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比较与借鉴:鉴定人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定在每个国家的诉讼中都是一个重要的程序阶段,尽管人们对我国现行司法鉴定体制的争论已有很长的时间了。然而在笔者看来,鉴定人在司法审判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并且鉴定人制度应当是整个司法鉴定制度的核心。因为一个科学公正的鉴定结论在审判中的正确运用不仅依赖于科学的鉴定体制、鉴定客体以及依赖除鉴定设备、鉴定技术、鉴定方法等诸多的因素外,而且更依赖于鉴定人制度本身的科学性。本文拟对鉴定人制度中所涉及的鉴定人概念及其定位、资格、权利与义务、法律责任等主要问题进行比较研究,深刻分析我国鉴定人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  相似文献   

2.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 ,鉴定人受司法机关委托 ,对案件中涉及司法精神医学问题的内容进行鉴定 ,出具鉴定结论的过程。鉴定结论作为鉴定结果及证据材料的形式之一 ,必须经过法庭审查才能被采信 ,发挥证据效力。本文拟通过对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特点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结论审查的必要性、审查的方法和形式的分析 ,对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结论的审查制度展开论述 ,以期抛砖引玉 ,完善我国证据制度。一、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特点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过程 ,是鉴定人接受司法机关委托后 ,在约定的时限内 ,根据收集的有关资料 ,结合对被鉴定人…  相似文献   

3.
试论民事案件中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我国司法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健全,民事诉讼案件的数量逐年增加,2002年北京市各级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与刑事案件的数量之比为10∶1。与之相应,民事案件所涉及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也逐年递增。笔者就几年来民事案件中涉及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加以归纳、总结,以期抛砖引玉。1民事案件中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种类民事案件中涉及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一般可分为三类:(1)被鉴定人所患精神疾病与民事侵权事件的因果关系;(2)民事行为能力的评定;(3)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伤残评定。1.1被鉴定人所患精神疾病与民事…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我国现行司法鉴定法律制度缺乏应有的理念和对鉴定机构应是法院的辅助机构、鉴定人是"不着制服的法官",还是鉴定机构应是独立的鉴定机构、鉴定人应是中立的等等争论.笔者提出了应引入程序正义,拜尝试运用程序正义的理念,程序正义的"本体说"和"价值说",分别对我国司法鉴定法的理念,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则涉及到的主要问题作出一些反思,提出了一些设想,并进行了必要的论证.以期引起法学界和司法实际部门的讨论,推进我国司法鉴定法立法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我国现行司法鉴定法律制度缺乏应有的理念和对鉴定机构应是法院的辅助机构、鉴定人是"不着制服的法官",还是鉴定机构应是独立的鉴定机构、鉴定人应是中立的等等争论.笔者提出了应引入程序正义,并尝试运用程序正义的理念,程序正义的"本体说"和"价值说",分别对我国司法鉴定法的理念,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则涉及到的主要问题作出一些反思,提出了一些设想,并进行了必要的论证.以期引起法学界和司法实际部门的讨论,推进我国司法鉴定法立法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司法制度的逐步完善,需要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案件越来越多,这给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司法鉴定人出庭制度还很不完善,有待规范。从司法鉴定人出庭经验入手,对司法鉴定人出庭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能为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鉴定人出庭作证是对其作出的鉴定意见进行核实的重要举措,不但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核实关键证据、实现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质证权,便于法院作出正确裁判有重大作用,而且还涉及一些基本原则如无罪推定的成立与否以及非法证据排除的适用与否.但目前司法领域鉴定人出庭作证率普遍不高,究其根源是鉴定人出庭制度制定不够明确,出庭作证相应的权利得不到应有保障,鉴定人出庭还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前司法领域鉴定人出庭作证困境进行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鉴定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其已很难适应审判体制改革的需求,且严重影响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鉴定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其中鉴定人无疑是鉴定制度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鉴定结论的采信。在此,笔者综合分析比较西方两大法系关于鉴定人制度的有关规定,对建立适应我国诉讼制度的鉴定人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鉴定意见作为专门性问题的鉴定结果,是诉讼案件得以正确处理的重要依据,其对诉讼结果的影响不言自明。鉴定意见不仅关乎证据制度,也涉及司法体系和诉讼程序。医疗领域的诉讼因裁判者囿于知识的局限,鉴定意见的作用更为突出。长期以来,鉴定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司法裁判的效率与公正。本文通过梳理鉴定意见在医疗损害诉讼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剖析鉴定方式、鉴定主体、文书内容以及审查采信方面等问题的成因,提出确立以自然人为中心的“鉴定人——专家辅助人”的“双翼”医疗损害鉴定人制度,规范鉴定意见内容和表述方式,完善质证程序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司法精神鉴定制度中,鉴定人资格是基本问题。我国的鉴定主体制度尚不完善,规定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存在内在弊端与不足,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结合我国的实际,建立起统一的鉴定人资格和登记注册制度,重构我国司法鉴定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11.
张艳 《法制与社会》2014,(14):199+203
司法精神病鉴定针对人类最为复杂的精神世界进行剖析,然而实践中,存在着启动设置不合理、鉴定主体混乱、鉴定意见不确定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比较中外制度、作法,从完善司法精神病鉴定启动制度、合理设置鉴定机构、加强对鉴定人管理、统一精神病鉴定标准等角度提出相应对策,为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新《刑事诉讼法》规定,鉴定意见应经质证才能作为定案依据.这一刚性规定促使鉴定人必须履行出庭作证义务,从而提高了鉴定意见证据效力对质证程序的依赖程度,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就格外重要.鉴定人屏蔽作证方式为这一问题的探寻提供了微观视角,我国已经存在证人屏蔽作证的司法实践,但是对于鉴定人屏蔽作证的正当性还存在争议,而这些争议实质上是鉴定人屏蔽作证与传统诉讼法原理的冲突与解决,具体反映在鉴定人屏蔽作证应当遵循的原则、程序设置、配套措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论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无病推定原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无病推定(Presumption of Not Mental Disorder)特指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过程中,鉴定人对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首先应当推断为正常,且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或民事行为能力,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被鉴定人确定患有精神障碍并且因此而影响其主观上对自己行为的辨认或控制能力时,方可作出有病以及限制其相应法律能力的鉴定结论之一种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思维模式。 无病推定原则是一种反驳性的法律推定。在近代法律体系和司法精神医学理论体系中,这一原则最早以  相似文献   

