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后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改革和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美国的出口管制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一方面加强国内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国际合作.这既是适应新的国际安全环境变化及维持美国军事技术优势的需要,也是适应美国国内各种利益集团要求的需要.上述改革和调整有利于维持美国军事技术优势,进一步增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治军事联盟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力,使美国更好地应对恐怖主义威胁,但客观上也会加剧武器和技术扩散,造成美国安全困境,并可能进一步扩大美国贸易逆差,加剧其与有关国家的贸易争端.  相似文献   

2.
刘再起 《法国研究》2004,(1):127-135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后冷战初期,国际新秩序尚待重新确立的关键时刻,促使俄罗斯(武器出口第二大国)、法国(武器出口第三大国)积极从事武器出口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利益考量(内部因素);与美国(武器出口第一大国)竞争,抢占国际军火市场(外部因素)。特别是法国在一九九一~一九九二年做出对台重大军售的历史性决定,更是有着不寻常的意义:对法国政府而言,出售高  相似文献   

3.
德国的国防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祥富 《德国研究》2003,18(1):39-42
德国的国防产业已经完全实现了现代化 ,能生产多种常规武器 ,为世界军火生产和出口大国 ,武器在国际市场上富有极强的竞争力 ,销往世界五大洲。德国的国防产业之所以比较兴旺发达 ,得益于德国长期把国防产业作为国家的战略支柱产业 ,实行寓军于民的产业模式 ,积极扩大军火出口 ,不断促进军工企业的合并与集中 ,加强军工科研与生产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为适应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更好地促进国家利益,从克林顿到奥巴马,美国政府一直坚持改革防务贸易出口控制,但改革一波三折,直到奥巴马政府才取得重大成果。防务贸易出口控制改革的基本方式是通过扩大许可证豁免的范围,实现防务物项或技术更好和更快地向盟国或友好国家出口或转移,其目的在于保持美国对潜在敌人的技术和战争优势,提高盟国的军事效力,加强美国与盟国协调作战的能力;扩大防务合作范围。通过更好、更快地向盟国出口或转移防务物项或技术,不仅强化了美国与盟国之间的经济关系,而且强化了建立在共同安全基础上的军事和政治关系。改革也使美国巩固了其在世界军火市场的突出优势地位,增强了盟国在军事和防务上对美国的依赖,有助于美国克服金融危机和走出经济衰退的阴影。本质上,防务贸易出口控制改革就是鼓励与值得信任的盟国的防务合作,它加强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联盟,巩固了美国的霸权地位,是美国更好应对新兴大国、尤其是中国崛起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盟友间的争执--冷战初期美英在对华贸易管制上的分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失败已成定局之后,美国政府开始策划利用经济武器向中国共产党施加压力.由于英国在中国大陆的商业利益以及它治理下的香港在中西方贸易中的重要转运作用,英国在对华贸易管制上的合作成为美国成功利用经济武器的关键.然而,基于对冷战的不同设想和大相径庭的国家利益、国家安全战略,在对华实施贸易管制的初期,美英之间的矛盾斗争显得微妙、复杂.  相似文献   

6.
王煜 《新民周刊》2020,(2):26-27
太空治理应该脱离军事化,回归到"全人类共同区域"和"全人类共同遗产"的原则,这也是我国政府2016年发布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以及2019年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中阐明的立场。有军事专家认为,美国对伊朗少将苏莱曼尼的无人机打击,是在太空武器支援下开展的,是其明确建立太空军、要把军事领导权扩充到太空的一次实战。对此,中国该如何应对?2020年1月4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伊朗外长扎里夫通电话。  相似文献   

7.
编后     
就在我们发排这期稿子的时候 ,伊拉克战争爆发了。美英等国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 ,对伊拉克发动了军事打击。这是一场极不对称的战争 ,美国人似乎是赢定了 ,但是我们不应忘记此前在联合国安理会的那场旷日持久、没有硝烟的外交较量。德国、法国和俄罗斯 ,曾经联手阻止这场战争 ,要把对伊武器核查进行到底。武器核查只是摊在桌面上的、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一个理由和目标 ,实质上这场外交较量隐含着不同国家利益、不同国际社会理念之间的冲突 ,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单极霸权与多极平衡、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冲突。而在更早些时候 ,德国…  相似文献   

