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国民意调查表明,美国民众对"中产阶级"存在一种强烈的身份认同。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梦"就是"中产阶级梦"。然而,近20、30年来,收入、变动及支出变动的情况表明,美国中产阶级面临很大的挑战或危机。中产阶级不仅是"美国梦"的重要载体,也是美国政治生活乃至整个自由民主制的根基,中产阶级的衰落意味着"美国梦"的衰落。因此,通过重建中产阶级的基石来重振"美国梦",成为奥巴马入主白宫后实施政治路线图的优先目标。奥巴马政府为此采取了创造工作岗位、提高退休安全保障、促进工作与家庭的平衡等措施,并在学费和入学上进行改革,使美国人上得起和易进入大学等,取得了初步成效。不过,美国中产阶级能否重振旗鼓,有赖于美国经济复苏、社会政策调整等根本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阶级理论在西方理论界的历史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其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对西方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也逐渐被模糊。具体表现是:阶级分析从政治领域置换到社会领域,阶层分析代替阶级分析;承认阶级存在,但阶级产生的经济根源被否认,强调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在阶级形成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被消解,中产阶级或技术阶层在社会变革中的统治作用被推崇。  相似文献   

3.
美国“Z世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呈现明显两极化、主体向左的趋势。一方面,这种两极化与两党意识形态、政策立场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两极化也显示出新的代际特征,即鲜明的道德色彩与强烈的对抗性。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政治认同两极化的原因包括信念激情期的周期性再现、美国大学校园成为政治认同极化的孵化器、安全空间建构与微侵犯观念隔断大学不同政见者的沟通与交流、社交媒体强化“Z世代”同一阵营内部的政治认同等。“Z世代”大学生以“对抗共同敌人”的方式参与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并使投票率创下新高,这成为其政治认同极化公开表达的明证。这一态势引起了专家、学者等的警惕,重建大学校园政治生态成为美国社会的共识。大学生政治认同两极化也给未来的中美关系增添了不确定因素,社交媒体的运用将使“Z世代”大学生对华民意更具敌意,受害者心理将使美国舆论在人权等相关问题上对中国持更负面的评价,安全空间防线将使中国对外文化传播受到进一步干扰。“Z世代”大学生政治认同两极化趋势及大学校园政治生态将是评估美国政治未来走向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美国最没有文化,但美国人最为自己的“文化”自豪。在他们的“文化”中,有一个让全世界的人都怦然心动的“美国梦”——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通过努力成为一个成功者,每一个普通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美国的迷人之处就在于美国已建国200多年,而现在仍然充满机会。 但美国梦虽迷人,中国梦更精彩。“美国梦”现在在中国更广泛、更深刻。一位公司总裁认为,世界上最大规模产生百万富翁、最快速度产生百万富翁、最大机会表达自己理想的地方现在已不是美国,而是中国。20年来,无数创业者的故事已充分印证了这一观点。 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里,信息产业正成为最活跃的一个经济领域。而计算机业则是信息产业中最具传奇色彩、最有活力的部分。与国际日益接轨的中国也不例外。 本刊推出中国计算机业6位创业先锋,不是为其树碑立传,也并非想总结什么成功秘诀。虽然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有许多共同的东西,如出身贫寒能吃苦、坚韧不拔、善于学习和总结等,但“成功需要许多因素,而失败则有一个因素就够了”。所以,如果我们能从这些创业先锋的故事中得到一点启发、一点灵感,产生一点观念的突破,则个人有幸,社会有幸。疲软的中国经济正呼唤一批能打开新天地的创业先锋,“中国梦”正引导产生一批市场经济的当代英雄。(注:计算机业的创业传奇即将集结成《影响中关村的50个人》一书出版。)  相似文献   