14.
吴正鑫 《证据科学》2000,7(4):157-159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鉴定人受司法机关委托,对案件中涉及司法精神医学问题的内容进行鉴定,出具鉴定结论的过程。鉴定结论作为鉴定结果及证据材料的形式之一,必须经过法庭审查才能被采信,发挥证据效力。本文拟通过对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特点,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结论审查的必要性、审查的方法和形式的分析,对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结论的审查制度展开论述,以期抛砖引玉,完善我国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与其他类型司法鉴定相比,司法精神鉴定较为特殊.精神医学的特点决定了刑事责任能力认定与司法精神鉴定直接对接,且鉴定意见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错误.鉴定人在刑事责任认定问题上的强势、鉴定内容无法通俗化表达、鉴定意见结果不确定等问题客观存在.如果实体的改革无法达到目的,那么对诉讼程序进行调整,如加强程序的参与性,建立重点案件鉴定人出庭制度,选任精神医学专家担任人民陪审员等,才是化解鉴定意见风险、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2005年颁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规定:"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司法改革的继续推进,庭审方式日趋成熟,鉴定人出庭质证已成为我国诉讼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根据相关法律并结合实践对司法鉴定的一些认识,本文是对司法鉴定人出庭质证制度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事鉴定人制度存在“规出多门,相互矛盾”的立法缺陷,混合型的鉴定人管理模式呈现制度设计原则化、权责体系模糊等不足,加之法律尚未确认鉴定人法定的出庭作证义务,使得民事鉴定人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仍面对诸多问题.健全立法、强化鉴定人主体资格认证、加强对鉴定人的监督制约、设定鉴定人出庭的法定义务和保障鉴定人的执业权利是完善民事鉴定人制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司法鉴定对于诉讼中涉及到的专门性问题的认定至为重要。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对司法鉴定权的归属、司法鉴定人的诉讼地位和司法鉴定人的法律责任等三个方面对司法鉴定制度进行了论述,明确提出在我国进行司法鉴定制度改革时应将司法鉴定权授予人民法院行使,对司法鉴定人适用交叉询问规则以及完善司法鉴定人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对法官采信正确鉴定意见、消除当事人对鉴定意见的怀疑、提高鉴定质量都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率极低,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其原因,完善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20.
郭华 《证据科学》2020,(2):159-171
"新《民事证据规定》"涉及鉴定条款占所有条款数量的四分之一,其中,新增条款又约占整个鉴定条款的60%。这种大幅度对鉴定问题的修订,彰显出鉴定在民事证据中的重要地位与实践中的突出作用。这些有关鉴定条款的修改、新增和删除,除理顺民事证据规定与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解释的关系和回应民众对鉴定的需求外,侧重于人民法院对鉴定委托的管理和对鉴定人活动的规范。具体体现为加强鉴定委托管理、强化鉴定人出庭作证、限制鉴定人撤销鉴定意见、严格鉴定人承诺和作虚假鉴定等方面的责任,尤其是鉴定费用退回的制裁方式。但也存在规范鉴定人和法官行为的失衡,以及条款间及其与相关司法解释的不协调问题等。对此需要在尊重诉讼规律、科学规律和证据规则本质的基础上,以司法改革、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以及与相关法律、司法解释衔接和协调的综合视角对有关鉴定的规定作出理论诠释与适用说明,不宜孤立地解释条款的字面含义,以免导致实践适用上的失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