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东盟最发达的金融国家新加坡凭借自身的体制优势,迅速采取措施,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成功化解了金融危机的冲击。本文总结借鉴新加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经验,提出对东盟其他国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新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重创世界经济,痛定思痛,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金融监管缺失是本次危机的重要根源。近期,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积极推出重大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国际社会也加快监管合作步伐,全球形成一股金融监管改革浪潮,其进程将对未来国际金融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郭勇  潘玉 《东南亚纵横》2010,(11):53-58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给本来就复苏缓慢的欧盟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并对全球经济复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对此次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具体情况,提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要认真吸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教训,在中国—东盟金融合作过程中,各国政府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政策协调机制、危机应对机制和监管机制,以防范区域性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从金融危机看中国的立法与监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滨 《亚非纵横》2009,(1):18-21
次贷危机自2007年2月在美国爆发以来,已经逐步演化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并对全球实体经济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对此,各国政府都采取了有力的措施,积极应对。在宏观调控方面,各国政府主要采取协同降息,向金融机构注资,实施国有化以及提供担保等措施。在金融监管方面,呼吁重建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完善金融立法,防范金融风险的蔓延。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应该在金融立法和监管方面汲取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东盟10国在2002年签定《中国-东盟10国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框架协议》以来,与东盟各国的直接投资和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与东盟的税收协调也日益迫切。本文比较了中国与东盟10国间的间接税制度和直接税制度,并提出税收协调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双方的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东盟已成为中国地方政府重要的外部经济合作伙伴,参与中国-东盟合作是带动当地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我国地方政府对中国-东盟合作的参与历经了被动落实政策、主动作为和央地协力加速三个阶段,具有多样性、非平衡性、竞合性和影响双面性的特征。十八大以来,中国领导人对周边外交高度重视,加强央地协力、加大对不同地方政府利益和角色的协调与平衡、强化地方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意识以及充分调动沿边地方政府的能动性,将是地方政府参与中国-东盟合作的发展趋势,也是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马勇 《东南亚》2002,(4):29-30
把设定目标作为推动贸易合作发展的动力,是当前国际贸易合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无论在多边贸易合作,还是双边贸易合作中,这样的例子都有很多。在多边贸易合作方面,APEC确立了到2020年(发达经济体到2010年)实现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目标,东盟确立了到2003年初步建成东盟自由贸易的目标,在2001年11月举行的东盟—中国领导人会  相似文献   

