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社会功能减退是指 (人 )与社会交往的能力和效果不如病前。现实检验能力是一种基本的自我功能 ,指测验并客观评价环境之性质和特征的能力 ,可藉以区别外在客观世界与内心主观世界 ,以便精确地判断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现实检验能力受损在精神科临床上主要是意识障碍、幻觉、妄想等导致的。社会功能减退或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是诊断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病理性醉酒、妄想阵发、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等临床上常见精神疾病的必备条件 ,其他如神经症、人格障碍等“轻性精神疾病”患者也有社会功能一定程…  相似文献   

2.
按照目前权威的解释:"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是指鉴定人运用现代医学手段和专业知识,对被鉴定人及其行为进行司法精神病学调查和分析,客观评价被鉴定人的精神状况和行为能力的科学技术工作.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应当根据案件事实和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应用司法精神病学的理论技术,科学地作出鉴定."  相似文献   

3.
刘中 《证据科学》2002,9(2):116-118
按照目前权威的解释:"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是指鉴定人运用现代医学手段和专业知识,对被鉴定人及其行为进行司法精神病学调查和分析,客观评价被鉴定人的精神状况和行为能力的科学技术工作.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应当根据案件事实和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应用司法精神病学的理论技术,科学地作出鉴定."  相似文献   

4.
张艳 《法制与社会》2014,(14):199+203
司法精神病鉴定针对人类最为复杂的精神世界进行剖析,然而实践中,存在着启动设置不合理、鉴定主体混乱、鉴定意见不确定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比较中外制度、作法,从完善司法精神病鉴定启动制度、合理设置鉴定机构、加强对鉴定人管理、统一精神病鉴定标准等角度提出相应对策,为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正确适用法律,刑事案件的作案人、受害人和证人常被警方送去做司法精神疾病鉴定。这类鉴定有赖于医警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警方为鉴定所作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直接影响鉴定的质量和效率。由于刑警普遍未接受过相关的技能培训,对如何开展调查往往不得要领,事倍功半。自司法精神病鉴定引入司法实务中以来,一般刑警在着手调查时,都知道要了解待鉴定人过去有无精神病史,高热抽搐史、脑外伤史及家族遗传史。其实,仅提取这些资料还远远不够。一般而言,被鉴定人是由正常人和精神病人两部分人构成。前者是指一类特殊的正常人群,包括装病者,被误为有病者,人格变态者、吸毒者和普通醉酒者。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目的之一是将这两大类区分开来。医生怎样区别他们?不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司法精神疾病鉴定中精神发育迟滞被鉴定人的性别差异,本文对我院2年来司法精神疾病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论影响司法精神病鉴定结论一致性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司法精神病鉴定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要求重新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案件渐年增多,而鉴定结论(包括医学诊断结论、法定能力评定等)不一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司法机关审理案件中的难题。本文试从学科方面、鉴定方式、鉴定标准、共患疾病、法律制度等14个方面分析了重复鉴定导致结论不同原因,并从①完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有关法律法规;②健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管理体制;③制定统一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标准;④建立完善的鉴定结论质证制度和采信制度;⑤健全鉴定人的审批制度;⑥改进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制度;⑦提高鉴定质量;⑧复核鉴定或重新鉴定时要慎重;⑨健全鉴定人的培训与考核制度等9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 在司法精神鉴定中,对被鉴定人精神疾病或违法行为病态性认识的出发点或方式不同,将导致不同的鉴定结论或出现鉴定结论偏离。本文作者从对精神疾病的认定、对被鉴定人法律行为的认定和对鉴定结论的认识等思维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无精神病74例案例分析及随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i YH  Kang M 《法医学杂志》2006,22(2):135-136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无精神病案例的特点及转归。方法对74例无精神病案例进行随访,并统计分析有关资料。结果无精神病案例占鉴定总数的5.7%。被鉴定人作案动机明确,自我保护良好,鉴定后“精神症状”消失。结论多因素综合分析有助于无精神病案例的司法鉴定,应特别注意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的识别,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10.
<正>性自我防卫能力在二院三部颁布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1989)第22条第l款规定“被鉴定人是女性,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在她的性不可侵犯权遭到侵害时,对自身所受侵害或严重后果缺乏实质性理解能力的,为无性自我防卫能力。”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等《对当前办理强奸案件的有关补充规定》中的“明知妇女是精神病患者或痴呆者(程度严重的)而与之发生性关系的,不管犯罪分子采取什么手段,都应以强奸论处。”性自我防卫能力丧失或削弱,很容易导致女性精神病人被罪犯强奸,且长期不易被发现。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女性精神病人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业务中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为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切实维护女性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本文对天津市司法精神病鉴定委员会158例女性被强奸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2年5月-2005年5月天津市司法精神病鉴定委员会鉴定,符合进行性自我防卫能力的女性精神病人158例。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见表1。  相似文献   

