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避责行为”是在反腐态势持续高压和外部监督趋严背景下,部分党员干部所产生的消极态度及行为,其主要表现为作风不实、利益至上、不思进取、不敢担当等。要转变这种不良风气,应从强化学习、提高本领、激发动力等几方面发力,引导党员干部树立责任思维,使其在干事创业中底气更足。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责任感缺失征候、原因与培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责任感关系到能否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当代青少年责任感缺失的征候表现为个人责任与公共责任的错位和责任认知与责任行为的断裂;错位与断裂的原因在于经济价值的殖民、社会转型的冲击与亚文化环境的熏陶.培育青少年责任感,应当加强价值观的教育,提升青少年的道德价值;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抵制"三俗"之风,形成有利于责任感培育的氛围;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体性,增强其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其内在结构包括责任意识、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青少年时期是责任感培育的关键时期,加强青少年的责任教育已成为各国共识。责任教育是美国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校的责任教育和实践活动培育青少年的责任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积极吸取美国青少年责任感培育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加以利用,是提升我国青少年责任感培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将家庭、学校和社区紧密联系起来进行责任教育,培育青少年对于他人、社会、国家的责任感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当代青年"丧文化"表现出青年亚文化的仪式抵抗,以自我嘲笑、麻木颓废等消极情感的表达为主,通过多样化的解构拼贴与具象重塑,反映了青年复杂的社会心态与情感。"丧文化"的生成是青年寻求自我认同与价值实现的内在需要与我国社会转型现实境况、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发展、商业营销行为的推动等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观上要引导青年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当代青年精神成人;客观上要优化外部条件,满足当代青年合理的物质利益诉求,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引导"丧文化"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公民责任感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八荣八耻”的精辟概括,导向鲜明,内涵深邃,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新发展。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键是对荣辱的认知和行为的自觉。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层次要求是责任感,具体讲就是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目前,在青少年中加强公民责任感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一、“自我”概述所谓“自我”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知觉,包括对自己的生理、心理、行为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自我是人格的核心成分,是个体内心世界的统治力量,是联系个体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惟一纽带。因此,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一个人的心理的自我比真实的自我更重要。二、认识“自我”中学生在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方面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错误的肯定”或“错误的否定”。由于他们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评价自我,因此往往目标超越现实,对自己期望过高却又达不到,为此自卑…  相似文献   

7.
良心是伦理学中非常重要的道德范畴之一,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历史内容,能够使人们表现出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在人们的行为过程和行为整体中起主导作用。人民警察的职业良心,是人民警察在依法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应该加强对警察职业道德理论的学习和掌握,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反省、经常开展积极的自我评价活动;还应该在职业工作中,正确处理法律与职业良心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文化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引擎。当责任成为一种文化,在企业就会形成一种以责任为核心,以文化为依托的责任文化。责任文化可以培育员工的责任意识,催生员工的进取精神,强化员工履行使命的忠诚感,成就员工的个人价值,造就企业的责任形象,铺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广大员工的强烈责任感支撑起来的“追求卓越,勇于跨越”的企业精神,成为中国中铁工程公司实现推进“两大转变”、实现“三大目标”、建设“四型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的强劲内驱力。  相似文献   

9.
2003年春天北京乃至全国的“SARS”危机,毫无疑问地将对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政治、经济、社会大众生活等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发生在北京高校部分学生身上的不负责的“避炎”行为,以及围绕该行为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等素质的讨论再一次警示我们,虽然导致学生这些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的教育本身所存在的问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推卸的责任。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我国教育工程提出的总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可在高等教育中实际往往…  相似文献   

10.
责任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必须对自己所实施的行政行为承担责任,整个行政活动应处于一种负责任的状态,不允许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只实施行政行为,而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责任行政是民主政冶和法治国家的必然诉求,也是实现政府高效、廉洁的基本保障。在社会转型时期,实现责任行政对于我国政府转变思想、实现职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它的实现基于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健全的内部责任控制机制和高层次的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一、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是实现责任行政的基本前提责任行政主要体现在公共政策的民主化、行政管理的高效化和价值取向的道德化三个方面,是民主、效率和道德的整合,而民主、效率与道德建立在有效的民主、法制和道德监督之上,由此形成了外部监督的三个组成部分。 1.民主监督。民主监督的关键是政府行政活动的公开  相似文献   