8.
由美国退出《反导条约》所导致的国际战略稳定失序与失衡加剧,是高超声速武器发展的重要战略背景。目前,俄罗斯已经率先实现助推滑翔弹和空射弹道弹两型高超声速武器的实战部署。美国则在助推滑翔弹和吸气巡航弹两型技术路线并进的同时侧重加快助推滑翔弹的研制、试验进度,以求改变列装落后的劣势。高超声速武器不同的技术特点和性能优势,能够满足俄美遂行不同军事任务的需求。俄罗斯谋求战略威慑优势,美国侧重常规快速打击能力。高超声速武器的出现,既是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后全球战略稳定态势震荡下大国抵消与反抵消军备竞赛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冷战后以国际军控条约体系为基础的战略稳定秩序重构的催化剂。高超声速武器所具备的常规战略威慑效果将对战略威慑模式、全球安全态势和国际力量格局等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首先,高超声速武器丰富了常规战略威慑的手段和模式。其次,高超声速武器将在威胁认知稳定、战略威慑稳定、危机管控稳定和军备控制稳定等方面,对全球安全态势产生不同的影响和冲击。最后,高超声速武器可能成为重塑国际力量格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天基资产是军力"倍增器"和军事战略"赋能器"。俄罗斯认为其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来自空天——战略导弹防御、太空武器化、战略常规精确武器系统的部署。为应对这一安全威胁,俄罗斯强调"在太空战略区域部署和保持航天器轨道集群"。同时,为获取信息-打击优势,实现将苏联时代的"进攻优于防御"传统理论,转化为现时的进攻和先发制人打击的军事观念,俄罗斯强调天基系统的战略作用。因此,俄罗斯大力发展天基资产,并整合太空军力,组建空天一体化的军队,并发展反太空武器。然而,希望与现实存在落差:天基资产不能满足国家安全需要。具体表现为:在轨卫星数量不足,卫星质量不高,在轨运转寿命短,这一切来源于其航天基础设施的落后。为改变这一现状,俄罗斯通过改革航天产业,壮大航天产业基础;通过专项计划发展特定卫星及相关电子设备、更新现有发射场,以及建造新发射场、研发新运载火箭,以此确保国家安全和航天强国地位。  相似文献   

10.
经济利益是决定国家核出口管制政策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核出口管制发生于国际贸易,而核电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特性,对于这种经济因素的作用,可以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规模经济理论及与之相关的战略贸易理论进行解释。当不同国家在核出口上存在竞争时,占有核市场较少的国家为扶持本国产业生存,弥补其竞争劣势,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获取垄断竞争带来的出口经济利益,往往会进行政府干预,从而造成其核出口管制政策比占有核市场较多的国家宽松。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联邦德国与美国核出口管制政策的比较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三年美国《公共机构投资者》杂志公布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十二大银行家名单,把印尼的林绍良(中央亚细亚银行)列为第六号人物。这一消息在印尼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在印尼报刊、杂志纷纷转载与评论这一消息的同时,对林绍良及其他华人企业家的各种责难与含沙射影的攻击也公诸于报端了。例如,《独立报》七月九日在题为《最富有的银行家们》的社论中,便把林绍良及其家族的暴富与成亿穷人相对比,并对他们的经营范围已超越国界而进入了国际市场表示担心,怕无法阻止他们把从印尼国内聚积起来的资产转移到国外去。近来,由于印尼政府要借重私人企业家的力量贯彻第四个五年计划,华人大企业家又成了社会上注意与责难的对象。 印尼华人大企业家的情况究竟如何?以下试从几个方面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2.
胡美  任东来 《美国研究》2007,21(3):85-102
1946~1947年美国对华军火禁运是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举措。在马歇尔调停期间,为了压制蒋介石配合调停,1946年7月29日马歇尔宣布停止向国民政府提供美援。在蒋介石未做出相应回应的前提下,8月18日杜鲁门总统认可了这一禁令。这项为调停而设计的政策,并没有产生马歇尔预期的影响。不过,它部分地导致了国民党军队军火供应的严重短缺。针对军火禁运给国民党军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围绕着禁令的解除,美国国务院与军方展开了激烈辩论,在国际冷战加剧的背景下,美国国务院最终同意解除对华军火禁运。  相似文献   

