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并不仅仅是法律之治,其内在要素要求人们对法普遍尊重和信仰。培养国民树立法律信仰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通过法制宣传的推动以及长期谨守法律勿循私意等司法实践,司法工作者可以推动法律的精神或原则在人民心目中树立起来,让公民自发信法守法,引导其确立权利意识与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2.
任强 《法学研究》2006,(2):138-144
封建法被人们看作是中国传统法律的典型特征。但是,这一概念在中西法律文化中的内涵是有极大差异的。英国封建法孕育的有限王权和身份关系为现代社会提供了法治资源,至今仍有影响;而以集权和家族为特征的中国封建法则与法治社会相去甚远。理清封建法在传统中国与英国的社会中的不同内涵及其与法治社会的源流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中国传统法律精神。  相似文献   

3.
论现代法治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法治进程,建设法治国家,弘扬法治精神至关重要;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体对法以及法治的理性认知和价值确信,是法治价值观;它是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法律素质、法律信仰等的集合形态,是法治实践的指导思想和精神源泉.也是尊崇法治和尊重法律权威的一种理性的精神状态。因此,我们应该弘扬以维护法律尊严、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为核心的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法治进程要注重转变法治教育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督制约机制和法治良性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代意义上的法治及法治理论主要是从西方社会传入中国,故近代以来中国在构建法治过程中深受西方法治的影响,而对中国传统法律精神及文化思想的借鉴和吸收不足。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代表之一的儒家法思想中也有着其一以贯彻的理性和价值,可能超越特定时期特定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具永恒意义,因而可为任何文明秩序所借鉴,尤其可为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申建平 《北方法学》2013,(3):115-121
作为西方思想文化摇篮的古希腊是西方法治思想的发源地,亦是私法文化的萌生地。古希腊比较健全的私有制和奠基于其上的比较发达的商业贸易经济,为私法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坚实的社会经济条件。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度为私法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私有制度、财产观念、商业精神和民主制度促进了希腊私法文化的萌芽。希腊人把法律作为建立一种理性、正义的秩序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把法律看成安全、自由、权利的保障。希腊城邦的法治精神也因此而奠定。这种法治思想体现了人性的要求,是私法精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五十年里,东西半球的焦点凝聚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在东方,中国人民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探索着建设一个民主、富强的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在西方,欧洲人民带着和平统一的梦想,建立了一个稳定、民主、繁荣的新欧洲。在这两项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法律以其自身具有的独特功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来看,法律成为确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保障,法治是当代中国的治国方略;就欧洲的一体化进程而言,从三个共同体的建立到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确立…  相似文献   

7.
现代法治以民主、公正、维护个人权利等为特征 ,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受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 ,人们在涉及法律问题时 ,不自觉地违背了现代法治精神。剖析传统法律文化 ,澄清意识 ,重建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现代法律文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司法》2013,(10):20-23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新任务新要求,2013年初,山东省烟台市组织开展"法德共进"活动,将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德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法律与道德在管理社会、规范行为、维护秩序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和道德修养,推动全社会形成"重法厚德、  相似文献   

9.
窦唯一 《法制与社会》2011,(36):287-287
法律解释在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的渐进过程中不断发展演变,可谓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情、理、法的完美结合始终是理想境界,如何在吸纳国内已有的本土传统法律解释以及去借鉴西方法律解释的智慧,来达到一种既能遵循法意,也能阐释情理,以至于能够通过法律解释来推进法律更好地施行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法治难题之一。中国的法治进程的发展需要注重利用国内已有的本土化的资源,注重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思想,使其与现代精神契合。  相似文献   

10.
喻中 《中国司法》2023,(1):109-11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如何理解这个论断,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关系,如何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实践中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如何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要回答这些问题,有必要注意以下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法治是衡量社会进步和政治文明的尺度,法律是实现法治的基础,而法律信仰是法律之治的灵魂,塑造全民的法律信仰是实现法治的必由之路。东北经济的发展需要法治,更需要法治的精神意蕴,有了法治也就有发展经济的保障,有了法治意蕴也就有市场经济发展的正确航道。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法治国家的视角,提出制定"良法"是培育法律信仰的基础,法律实施是培育法律信仰的关键,法治文化是培育法律信仰的内生动力,以期促进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的确立,为建设法治中国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法人类学论纲——兼与法社会学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人类学视野里的法概念、价值观与研究方法均与法社会学有所区别,因而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是并列的学科:“法律多元”、“地方性知识”构成了法人类学的基本精神;田野调查、参与式观察、注重小型社区的研究构成了法人类学的主要方法。在我国,加强法人类学研究有助于消解法律工具论并获取我们自己的法律和法治样本。  相似文献   

