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日本核政策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核三原则"是战后日本的基本防卫政策之一.但是,冷战后特别是近年来,在国际形势和国内政治气候的双重影响下,日本在核问题上出现了一系列新动向,其核政策也发生了耐人寻味的新变化,无核化政策前景日益令人担忧.本文依据相关资料及既往研究成果,对冷战后日本无核化政策的新动向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更好地把握未来日本核政策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的对外关系中,东南亚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二战结束后,日本与东南亚关系曾一度中断.但从50年代初期起,日本以“战争赔偿”为手段,逐步在经济上重返东南亚.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它又以贸易、投资、官方援助等形式与东南亚国家建立了密切的经济关系.70年代中期以后,以“福田主义” 的提出为契机,日本对东南亚关系的政治色彩逐渐加浓.但总的来看,冷战时期日本对东南亚关系仍以经济关系为主.冷战结束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日本对东南亚关系发生转变,即由冷战时期以经济关系为主转变为冷战后以政治关系为主.  相似文献   

3.
印度对华安全认知与政策选择:印度教民族主义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背景下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将中国共产党及其执政下的中国妖魔化,污蔑其对印度构成安全威胁。中印边界战争加剧了印度民族主义势力的安全担忧。在狭隘民族主义思维作用下,印度英文媒体不断散布"中国威胁论",对中国及中印关系进行大量负面报道,在印度社会掀起持续的反华逆流。囿于对华安全上的认知偏见和国内政治中的民粹主义风气,印度人民党以"中国威胁"为由对华持强硬立场,对印度的对华安全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致使中印关系遭受挫折。  相似文献   

4.
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上同亚洲各国背道而驰并越来越远,是与美国在占领日本时期对日不认罪态度的纵容、旧金山和会至冷战期间对日本的庇护和扶植、冷战结束以来怂恿和帮助日本成为“正常国家”的政策分不开的。美国出于地缘战略的需要,其对日政策将是长期的,中日关系中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分歧也将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军控政策,冷战时期,是以苏联为对手,谋求通过军控协议,制约对方,发展自己,取得对美有利的战略态势;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从对付苏联的全球威胁转向对付重要地区冲突,在军控领域则把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提高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高兰 《国际观察》2005,(5):60-65
冷战后,日本国家战略思想从冷战时期的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在具体形态上,则从冷战时期美日同盟体制下的非自主性模糊战略逐步转向强调自主外交的清晰战略;在战略理念上日益强调国家利益,进而强调"日美共同价值".以申请"入常"为标志,日本正逐步从地区大国战略向世界大国战略演变,目前这一过程仍在酝酿、发展之中.冷战后,日本国家战略转型的两大基本任务是实现"普通国家化"和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为此,中国如何应对日本国家战略的转变,是一项十分迫切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日本安全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后,走"普通国家"化道路、争当世界政治军事大国日渐成为日本的总体国家战略。为了同这种自我期许的"国家定位"相配套,日本决策层正在按照新的原则和步骤急速推动着安全防卫领域的调整和变革。本文拟从涉及日本安全政策的重要组成元素——安全保障总体思想、基本防卫政策原则、日美安全同盟以及对华安全战略的变动,来分析新世纪日本安全防卫领域发生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后,走“普通国家”化道路、争当世界政治军事大国日渐成为日本的总体国家战略。为了同这种自我期许的“国家定位”相配套,日本决策层正在按照新的原则和步骤急速推动着安全防卫领域的调整和变革。本文拟从涉及日本安全政策的重要组成元素——安全保障总体思想、基本防卫政策原则、日美安全同盟以及对华安全战略的变动,来分析新世纪日本安全防卫领域发生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冷战期间美国对东南亚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 945年到 1 991年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中 ,双方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和对峙。东南亚地区就是美苏角逐的一个重要舞台。整个冷战期间 ,东南亚国家在内政、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无一不深深地打上了美苏冷战的烙印。美国对东南亚的政策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从二战胜利到冷战完结这段时间 ,可以划分为五个时期。一第一个时期是 40年代后半期 ,即从二战结束到朝鲜战争爆发。在这段时期里 ,美国在远东的利益和政策核心主要是中国 ,东南亚在其外交天平上相对较轻。美国一直忙于帮助国民党打内战 ,对东南亚地区较少顾及 ,对东南…  相似文献   

10.
日本军事安全战略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作为经济大国的日本采取多种措施,加快了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其中,确立新的军事安全战略,加强军事力量,扩大军事影响力是其重要手段。一、冷战时期日本军事安全战略的演变(一)吉田战略50年代,由于冷战的形成,美国改变了使日本非军事化的政策,“变日本为...  相似文献   