13.
《美国研究》2021,35(3):60-80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太空战略不断调整,先后实现了两次重大转型。美国太空战略的理念经历了从"新边疆"到"高边疆"再到"最后的边疆"两次转变,战略目标中的领导地位内涵经历了从"技术优势地位"到"效用与防御优势"再到当前"产业、规则与军事"复合推进的演化,战略资源与战略手段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美国战略转型由美国的逐霸本性、太空技术发展的自身规律、太空民主化转型以及美国对其能力与威胁的评估四种动力协同推动而成。美国太空战略转型将对中国参与太空国际规范完善与太空治理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原苏联出于争霸需要,畸形发展军火工业,形成军事化经济。与此同时,为与美国争夺势力范围,不计成本,甚至免费出口军事装备。80年代,苏联出口军事装备和技术每年达200亿美元左右,1989年,出口额创高峰,达230亿美元。据俄罗斯跨部门分析中心1993年出版的《俄罗斯的转轨》一书中称,从1986年至1990年苏联军事装备出口情况分析表明,占40%的出口是按贷款方式(这种贷款是久拖不还的),27%是免费的,只有33%才是现金交易。  相似文献   

15.
日本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落后的服务贸易日益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障碍。本文利用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对自1997年以来的日本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发现日本1997年贸易政策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日本服务贸易的发展,日本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优势明显,国际竞争力略有提高,但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日本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整体水平仍然相对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程群 《德国研究》2010,25(1):35-41
欧洲太空安全政策及其实施,与欧洲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紧密相连。鉴于欧洲太空研究和运用的现实,欧洲担心太空安全问题。为此,欧洲各界提出了诸多应对方案,如制定太空交通规则、发展太空集体安全、建立欧洲太空威慑能力、拟定欧洲太空战略等。作为回应,欧盟及有关成员国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欧洲标志性太空项目如伽利略计划和全球环境与安全监测系统,以及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发展各自的军事卫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致力于建立欧洲的集体太空安全和太空威慑能力。同时,欧洲也通过太空项目的合作,力求建立太空多极化,抵制美国的太空霸权。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美国致力于构筑一个由陆基、海基和太空基系统等不同拦截方式与本土防御、地区防御和点防御等不同防御面相结合而组成的一体化分层导弹防御结构。特朗普就任后,在延续前任的导弹防御政策框架的基础上,对美国导弹防御的范围和目标做了调整,以应对敌人和主要对手构成的导弹威胁。特朗普政府的导弹防御战略和政策将加剧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陷入的美俄之间敌对的紧张关系,以及中美之间因贸易、台湾、南海等问题而日趋紧张的关系,削弱甚至抵消中等核国家和拥有弹道导弹国家的威慑和实战能力,刺激这些国家加强应对措施的研究,从而引发进攻性武器与防御性武器之间的军备竞赛。尽管面临严峻的技术和财政方面的挑战,特朗普政府仍将大力推进其导弹防御战略和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新书架     
正冷战后美国防扩散政策研究刘子奎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2月第1版本书在国际环境和大国关系的框架内,从防扩散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防扩散外交、战略安全环境三个层面,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防扩散与反扩散政策的演变历程,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作者认为,美国在防扩散国际机制中的制度霸权及其动辄威胁或制裁的做法,并不能阻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只有以合作的方式维护传统机制,采取渐进的外交和经济手段,才有利于国际不扩散事业。刘子奎: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相似文献   

19.
1945-1970年间,美国利用其霸权地位所缔造的国际贸易和支付体系、冷战地缘政治因素以及美国实施的战略储备计划,都对东南亚国家的对美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冷战动力的作用下,东南亚国家的对美贸易被纳入了东西方竞争的轨道,美国成为这一时期东南亚原材料和初级产品最重要的进口国,东南亚国家也通过对美商品出口增加了财政收入和资本积累,一定程度上为其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建新 《美国研究》2003,17(1):64-80
70年代以来 ,因受年度性双赤字困扰及美国产业向后工业化过渡 ,美国贸易政策理念在国内产业集团的强大压力下发生了变化 ,从传统的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走向公平贸易和战略性贸易政策。 80年代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发展为美国贸易政策的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 ,美日半导体和美欧商用航空器争端这两个案例说明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 ,政府介入可以改变战略性博弈的结果。战略性贸易政策不仅可以帮助本国企业实现利润转移 ,而且可以创造“外部经济” ,从而增加国家经济福利。 90年代 ,克林顿政府以战略性贸易理论作为指导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主流经济学 ,实行“出口能动主义”战略。尽管未能消除贸易赤字 ,但美国出口能力大幅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国经济恢复国际竞争力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