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学历歧视",大概和其他"XX歧视"一样,隐含着"优待"和"歧视"两个方面,不是歧视学历,而是对人的一种不正确的评价,其特征是"惟学历论",不管某个人真实水平、付出多少、贡献大小、潜力如何,也不管什么人格、权利上的"人人平等",你值个什么价,拿本本来瞧瞧。求治之道,首于用贤。任何游戏规则的制定,都应当为游戏目的来服务。人才的产生,可能来源于学校,也可能来源于学校以外的社会实践。本期我们就来谈谈"学历歧视",这个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存在着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所谓"学历歧视",大概和其他"XX歧视"一样,隐含着"优待"和"歧视"两个方面,不是歧视学历,而是对人的一种不正确的评价,其特征是"惟学历论",不管某个人真实水平、付出多少、贡献大小、潜力如何,也不管什么人格、权利上的"人人平等",你值个什么价,拿本本来瞧瞧。求治之道,首于用贤。任何游戏规则的制定,都应当为游戏目的来服务。人才的产生,可能来源于学校,也可能来源于学校以外的社会实践。本期我们就来谈谈"学历歧视",这个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存在着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所谓"学历歧视",大概和其他"XX歧视"一样,隐含着"优待"和"歧视"两个方面,不是歧视学历,而是对人的一种不正确的评价,其特征是"惟学历论",不管某个人真实水平、付出多少、贡献大小、潜力如何,也不管什么人格、权利上的"人人平等",你值个什么价,拿本本来瞧瞧。求治之道,首于用贤。任何游戏规则的制定,都应当为游戏目的来服务。人才的产生,可能来源于学校,也可能来源于学校以外的社会实践。本期我们就来谈谈"学历歧视",这个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存在着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妇女是劣势"社会群体",生活在不利的环境中,应当是适足住房权重点关注的群体,将妇女纳入住房权的最明显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措施蕴含在确立该项权利的措辞之中。但在全球范围,妇女的继承、土地和财产权得不到保障、存在社会性别偏见的法律和家庭暴力,以及妇女参与住房程序程度不够的问题使得妇女适足住房权得不到保障。在国内有隐蔽于多重制度和结构中的对妇女适足住房权的歧视,这种歧视性的现实使得妇女的空间诉求遭到挤压,本文的目的正是在于揭示这种现象,以推动政策和法律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刘婕 《广东法学》2002,(2):7-11
劳动歧视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除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民族歧视等在全世界都较为普遍的劳动歧视现象外,在我国一个较为特殊但又非常严重的现象就是户籍歧视,包括对不具有本地户籍的外来工和持农业户口的农民工的歧视。在现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我国加入WTO之后产业结构调整等背景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6.
对就业歧视社会热点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就业歧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劳动就业市场中,就业歧视现象无处不在,在当前的就业歧视中,可谓名目繁多、花样翻新,有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地域歧视、年龄歧视、相貌歧视、健康歧视、身高歧视、学历歧视、婚姻状况歧视、血型歧视、姓名歧视、属相歧视等等。针对当前这些问题,各界群众纷纷建议草案应强化公平就业的原则,通过立法反对各种形式的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7.
歧视是当前社会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当今社会的歧视有两种:消极歧视与积极歧视。其划分标准是歧视者有无将自己的歧视行为上升为社会行为,有无对被歧视者造成伤害的行为,有无造成社会影响。歧视行为若属前者,则歧视他人者的行为应当适用于法律;若属后者,因为其歧视行为未形成社会行为,还只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不满足“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这一要件,所以不能适用于法律。  相似文献   

8.
制度性歧视是由于国家正式规则的认可或者公权力主体的推行,使一定社会群体持续遭受普遍的、规范化的不合理对待。制度性歧视包含三个构成要素:公权力主体实施的歧视、以制度形态存在的歧视以及不合理的区别对待。与普通的歧视行为相比,制度性歧视具有合法性与正当性、强制性、群体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制度性歧视在性质上属于公法歧视,并且依据存在形态与行为性歧视相区别。它不仅包括多数群体对少数群体的歧视,还包括少数群体对多数群体的歧视。  相似文献   