14.
曾粤兴 《法治研究》2015,(2):119-125
法律文化是法律制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政治伦理和社会大众伦理,是法律及其实践生成和发达的基础。现代法治文化,是吸收了中国传统伦理又融入了现代政治伦理和公共伦理的法治意识、法治原则、法治精神及其外化的法律制度、法治设施和法治实践。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的法治建设,往往只注重法律法规的制定,而忽视法律精神的培育。法律精神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升华,无论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亦或是“法治就是公共秩序的存在”,人们应该更多地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法律。中国要真正走上法治之路,培育出本民族的法律精神,首先就是要培养具有相当底蕴的法律文化。我们要建设现代化的法治文明,不仅要发扬传统文化,也要吸收和移植西方的法律文化。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了社会转型,为现代法治奠定了最深厚的基础。我们应该注意研究社会中促成人们合作、遵守规则的条件,因为那才是一个社会的秩序的真正基础  相似文献   

16.
庄宇 《法制与社会》2011,(30):271-272
现代法治注定要以人文精神为其精神底蕴,以人类的进步和幸福生活为终极关怀。可无论在西方固理性主义的过度膨胀导致的法律工具主义盛行,还是在中国因缺失现代意义上的人文精神和宗法伦理制下“人治”影响的国民性,都使得现代法治的建立遭受到了人文精神的困境。找出现代法治的人文困境原因及出路之所在,是现代法治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法治是依法治权和依法管理的有机结合。法律不仅与民族精神间有联系,而且在当代中国寻求民族精神转换过程中以现代法律为基础的法治是它的主导价值取向。法治确定统一的法律化的民族道德,确立统一的民族行为模式。所谓中华民族精神的转型是指它从以弹性为特征的重情感的内心操作的伦理精神向以刚性为特征的重理性的行为操作的法律(法治)精神的转化。中华民族精神的转型是要使中华民族成为更加理性化的精神实体。中国法治精神的长足发展,为中华民族朝法治价值取向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以法治为价值取向的民族精神的转型要实现这样的机制,即:法律要成为民族正义实现的权成准则,成为民族全体人员的共同心理需求和信仰对象。  相似文献   

18.
西方法治精神和中国法治之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法治精神是西方政治法律文化的核心层的精神。西方社会的发展与法治精神休戚相关。中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是人治精神一贯到底。中国古代法家的“以法治国”’、“垂法而治”不是体现民主精神的法治观念,而是专制制度下把法律作为统治工具,仅仅区别于儒家学说的一种思想体系。社会主义的中国发生极端专制的“文革”决非偶然,这种“文革”,西方不可能发生。在中国这样一个历来缺乏法治精神传统的国度里寻找法治之路,需要我们的理论家拿出无畏的批判精神,需要我们的政治实践家的远见卓识。没有怀疑和批判,便不会有争鸣;没有观念的革命,便没有法治意识、法治环境。中国的法治不是一般意义的工程。它的目标既是制度的,也是意识的。这个工程要达到规模效应,首要的是精神的革命。  相似文献   

19.
法制的现代化需要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与法制现代化息息相关的现代化的法律意识并未普遍形成,人们心目中仍大量存在着对“清官”和权力的崇拜、对权利和个体的漠视;人们对法律的认识、认同还存在某种程度的缺陷,法律的尺度往往被道德的标准所取代;法律的公平精神和理性责任精神并未深入人心,民主法治精神的培育和建构仍任重而道远。所有这些,  相似文献   

20.
一、以人本法治精神为核心。增加法律监督的人权保障蕴涵。实现法律监督的科学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也是现代法治的价值内核。人本法治精神是科学发展观在法学领域的应用与体现,蕴含了“人是法律之本”的基本原理,它要求法治在保障和体现人的利益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