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90后”当代大学生具有时代性思想特点,切实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必须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通过继续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队伍建设、切实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织建设、拓展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完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媒介等途径。  相似文献   

2.
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各个层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基于传播学视角,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路径,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当前、基于传播学视角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包括: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的综合素质;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理论特质,综合运用多种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方式,充分尊重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中的主体地位;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传播效果的反馈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否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大众化,必须综合考虑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外因素。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建议从大力发展经济、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加强理论创新、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入手,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4.
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基地,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当前网络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面临着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高校传统教育方式面临巨大冲击、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队伍建设存在不足、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导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难度增加等。针对这些挑战,我们须充分结合网络和传统教育方式的优势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阵地建设、完善网络的监督和监管等途径推动网络背景下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5.
共青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群体,如何有效实现共青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就成为当今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从新媒介传播的视角分析了共青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特点及路径选择,提出必须高度重视新媒介在推进共青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社会心理学的视域下,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存在着认同不足、心理抵制等问题。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彰显理论价值的本体性,实现引导性与自主性的统一;增强大众化的针对性,实现反复性与新颖性的统一;拓宽大众化的渠道,实现显性灌输与隐形感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的延安整风运动原因,即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和动员广大群众和彻底肃清教条主义的需要;延安整风运动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包括毛泽东等领导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创作、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报在推进大众化的作用、对大众化对象的层次进行合理划分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和纪律规范;延安整风运动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有:理论创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前提、加强领导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织保障、新闻媒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渠道、分清大众化对象的层次性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手段、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和庞大的工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仍存在着困境和挑战。正确认识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是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宣传和普及的前提。因此,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从宏观上把握好三个层次的顺序。  相似文献   

9.
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其中,这一时期的干部教育更是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致力于从这一具体工作出发,分析它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力求从中引起对今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反思,得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启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丰富经验。其中最基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本国化、民族化、时代化、实践化的统一;坚持灌输与吸收、理论与实践、研究与宣教、示范与普及相结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来推进。  相似文献   

11.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极为复杂的背景下展开,这些背景的综合作用构成了这段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基础。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学习、教育、宣传等方面,为我们呈现了多维的实现路径,展示了丰富的内容。同时也留下了值得总结的经验与启示:理论创新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前提,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鲜明的民族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发挥教育引导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强化媒体的主阵地作用,引导、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队伍建设与制度建设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保证。T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生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研究生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要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引导研究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把马克思主义与研究生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必须要全面把握和准确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面临的问题。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积极探索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历史原因,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和大众化。本文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三次"左"倾错误的经验教训、适应抗战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提升的迫切要求、共产国际的外部影响、中苏干部教育的共时性吻合等方面对延安时期中共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历史原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普及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的需要,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同时也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需要,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前瞻性。新时期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清醒地认识我们面临的新挑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包括理论创新、传播方式创新、重视隐性教育、完善理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化具有不同于以往传统文化的新特征,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文化具有的开放性和平等性、虚拟性、不可控性和可被操纵性等特征,展现了与以往大为不同的网络世界。掌握网络文化的这些特征,才能明确网络文化从意识形态、传播方式、个性化和多元化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的挑战,才能顺应网络文化发展,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加强网络文化管理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7.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升马克思主义亲和力和感染力是当今亟需解决的时代课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实现异质文化和不同思维方式之间的有效融合,实现理论特质与现实问题的有效结合,达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和"草根化"的有效契合,为更好地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有效路径。着眼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研究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诉求和最终目标提供了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群众的过程。云南省保山市作为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始终依托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一人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积极传播者郑垧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生实践者杨善洲等名人的品牌效应,着力把保山市建设成为云南、乃至全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十六大以来,重庆市坚持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并结合自身特色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全国树立了光辉典范。与此同时,重庆市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过程中也不乏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认真研究和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科学的对策建议,对重庆市乃至全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含义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意义,并从内容、对象及宣传、教育、传播手段方面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