5.
十月革命胜利后,伴随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深刻变革,思想意识领域也发生了深刻转变,各种社会思潮泛起,在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苏维埃俄国的文化转型和文化发展等许多重大问题上出现了多种声音,“无产阶级文化派”“历史灾难论”以及资产阶级复辟思潮在一个时期内影响甚广,成为苏维埃俄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动向.列宁高度重视形形色色的社会文...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非营利组织从成立之初就将自治确立为其基本的行动准则,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过程中亦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规制。随着美国非营利组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力量逐步增强,其事实上逐步成为权力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的法律规制进而逐步成熟和明晰。各项规制在为美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奠定其与其他类型组织进行相互竞争与合作的法律基础的同时,也防止了美国非营利组织中一些不规范行为的频繁出现。  相似文献   

7.
2016年总统大选标志着美国与全球化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即重新界定美国与全球化关系的时期。特朗普反对自由贸易协定,支持收缩移民政策,反对所谓的"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其成功当选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在全球化冲击下,美国中产阶级出现"空心化"现象。一方面,中产阶级中下层特别是蓝领工人的工作岗位不保,经济利益受损;另一方面,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社会流动性减弱,"美国梦"的实现难度陡增。第二,"美国身份认同"危机因人口结构的迅速变化及文化多元化发展而爆发,令部分白人产生严重的不适与不安。第三,政治极化使两党难以在国会内达成妥协,联邦政府工作效率低下,民众对政治精英和主要政党的信任度降到历史低点。美国政治体系"失效",令民粹主义抬头。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短期内将推行逆全球化的经济政策;继续将外部因素作为"替罪羊",以回应国内民众的诉求;外交政策会出现回摆,但美国不会退出全球化。外界不应高估美国的逆全球化立场和影响,但应做好准备应对一个倾向"孤立"的美国。  相似文献   

8.
美国政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曾言,“对于美国来说,一个理想的敌人就是在意识形态上与美国敌对,在种族和文化上与美国相异,在军事上有足够能力对美国的安全构成实实在在的威胁”。可见,在意识形态上对美国构成威胁是成为美国“理想敌人”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作为政党的政治灵魂,意识形态界定了以色列执政党利库德党的价值观念,为其政治实践设定了方向和目标,并为之提供支撑与指导。在演进脉络上,利库德党意识形态的理论体系经历了亚博廷斯基的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贝京的新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和内塔尼亚胡的现代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三个发展阶段。在思想内核上,民族主义、修正主义、国家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和政治保守主义是其有机组成要件。在政策实践上,籍由与社会环境和现实情势的充分互动,意识形态助推利库德党成为以色列的主导政党,并在国家安全、核心利益、经济建设等领域取得显著的实践成效。理论极端化倾向、社会环境复杂演变、民众对政治关注降温等因素对利库德党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构成挑战。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两大政党长期轮流执政,是同其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政治生态环境紧密相关的。为适应政治生态环境,两党都不断调整执政理念,关注执政基础,采取灵活务实的意识形态和推进自身内部变革。  相似文献   

11.
从美国"十条诫令"看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张和深化,文化作为越来越不可忽视的精神力量,已经成为西方强国控制世界的新的手段和方式.美国自颁布针对中国的"十条诫令"以来,一直妄图通过文化产品的输出和文化价值观的渗透来"西化"中国,尤其是左右青少年群体的意识形态,而且这种"文化帝国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门小军  刘杰 《国际展望》2022,14(2):99-122
桑德斯竞选运动反映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世界争取激进变革的新生群众运动对经济不平等现象蔓延的不满情绪,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爆发之后扭转经济不平等核心诉求重新进入美国政治议程的选举体现。通过重塑政治话语,桑德斯竞选运动成功推动“社会主义”从美国社会中的负面政治标签变成时代思潮,促使左翼政策纲领从边缘主张变成主流议题,激发了年轻人和激进左翼的选举热情,并唤醒了工人的阶级意识,催生美国激进左翼选举联合的可能性,其政治遗产对美国“民主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关键的助推作用,并深刻影响了民主党和激进左翼的政策取向和选举策略,将为若干年后“另一个桑德斯”的选举成功开启了“奥弗顿之窗”。桑德斯竞选运动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爆发之后美国激进左翼政治的重大进展,虽然较难引发美国政治机制的革命性变化,但却可以从推动形成和实施左翼政策纲领的层面促进美国国内政治领域的改良。  相似文献   