11.
日本政府对华出口管制政策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日经贸关系的交往过程中,作为"巴统"、"瓦森纳协定"的成员国,日本政府多年来一直对我国实施了出口管制政策。这一政策既阻碍了中国从日本进口相关产品尤其是新技术产品和设备的进口,也严重影响了与中国进行贸易交往的日本企业的积极性。在中日两国有关日方出口管制政策的交涉中,中方的交涉一直都很难取得成效。可以说,日本政府的出口管制政策至今仍然是中日经贸合作中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对外开放,大量外资涌入我国,而其中日资对我国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增进了我国与日本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性。一方面,利用日资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外资对中国产业的控制力,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为了降低我国产业发展的风险,我国应注意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增加支柱产业的中国投资比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金融环境,以促进我国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林晓光 《和平与发展》2012,(2):54-59,72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政府推进"南进战略",高调介入南海问题,争夺海洋权益的政策倾向越发明显。野田内阁上台以后,更是积极与东南亚国家开展海上安全合作,谋划关于南海问题的多边机制。不难看出,日本的战略意图和政策目标是在从地缘政治、经济、安全等多个方面实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这不仅使中日两国关系变得更为复杂,也必将危及东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然而,对华政策又是决定日本外交成败的关键,中日之间的结构性问题是长期的,决定了中日关系将长期在曲折反复中前行,中日领导人之间的机制性定期会晤,将有助于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54年日内瓦会议以后的10年是中国和柬埔寨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两国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彼此缺乏了解到在国际事务中密切合作的过程。在冷战时期,中国领导人视美国为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因此,他们对外政策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要打破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为了反对和削弱美国这个主要敌人,中国领导人在外交领域中运用统一战线策略,分化对手并争取中立势力。就柬埔寨而言,中国领导人的主要考虑就是如何赢得西哈努克对中国的好感,争取他的合作,防止柬埔寨加入美国组织的反华包围圈。此外,中国领导人也希望通过柬埔寨来扩大中国在亚非中立国家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始第二任期后,继续推动"亚太再平衡"战略,并对亚太安全政策进行了调整。主要表现为继续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军事能力和安全存在、注重发挥盟友和安全伙伴的作用、通过多元化资源投入弥补安全的有限性以及对地区热点问题采取有效管控等。但美国亚太安全政策也受国内的孤立主义思潮、国防预算的削减、其他地区热点问题的掣肘以及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动能不足等因素的制约。中国应把握奥巴马政府安全政策调整的机会,降低来自美国的安全压力。  相似文献   

16.
Foreign policy is multi-faceted. It was not only diplomatic, political, socio-cultural, economic, Imperial, and strategic factors that structured—and limited—Britain's foreign policy during the interwar period; so, too, did those of other countries. Given the number and variety of Britain's—and the interconnected other Powers'—interests in China, Britain's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during the opening years of th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provides a useful insight which has wider implications on Britain's road to war narrative. Given the topic's neglect, one can be forgiven for inferring that events in Europe entirely eclipsed those of East Asia.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contrary. As awareness of Chinese suffering spread and as Japanese aggrandisement threatened British interests, sinophilism became vogue once again. However, the often insurmountable obstacles that the interwar period presented to Britain and others—particularly the United States—limited Britain's ability to aid China. It was not for want of fortitude.  相似文献   

17.
朝鲜半岛向中国东北的移民已有较长的历史 ,但在日本统治朝鲜半岛期间向中国东北地区的移民 ,却有其特殊的含义。“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军国主义实施的朝鲜人移民政策的结果 ,使我国东北地区特别是东北延边地区的朝鲜移民和日本移民大量增加 ,这一过程充分地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实行侵略扩张政策的本质和事实。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爱国僧人们为了打破日本的欺骗宣传并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外援,在东南亚积极进行抗日宣传。他们采取发表演讲和公开信、会晤各界人士、创办刊物等形式,揭露日军侵华的暴行,揭露日本企图吞并中国、侵略东南亚的野心,向东南亚人民介绍中国抗战的状况,号召全世界佛教徒联合起来共同努力还世界以和平。他们的宣传使东南亚国家同情并支持中国的抗战,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交流,也为中国的抗战募集了资金。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analyses Japanese policy towards the Middle Eastin the post-Cold War era.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Japanese policyhas begun to move beyond the reactive diplomacy of the ColdWar years. The focus of this new approach has been Japan's growingcontribution to ‘soft’ security in the region. However,Japan retains a tendency to focus on its narrow interests withoutfull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broader strategic consequencesof its policies. Yet, in order to protect its overall interestsin the region, Japan needs to recognize the diminishing utilityof this ‘free rider’ approach and adopt a more activerole regarding ‘hard’ security issues. Even allowingfor the domestic constraints on Japanese policy, there is muchJapan can do in this regard, especially in coordination withthe US.  相似文献   

20.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欧洲安全政策可以称之为"回归欧洲"政策。尽管普京执政期间该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新的领导核心"梅普组合"形成后,对其欧洲安全政策进行一系列的调整。未来俄罗斯的欧洲安全政策将以追求国家安全和欧洲安全事务平等发言权为目标建构其欧洲安全政策,从战略退缩走向积极防御,将重建"俄控区",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对欧洲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