11.
外伤后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夜间阴茎勃起功能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夜间阴茎勃起功能监测(NPT)技术在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程度鉴定中的法医学意义。方法 用RIGISCAN PLIJS SYSTEM,对13例外伤后主诉阴茎勃起障碍的被鉴定人进行监测。结果 NPT检查的13例被鉴定人,阴茎勃起功能正常者3例,轻度减退者5例,中度减退者2例,完全丧失者3例。其中在IIEF、自我勃起功能评价为严重功能障碍的5例中,NPT检查正常者1例,轻度减退者1例,中度减退者1例,完全丧失者2例。结论 NPT技术能够有效的确定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程度,为法医学损伤程度鉴定或伤残程度评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偏执性精神病是一种较少见的精神疾病,为了探讨本病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有关问题,作者将近几年内鉴定的四起凶杀案的鉴定实例进行讨论.检案简介(案例1)被鉴定人张某,男,46岁.于26年前为初三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因迫于家境贫困,遵父母之命与幼时定亲的某女结婚,后辍学务农.  相似文献   

13.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 ,鉴定人受司法机关委托 ,对案件中涉及司法精神医学问题的内容进行鉴定 ,出具鉴定结论的过程。鉴定结论作为鉴定结果及证据材料的形式之一 ,必须经过法庭审查才能被采信 ,发挥证据效力。本文拟通过对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特点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结论审查的必要性、审查的方法和形式的分析 ,对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结论的审查制度展开论述 ,以期抛砖引玉 ,完善我国证据制度。一、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特点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过程 ,是鉴定人接受司法机关委托后 ,在约定的时限内 ,根据收集的有关资料 ,结合对被鉴定人…  相似文献   

14.
210例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210例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进行分析。该组刑事案例以凶杀居首位,被鉴定人以患精神分裂症为多。鉴定结论评为无责任能力者占41.6%。案件中受害者以精神发育迟缓、正处于发病期的精神分裂症或情感性精神病的女性患者(78.4%)被奸污为多。经随访司法部门的最后处理结果和我们的鉴定结论意见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5.
司法精神障碍鉴定的公正处理有利于保护精神病患者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公平正义,由于它主要涉及鉴定人与被鉴定人、家属及司法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所以存在着很多伦理问题,应当运用客观公正、尊重以及最小伤害伦理原则进行规制。尤其是针对目前司法精神障碍鉴定领域存在的鉴定人员称职性、鉴定意见涉及终极问题等的问题,可以以伦理原则为指导进行制度改进,提高鉴定人筛选标准,完善"终极问题原则"和"无病推定原则",确保司法精神障碍鉴定制度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司法精神鉴定制度中,鉴定人资格是基本问题。我国的鉴定主体制度尚不完善,规定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存在内在弊端与不足,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结合我国的实际,建立起统一的鉴定人资格和登记注册制度,重构我国司法鉴定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17.
法医临床学所说的精神疾病一般指较重的精神病,是由于不同原因所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临床上表现为精神活动完整性和统一性的破坏,精神活动明显异常,并对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如躁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目前,我国关于精神疾病的法医学鉴定标准还未列入司法鉴定标准内。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急剧转型的过程中,我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刑事责任能力采用三分法,分为完全责任能力、限定责任能力和元责任能力.但在司法精神病鉴定工作中,由于缺乏客观标准,三者的区分尚带有较大主观性,常导致不同鉴定人对同一案例的责任能力判定存在分歧.因此,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一直是司法精神病鉴定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综述了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使用的几种责任能力评定量表及其应用情况,认为虽然目前这类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存在争议,但其对提高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提供了一种良好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法医临床学所说的精神疾病一般指较重的精神病,是由于不同原因所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临床上表现为精神活动完整性和统一性的破坏,精神活动明显异常,并对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如躁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目前,我国关于精神疾病的法医学鉴定标准还未列入司法鉴定标准内。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急剧转型的过程中,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精神病司法鉴定的退鉴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科2013年至2016年间的96例退鉴案例。分析指标主要包括:鉴定类别、鉴定事项、退鉴原因。结果 (1)4年间退鉴数量的绝对值和构成比均呈增加的趋势;(2)退鉴案例以民事司法精神病鉴定为主(88.5%,85/96);(3)退鉴事项主要是广义的民事行为能力、对特定的民事事务的行为能力、诉讼能力;(4)退鉴原因主要是"被鉴定人拒不配合或者鉴定活动受到严重干扰"(43.8%,42/96)和"鉴定材料不真实、不完整、不充分"(33.3%,32/96)。结论精神病司法鉴定退鉴数量趋于增多,其中以民事司法精神病鉴定为主,退鉴原因主要是当事人不配合及鉴定材料不够完整、充分。建议委托人在鉴定前与鉴定人和当事人进行必要的沟通,以保证鉴定活动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