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小媚 《党史文苑》2008,(9):45-46,56
马克思在著作里没有直接论述社会公正理论,但在很多文字里却蕴涵着马克思对社会公正的追求,体现着他的社会公正思想,如社会公正基本观念、社会公正基本原则、社会公正实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董欢 《求实》2007,1(8):4-6
实现社会公正,既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条件之一,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研究、梳理和总结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公正的思想,从树立基本理念、建立基本原则、健全具体制度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正观,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3.
董欢 《理论建设》2007,(1):40-42
实现社会公正,既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条件之一,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总结、梳理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公正的思想,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树立基本理念、建立基本原则、健全具体制度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正观当前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正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正问题研究历久而弥新,它是伴随着人们对不公正现象的认识和对合理的、善的追求活动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正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利益协调、社会制度、经济活动、社会秩序和生态发展等多维度、全方位地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公正思想的价值,对于坚持公正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促进社会公正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能力与公正思想基本内容包括:从人的发展视角看,人类社会是一个从人的依赖,经过物的依赖,最终到能力依赖的发展过程;每个人的能力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的目的本身,也是社会公正的最终归宿;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也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未来社会的分配公正呈现由按劳分配到按需分配的过程。马克思的能力与公正思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有重要启示:要实现人的能力多方面的发展,促进社会公正进一步实现,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确立能力本位的理念;正确处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追求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理论指导,有一个形成发展过程。在早期,由于唯物史观的创立,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抽象的公正观,把公平正义的实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在中期,马克思深入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中,反对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形式上的公正和实质上的不公正。在晚年,马克思全面、系统地批判拉萨尔的公平分配劳动所得的思想,指出无产阶级要求的公平正义只能是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正确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的公正原则,在当代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追寻社会公正的发展过程,力求准确把握马克思的社会公平思想,提出树立正确的社会公正观念;通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公正的实现状况,论述了社会公正的作用;通过剖析社会公正问题在我国社会凸显的严峻挑战,提出了促进社会公正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原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是历史的、具体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追求的公平正义要以最广大人民为价值取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公正的辩证批判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吸取资本主义形式公正的历史合理性,而且要实现以此为基础的实质公正,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现公正的分配.马克思分配公正观的历史辩证法要求必须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减少初次分配产生的不平等,通过再分配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9.
《探索》2017,(2)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研究必须基于"马克思有无公正理论"之解,而关于马克思有无公正理论主要有三种解释模式:"伍德-塔克命题"及其争论、关键或核心概念说、马克思政治哲学语境说。比较之下,马克思政治哲学语境说具有相对独立性与合理性,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对此,公正话语的诠释作为公正话语的整体范畴观与现实公正经验的政治话语分析的综合有助于对"马克思有无公正理论"的深入辨析。具体而言,公正话语的诠释能够深化对公正概念的认识,这是研究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前提;能够客观揭示因公正作为本质存疑概念而造成的解释困境与理论分歧,使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研究超越公正的一般性辩护并避免自由主义式的循环论证;还能够破除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研究在思维、路径与方法上的局限性,提供一种除魅式的理论论证。  相似文献   

10.
程立显:北京大学德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曾留学英国,专攻西方社会公正思想史,获得威尔士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最能代表其学术取向和学术观点的论著有:《试论道德权利》、《马克思论社会公正》、《论社会公正、平等与效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伦理学问题》等论文和《西方社会公正思想》(英文版)、(伦理学与社会公正)等专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内学术界近年来关于社会公正感问题研究的分析,揭示了有关社会公正感规范研究与经验研究所运用的基本方法,归纳了当前国内学术界关于社会公正感的基本内涵、测量维度与要素、影响因素以及促进社会公正感的对策等方面的主要观点。当前国内相关研究描述了当代中国不同群体社会公正感的现状,从分配公正、组织公正与社会心理等层面分析了影响不同群体社会公正感状况的基本因素,提出了各项增进社会公正感的具体措施,为促进我国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的理论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认为:从人的发展视角看,人类社会是一个从人的依赖,经过物的依赖,最终到能力依赖的发展过程;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也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未来社会的分配公正呈现由按劳分配到按需分配的过程.马克思的能力与公正思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实现人的能力多方面的发展,促进社会公正进一步实现,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确立能力本位的理念;正确处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是社会公正理论的核心,党中央在不同时期适时地提出了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本文从多角度详细阐述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建共享是推进社会公正、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进而对从共同富裕到共建共享的逻辑演变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期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支撑,以期顺利推进社会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实际说了什么建立公正的无阶级社会的梦想由来已久。数百年来,这一梦想一直给那些饱受剥削、贫困、压迫和战争痛苦的人们带来希望。19世纪早期的工人运动希望建立劳动者合作社,而马克思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描绘了一幅平均主义社会的复杂蓝图。因此,我们不能说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正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握社会公正的科学内涵;把握实现社会公正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坚持社会公正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意义以及当前我国实现社会公正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正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追求社会公正的价值活动过程.社会公正价值是社会主义思潮、制度产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中国人民选择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精神动因.  相似文献   

17.
论个体公正     
个体公正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它既是对个体的基本道德要求,又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必要条件。长期以来,我们“跨越式发展”的教育模式着力于培养“无私的个人”,忽略了最基本的“公正的个人”的培养,导致了个体公正的缺失,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给社会公正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要建设公正的社会,必须通过荣辱观教育、公民权利教育、责任感教育来培育公正的个人,为社会公正的实现提供主体性基础和内在人格支撑。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正与和谐社会有着紧密联系。社会公正有四个基本原则,只有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贯彻社会公正的四个基本原则,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给予他们均等的发展机会,实行按照贡献进行分配,并在一次分配后进行调剂,才能为构筑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公正观是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在形式公正掩盖之下的极端社会不公正为逻辑起点,以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公正的局限性为指向,主张全体社会成员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社会公正观。在当代中国,邓小平、江泽民及胡锦涛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公正观,认为公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公正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公正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化思想是贯穿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根主线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有一根贯穿始终的主线,那就是社会化的思想。所谓社会化,是指人类的一种新的存在状态。在社会化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间接转为直接,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分裂消失,人成为自己的社会关系的主人。社会化体现在社会有机体的各个领域,其中生产力的社会化和生产关系的社会化,是两个最基本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