13.
“美国梦”和白日梦冷战结束,“输出革命”的意识形态之争已不复存在。但作为西方的旗手美国,仍继续实行其“软战争”,要世界各国按照美国的价值观行事。美国也确实差不多赢得了这场几乎没有对手的战争。现在我们能立即知道世界大事,然而第一手的消息不是来自美联社,就是来自合众社、路透社、美国有线新闻网络或国家广播公司。  相似文献   

14.
高程 《当代世界》2023,(11):40-47
美国试图在亚太地区制造打压和孤立中国的集团政治生态,但当前中美关系并非“冷战模式”,不会升级为经济隔绝情况下两个平行的军事联盟体系和意识形态阵营的直接对抗。亚太地区秩序走向更多取决于中国与亚太周边国家的互动,如果未来中国在亚太周边产业链重构过程中扮演更积极的终端市场角色,并成为地区治理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为地区稳定与繁荣贡献更大力量,那么中国倡导的地区协同发展模式将会超越美国制造的集团政治生态,成为亚太地区秩序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领导权是由葛兰西提出的重要概念。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导权及其实现方式问题。在网络时代,由于网络文化呈现多元性、自由性、平等性、互动性和高技术性等新媒介文化特征,这就提出了意识形态领导方式转型的时代课题,即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性的前提下,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方式要由独白式转向对话式、由抽象式转向形象式、由单一式转向立体式。只有致力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亲和力、感召力、凝聚力,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自觉认同的文化权威,才能真正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  相似文献   

16.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老子一语道出了软实力的真谛。当今世界,国家实力不仅仅包括经济、军事、自然资源等物质方面的硬实力因素,更蕴含着政治、文化、价值、意识形态等精神方面的软实力因素,软实力日益成为21世纪世界权力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里根革命"是美国当代历史和美国最高法院意识形态力量对比与审判活动发生相应变化的开端。此后,意识形态的博弈深刻影响着最高法院的审判活动。在自由主义式微、国家干预与福利国家政策无法放弃的背景下,社会文化领域的意识形态博弈成为美国各政治力量争夺经济利益的重要方式。然而,依靠霸权和颠覆性创新能力作用周期摆脱"市场魔咒"、缓和国内矛盾,又是将意识形态博弈限制在制衡性政治制度允许范围内的必要条件。美国意识形态持续摆向保守主义一端,支配着最高法院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不断右转,造成最高法院将意识形态博弈限制在制衡性政治制度允许范围内的重要功能被严重削弱。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之后开始缓慢地走出了“孤立”状态,在20世纪期间的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上发生的很多引人注目的大事,美国很少能够摆脱干系。本文从亨利·卢斯提出的“美国世纪”这个角度出发考察了美国借助其不断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力量实现世界领袖地位的过程,分析了“美国世纪”这一命题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产生的影响,特别强调了在“美国世纪”中文化在实现和维护美国的世界霸权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在政党政治时代,政党是社会政治上层建筑中的核心部分。相对于其他政治实体来说,政党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规定作用和更高的能动性。对工人阶级执政党来说,这种“作用”和“能动性”则集中体现在对国家政治发展、经济建设、意识形态以  相似文献   

20.
贺喜 《国际政治研究》2012,(2):143-159,10
冷战时期,美国对以阿连德为首的智利左翼政治力量采取了干涉政策,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在1964年智利总统选举中及1970年智利总统选举结果揭晓后,美国采取了干涉行为。在左翼政党联盟"人民团结阵线"执政期间,美国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三方面展开对智利的干涉行动,其政策在最大程度上促成了阿连德政府的垮台和智利社会主义道路的终结。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是美国采取干涉政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