-286
随着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种种制度原因导致农民工子女难以跟随父母进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急剧增加。由于缺少父母监护以及社会的有效监管,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较普遍的心理和性格方面的障碍,容易发生越轨行为,甚至走向犯罪之路。预防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已成为刻不容缓之事。有效预防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应从建设和谐家庭入手,国家、社会、部门以及家庭齐抓共管,把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的监管中,使留守儿童得到真正的关心、爱护和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胡乐 《江淮法治》2013,(23):49-49
皖北农村外出打工的多。因而留守儿童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我省民生工程自从实施了留守儿童之家这一项目之后.不少留守儿童放假就有去处了,而不是去游泳、打游戏,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件。现在留守儿童之家的内容也很丰富,有舞蹈室、图书室,还有亲情电话,孩子们也真正把这儿当做他们的第二家庭。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家庭的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社会问题。作者采用修编的农村留守儿童调查问卷,对三峡库区较有代表性的贫困县之一的巫溪留守儿童进行抽样调查,并对其家庭生活、学习、心理等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层面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康  拓宏伟 《法制与社会》2013,(24):232-233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身(生理)安全状况令人堪忧、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极其严重、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道德行为失范。本文从国家、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建议:大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家长科学教育,让留守儿童在监护人关爱下健康成长;学校应尽职尽责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和谐农村语境下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的法律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也不断涌现,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其中之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剖析了留守儿童问题,阐明了留守儿童的现状,并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法律对策,从而为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婷 《法制与社会》2013,(23):222-223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受到了政府、媒介、学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但从总体上看影响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深层矛盾和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基于此,本文试探着提出了改善这一问题的路径,希望引起更多的有心人士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关心和关爱,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创造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权缺失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监护能力不足,监护质量下降,监护效果较差,委托监护职责不明,监护方式经常变化,逆向监护等方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法律规定不完善,政策不合理等因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即深化家庭教育观念,强化父母监护责任;学校应给予他们特别关爱;政府应制定法律制度,探索建立维护留守儿童权益的长效机制:发动社会力量,争取更多支持,保障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犯罪问题不断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已不再是单一的儿童成长和教育问题,其背后往往涉及了学校教育理念的落后、家长关爱的缺失、社会保护的缺乏以及留守儿童自身方面原因等因素.因此,本文通过研究近年来农村儿童犯罪的特点来探究农村儿童犯罪问题背后折射的家庭、社会、学校和留守儿童自身原因,进而提出预防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对策.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预防上,学校应该加强法制教育、家庭教育要突出对儿童的关爱和保护、社会应该健全相应的配套制度,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建设.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产生的弱势群体,保障留守儿童的发展权关系到儿童生命和精神的保护和促进,也关系到家庭稳定和社会的和谐进步。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发展权保护现状及保障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留守儿童发展权保障缺位的成因,最后就如何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权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有效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是儿童中弱势群体,关注留守儿童的切身利益、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更成为解决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社会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留守儿童人身权、受教育权和发展权等合法权益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的现状、原因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农村家庭的稳定和谐及相关制度、机制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形成的一个群体,是新农村建设的后续保证。目前,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令人担忧。这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还将影响农村未来人口的素质。因此,关注留守儿童,需要社会、各级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社会转型期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不仅关系"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也关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针对"留守儿童"在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芜湖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关注和关爱城乡‘留守儿童’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将该建议列为重点建议,由主任会议成员进行督办,推动全市上下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保障和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0.
留守儿童犯罪预防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晨 《行政与法》2012,(1):115-119
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户籍制度和其他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和缺失,加之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已成为青少年犯罪中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认为,从家庭、学校乃至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角度关注留守儿童,从犯罪学的角度对留守儿童问题加以分析,通过消除教育差别,建立公平的受教育运行机制;强化对网吧、社会娱乐场所的管理以及对网络游戏加强监管防控等手段,能够促进留守儿童问题在法律调控的机制下得到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