8.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有力地促进了双边贸易与经济合作,中国—东盟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把这个新阶段叫“后自由贸易区时代”,并不是说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已经完全实现了自由化,已经没有了任何贸易壁垒和障碍,而是指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目标,也就是说,今后,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应该向更高的目标和方向迈进,而不要停留在自由贸易阶段.随着中国—东盟经济关系的深化,区域一体化的程度也必将得到提升,建立经济共同体是区域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刘兴华 《东南亚》2005,(2):10-15
贸易自由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贸易自由化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集中表现在以自由贸易区为目标的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涌现。近年来,东盟区内、区外经济合作不断增强,对外贸易亦取得重大进展。本文主要从经济合作视角分析东盟对外贸易的地缘结构特征,并进而对东盟区内贸易和区外贸易的发展前景做一初步展望。一、近年来东盟的对外贸易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东盟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大幅波动,对外贸易也相应地一波三折,总体呈“温和”上升的发展趋势。根据东盟金融与宏观经济监管…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与南亚国家在货币市场、银行市场和证券市场等金融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金融监管合作偏少的问题日渐暴露。为此,与南亚国家开展有效的金融监管合作,以适应地区性金融服务不断发展的需要,成为下一阶段亟待完善的国际性合作议题。本文选取2000—2019年中国与南亚国家的面板数据,测算中国与南亚各国的金融监管合作水平,研究发现双方的金融合作程度、双边贸易往来、金融市场发展水平、金融市场监管差异、信息共享基础等都是影响金融监管合作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进一步对中国与南亚国家金融监管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更全面的梳理总结,并提出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深化的严峻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新国际合作机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以G20机制为基础的全球协调应对的成功经验表明,全球经济治理应当超越旧的框架,去探寻新的模式。从首次召开G20峰会到被宣布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仅仅经历了一年时间,这固然体现了G20峰会在全球协调应对金融危机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它是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被匆忙机制化的,也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只有扎实推进G20的机制化建设,才能确保它在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应该并且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近期有关倡议,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一带一路"以及东盟经济共同体成立,为中国与东盟开创新一轮经济合作、迈向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确保双方经济合作长远利益,提供了强大的制度和政策保障,为未来双方合作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3.
印度自从1990年代开始实施“东向政策”以来,与东亚国家、尤其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不断加深,甚至与后者建立印度东盟“10+1”机制,并积极参与“东盟+6”和“东盟+8”合作。印度远在南亚,对与东亚合作十分积极,希望搭上东亚合作的顺风车,扩大地缘政治空间,对东亚地区施加战略影响。印度参与东亚合作给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提供了战略机遇,也带来了战略挑战。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国际金融危机向中国和拉美国家的传导机制,阐述了中拉合作的三大机遇,即外在压力促使两者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改善国际收支失衡;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为中国的股权投资和资源储备提供时机;中拉在重建国际金融体系和金融合作方面共识强烈.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参与美洲开发银行业务、双边货币互换、"贷款换石油"、增资双边投资基金4种合作模式,并对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大湄公河次区域是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与东盟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存在着较为接近的合作目标,符合双方及次区域国家的共同利益。中国与东盟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要机制有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计划、东盟—湄公河流域发展合作计划与湄公河委员会。中国与东盟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对促进次区域经贸发展、构建东盟共同体与东亚一体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汇率制选择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东盟贸易的迅速发展和双边合作的进一步加强,汇率作为国内和国外经济联系的纽带,其汇率制度的选择以及实施什么样的汇率政策,已经成为中国东盟国家经济贸易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1994年的墨西哥货币危机和1998年的东南亚货币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几乎都直接体现在汇率水平的异动上,汇率水平的异动往往与汇率制度的变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中国东盟间的金融合作就必须要解决汇率问题,以加强政策的宏观协调。一、国际货币体系下汇率制度的演变汇率制度是对汇率变动的一种约束机制,可以是完全约束、部分约束,也可以是放弃约束…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总体发展顺利,但仍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要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水平,必须充分认识并发挥软实力的关键作用,通过软实力的成功运用消除双方合作的各种障碍,解决好中国-东盟区域文化建设、构建一个更具亲和力的国际合作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积极主动参与东亚地区机制建设这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试析影响东盟合作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成立30多年来,在政治、经济合作领域取得了不少成绩,特别是在政治合作领域成果丰硕。其“站在同一个立场,用同一种声音说话”的团结形象,为世人所接受。90年代以后,东盟的经济合作开始启动,并初见成效,尤其是次区域经济合作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东盟的整体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危机还进一步威胁到一些国家政局的稳定,导致社会急剧动荡,最终引发社会政治危机,东盟内部政治经济合作关系也因此受到影响。其实,长期以来,影响东盟内部合作与发展的因素一直存在,只是被东盟持续不断的高经济增长的…  相似文献   

19.
国际金融公共产品由于其特有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可分割性等特点使其在供给 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供给不足,国际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更突出了这一现象。中国在此次的国际金 融危机中做出的贡献表明,中国作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主体已真正地参与到国际金融公共产品的 供给中来,具备了提供国际金融公共产品的职能。  相似文献   

20.
邢瑞利 《和平与发展》2023,(6):105-133+158
东盟在美国“印太经济框架”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美国开展对华战略竞争重点争取和拉拢的对象之一。东盟国家对“印太经济框架”总体上持积极认知,并采用了“借力”与“平衡”的双重应对策略,东盟与美国在该框架下围绕数字经济、供应链韧性、清洁能源等核心议题领域的合作呈明显升温态势。美国“印太经济框架”对中国—东盟关系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形成了分化双方关系的压力,但由于该框架与东盟主导的区域合作机制在本质上存在竞争,因此也为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鉴于此,中国应理性看待东盟国家与美国的经济合作,通过加强战略对接和提升制度合作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尽可能降低“印太经济框架”对中国—东盟关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