9.
因为是狗年,一些单位招聘时就明确表示不招聘属狗的人。“就业歧视竟然荒诞到这种地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万学文气愤地说。在十届全国人大十九次会议分组审议劳动合同法草案时,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劳动合同法应明确禁止就业歧视。近年来,人才招聘市场上的就业歧视呈泛滥之势,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就业歧视违背社会公正,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亟待遏制和消除。不过笔者认为,就业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与社会》2003,(6):4-6
“平等就业”是公民劳动权的基本内容,也是“人生而平等”这一人权理念在劳动法上的体现。“就业”关乎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每一个有劳动能力又愿意工作的人都应有获得工作的权利,并且这一权利不因个人性别、年龄、民族、宗教信仰、国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歧视是社会的不公正现象,就业歧视则使一部分社会成员减少应得的收入,丧失较好的工作机会,以致被剥夺就业的权利,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冯祥武 《北方法学》2010,4(4):61-69
《劳动合同法》为什么遭受批判?从批判与反批判的论争中可以看出一些表层的原因。但真正深层次的原因是:它担当着国家立法平抑社会群体矛盾冲突的政治功能,政治性色彩浓厚;它涉及到分割强势社会群体的利益给弱势社会群体,且操作性很强;它在民主立法程序上有缺失,民间社会有组织的立法表达严重不足;民众及批判者多是将它等同于民事合同法,忽视了劳动合同法固有的社会法属性;中国法学研究存在着法条主义倾向,缺乏对劳动立法也是一种改革的宏观认识。  相似文献   

12.
年龄歧视成为我国劳动就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歧视现象,但在《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中均未禁止该类年龄歧视现象。在劳动就业中设定年龄上限有违我国宪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要求中的年龄上限设定在无充分理由的情况下,直接与宪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相抵触。非公企业在招聘中的年龄上限要求一般也有违宪法精神。宪法所保障的劳动就业权之社会权属性决定了国家有义务消除年龄歧视,在保障劳动就业权实现中的国家义务与社会权中对国家积极作为的要求相契合,应尽快通过禁止劳动就业中年龄歧视的立法。消除年龄歧视应作为我国当今劳动权平等保护的首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歧视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歧视现象大量出现并且具有许多自身特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反歧视法律规范对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中国制定反歧视立法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目前中国存在的歧视问题,并通过学习与借鉴各国的反歧视立法,分析了在经济法视野下反歧视立法的可行性,提出我国未来反歧视立法应从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立法模式、具体制度上应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14.
民国社会是一个广大的复杂实体,在这个实体中,同时存在主流社会与非主流社会,制度性社会群体与非制度性社会群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影响了历史进程的发展。帮会作为一个非主流社会现象,属于非制度社会群体.从民国帮会的演变与作用以及恐怖活动,分析民国时期帮会恐怖活动产生与演变的特点及其规律,目的就是希望透过历史认清现实,充分认识当今恐怖活动产生的政治与社会基础,对完善现代中国反恐怖法律制度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尽管对于就业歧视,社会的关注度很高,但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缺失的法律后盾,更多的人面对歧视选择了忍受。今年3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公布,向社会征求意见。据媒体报道,在短短的一天时间内,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收到了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1021件,其中多数直指就业歧视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明凤 《法制与社会》2013,(24):229-230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作为接受着在社会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可以说是社会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社会先进思想的不二载体。作为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单元,大学生应该说是理性的、有文化的,有社会正能量的代表,对于自己的社会行为是有分辨能力的,但就是这样一群高学历、高文化,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是高素质的社会群体,由于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系统的法制教育,对自己的社会行为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认知,导致大学生犯罪的现象层出不穷、花样百出,其犯罪数量也呈逐年增长之势。因此,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使其在做出社会行为时朝积极方向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美国拥有较完善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和制度,其中有不少值得思考借鉴之处。本文从禁止歧视的形态、禁止歧视的理由、救济方式、许可、法律机构等各个角度简要介绍美国的反就业歧视法规则并探讨对我国的启示。我国社会对就业歧视现象已发展到不容忽视的地步,借鉴美国的有关法律规则,结合我国的国情,我们应该尽早制定出中国的比较完善的反就业歧视法。  相似文献   

18.
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在对一些统计资料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尝试从法律的角度对就业歧视的危害进行探讨,认为就业歧视侵害了公民的劳动权,影响了社会效率,不利于社会公正和稳定。  相似文献   

19.
学历随说     
所谓“学历歧视”,大概和其他“XX歧视”一样,隐含着“优待”和“歧视”两个方面,不是歧视学历,而是对人的一种不正确的评价,其特征是“惟学历论”,不管某个人真实水平、付出多少、贡献大小、潜力如何,也不管什么人格、权利上的“人人平等”,你值个什么价,拿本本来瞧瞧。求治之道,首于用贤。任何游戏规则的制定,都应当为游戏目的来服务。人才的产生,可能来源于学校,也可能来源于学校以外的社会实践。本期我们就来谈谈“学历歧视”,这个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存在着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劳动权的平等保护及禁止就业歧视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铁力 《法学杂志》2012,33(3):118-123
目前我国社会就业歧视现象愈演愈烈,劳动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其内在包含的就业平等权要求禁止就业歧视,因此禁止就业歧视是劳动权的题中之义。本文将以劳动权的平等保护为出发点,界定就业歧视的概念和主要表现形式,论述禁止就业歧视的必要性。我国禁止就业歧视的相关立法存在不足,应从立法、执法、司法三方面完善禁止就业歧视、维护劳动者的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