11.
苏运蕾 《人民论坛》2020,(12):164-16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历史地位、正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规律、主动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对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以及制度自信的形成和发展意义重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应借鉴儒家学说的“自我觉醒”理念、“自我反省”哲学以及“自我重构”意识,推动文化自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盛会 《人大论坛》2013,(5):43-43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201j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指出,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实施“黑名单”制度,公布失信食品企业名单,促进行业自律。 安全事关生命健康,责任重于泰山。许多案例表明,无论是食品领域还是其他生产领域,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责任主体诚信缺失、见利忘义,是相关地方监管部门执法不严、惩罚不力的后果。其于此,国务院从制度层面建立实施“黑名单”制度,自然让人眼前一亮,这不仅能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也能促使各类企业严格守法,诚实守信。  相似文献   

13.
诚信社会建设不只是政府的责任,公民在其中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公民所负责任源于公民身份之内在要求,以及政府责任的有限性。并由此确定了公民责任在于:一是要身体力行,坚持诚信从自己做起;二是对他人尤其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负有诚信监督责任。在当前我国社会所形成的诚信危机中,公民在这两方面都存在失责现象。因此,在我国诚信社会建设中,公民必须增强从自己做起的公民自我责任意识和督促他人诚信的公民监督责任意识。只有公民和政府共振形成合力,诚信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如果现代人在其心灵中开启道德空间,则应当容纳自我与他人的共在,通过他者的形构而置放信任、友善、责任一类价值。一个开放的道德空间,为自我主体判断与料理自我与善、正当与利益关系提供一种背景框架。责任是营建道德空间的重要资源,而现代异质性社会关系中的责任建立在差异之上。他者的相异性、脆弱性不能成为湮没他者的理由,惟有责任才能重铸他者。社会需要发展也需要责任。只有缓和效率与责任的紧张,使集体选择回归责任,以集体选择引导个人选择,才能在民众中塑造品格、尊重他者、建立诚信。  相似文献   

15.
观点集萃     
修身当先知荣辱湖南省浏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颜海林认为,修身,才能”治国平天下“。而修身道德责任感只有建立在荣辱观的基础上,才能萌动、产生和发展。“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知荣辱是修身不可缺少的品格。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定义了新时期的是非观念, 善恶分野和美丑界限,是公民修身向善的行动指南。修身责任源于趋荣避辱。趋荣避辱是人的一  相似文献   

16.
“自我形象”理论是本世纪心理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它揭示了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幅关于“自我”的图景。“自我形象”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生活经历中逐步形成的。“自我形象”是一个前提、一个基石,在此基础上,一个人建立起自己的全部人格、行为乃至周围的生活环境。我们的个人生活经验总是在证实并加强这个“自我形象”,由此而形成恶性的或良性的自我循环之圈。  相似文献   

17.
所谓“员工自律工作法”是员工在工作守则的指导下,对一天的工作和行为进行自我安排、自我控制、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的一种工作方法,让员工每天无论身在何处都受到道德的约束,循序渐进地由他律变成自律。一、实施“员工自律工作法”的基本做法(一)塑造职业良心———夯实员工自律的基础层面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要求越来越高,而职业良心是职业道德内化的基础,是职工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对职业责任的一种自觉意识。塑造健康的职业良心就是逐步培养从业者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这个数字化时代,互联网用户所创建的“数字身份”以及由此可能在个体行为、社会秩序、价值观念、公共安全等方面引发的各类问题,无疑是亟需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一种与马克思“价值镜”思想一脉相承的“身份镜”理论框架,着重对当代大学生群体“数字身份”活动的一般特征及其对该群体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造成的不利影响作出了初步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基于“数字身份”开展的网络活动明显带有自我异化的倾向和高隐匿性特征;这使得他们面临着背离于自我认同、正常社会关系和合理合法的社会规范,社会交往“脱实向虚”的巨大风险;为疏解这些不利影响,高校亟需加强价值观引导、制度规范建设、管理工作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社会责任感是指一个人在没有社会监督和舆论压力的情况下,能自觉意识到并认真履行自己对社会的义务与职责.广义的责任感不仅包括对责任的认识(责任观念),还包括面临责任时的内心体验和负责任的行为.责任感是一种可贵的个性品质,它能协调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进取精神,所以它对一个人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当今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眭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社会心态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影响是多层次的。积极的社会心态,可以引导人们保持理性、责任、客观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消极社会心态则具有反向作用。微媒体技术的普及改变着人们社会心态形成发展的既有生态,影响社会成员的普遍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亟须加强对微媒体的认识和有效运用,引导和培育积极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