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日政策与中日关系罗平汉在新中国的对外关系中,中日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对于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的中日关系,已有不少论述,而对建国初期中日关系的研究,则相对薄弱。为何中日关系曾有20余年的不正常状态,而日中邦交正常化后,两国关系又取得...  相似文献   

2.
徐鹏 《党史博采》2007,(6):49-51
<正>2007年,既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五周年,也是邓小平同志逝世十周年。抚今追昔,世纪伟人邓小平曾是抗日战场上的战将,为驱逐日本侵略者和建立新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和立下卓著功勋。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共同启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航船,并成为中日友好条约缔结的和平使者;他更是中日关系永久性正常化的捍卫者,对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2004年是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32周年,也是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我们不会忘记邓小平为中日关系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日本外相园田直迎上专机,对邓小平说:“您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艳阳天”  相似文献   

4.
吴明 《学习月刊》2012,(10):12-13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也是中日关系史上引人注目的一年.纵观中日两周关系史,既有长达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近代以来日本军周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史。中日两国互为一衣带水的邻邦.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日关系有了长足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切实的重要利益.中口政府和民间友好合作应为和平发展时代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30年来,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及人员往来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贸易额已从建交初的10.3亿美元发展到2001年的877.5亿美元,日本连续9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1972年中日人员往来只有九千人,近几年两国每年人员往来达200多万人次。两国友好城市已达210多对。中日关系能够实现正常化并达到目前的水平,归功于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其中,民间外交为中日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尤为突出。民间外交作为官方外交的补充,为相互沟通、增进了解、推动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6.
王毅 《求是》2003,(16)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这是继去年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后,中日两国政府和人民迎来的又一个值得共同纪念的重要年份。值此历史时刻,回顾缔约的经纬,总结缔约25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重温条约的历史意义,思考如何在条约确立的各项原则指引下,推动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迈进,对于新世纪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缔结,是中日两国政府继1972年签订《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之后,两国关系发展进程中的又一重要历史事件。《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30周年。在这个时候,我们十分缅怀邓小平同志,他为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24年前,也就是在1978年10月22日,是他,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副总理的身份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国家领导人到日本访问,并出席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互换批准书签字仪式。当时,随同邓小平出访的有: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外交部部长黄华和夫人何理良,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和夫人经普椿等。23日上午,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在国宾馆举行盛大仪式,欢迎邓小平一行。邓小平首先对日本政府的邀请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8.
宋尧 《党史纵横》2012,(1):60-61
通过文化交流促进国家间关系的改善,在中日关系史上是一个极为突出的特征。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的二十多年里,中日之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广泛地展开了“半官半民”式的多渠道交流。这期间取得了四次民间贸易协定的缔结,如LT贸易的成立(1962年)、实现互派常驻记者(1964年)等。这一系列的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两国人民的了解,为邦交正常化打下了不可或缺的民间基础。  相似文献   

9.
到今年9月,中日两国恢复邦交已有25周年了。回顾在这四分之一世纪里,两国关系所走过的路程,可谓硕果累累,可喜可贺。不过,这期间,两国关系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曲折与艰辛。总结这些年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发展两国关系,保证在21世纪使这一关系健康地发展下去,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两国政府1972年建交时发表的《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和六年后签订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是两个极为重要的文件,为两国相处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奠定了政治基础。在这两个文件的各项原则指导下,为了发展两国关系,两国领…  相似文献   

10.
于青 《世纪桥》2005,(6):3-3
中日关系目前处于邦交正常化以来最困难、最低潮的时期。我认为,这句话可以简要地说明中日关系的现状。导致中日关系出现最困难、最低潮这一后果的前因,可以分为长期原因、中期原因和近期原因。长期原因可以追溯到战后。由于美国的“冷战”政策的需要,东京审判的效果未能完全实现,日本战犯没有得到清算,为日后右翼势力翻案和政治右倾化留下隐患。中期原因可从2001年算起。年初日本官方审定通过右翼教科书成为热点。4月21日小泉出任日本首相,8月13日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后一意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和“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在这样一个重要年份,却传出日本一些政客否认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消息。  相似文献   

12.
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其突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近一时期来,日方在历史等问题上接连制造障碍,使两国关系受到损害,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诚然,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但是,日本更应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地发展。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中日关系1972年,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中方放弃了战争赔偿要求,接受了日方关于战争的“深刻的反省”;日方在谈判中则明确表示“对台湾不抱任何野心”、“毫无支援台湾独立的意图”、“也不设想将来台湾具有中华…  相似文献   

13.
9月27日晚,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招待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招待会开始之前,温家宝总理亲切会见了一个普通的日本农民家庭。他们就是今年4月温总理访日时在京都结识的长滨义和一家。  相似文献   

14.
王朝彬 《新湘评论》2004,(10):55-57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近一时期来,日方在历史等问题上接连制造障碍.使两国关系受到损害,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诚然。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但是.日本更应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侵略罪行不容掩盖,历史真相不容歪曲。对任何企图歪曲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的言行,中国人民和亚洲受害国人民不答应,相信有正义和良知的日本人民也不会答应。——2015年5月23日,习近平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的讲话处理中日关系的大原则,就是要严格遵循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精神,确保两国关系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历史问题是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重大原则问题。希望日方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6.
建国伊始,周恩来非常重视中日关系的发展.他参与制订了两条重要的对日政策原则:一是严格区分日本人民与日本军国主义;二是正确对待两千年与50年的关系.为了打开中日邦交正常化渠道,他从现实可能出发,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在与日本政府的接触中,他既坚持原则,又适当灵活,将针锋相对的斗争与有理、有利、有节的争取紧密结合起来.在他的大力推动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邦交走上了正常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日本一水之隔,无论是谋求睦邻邦交,还是推动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战略,处理好中日关系都是很重要的.1972年之前,中日虽未建交,但民间友好往来从未间断,其中,共和国元帅陈毅在外长任上,以外交家的战略眼光,大力倡导和推行中日之间的"围棋外交",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孙翠萍 《党史文汇》2009,(10):11-15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南于在“反霸条款”上的分歧,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并不顺利。1978年,国际形势的变化为中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日双方都有意推动旨在缔约的会谈。但是,就在中日缔约谈判准备再开之际,1978年4月中下旬发生的钓鱼岛事件却使谈判险些夭折。此次事件在中日关系史上非常重要,但是,由于档案材料的相对缺少,其过程却鲜为人知。本文根据笔者搜集的材料,就此事件的来龙去脉加以梳理:  相似文献   

19.
就在孙平化立团访日期间,几位一贯热心于中日恢复邦交的日本朝野人士,也在为迎接中日关系的新局面而奔波于东京、北京之间。在田中内阁成立3天后,即7月10日,日本社会党委员长成田知已表示,要为实现日中复交而推行超党派外交,如果田中内阁根据复交三原则努力促进邦交正常化,那么社会党将给予全面支持与合作。基于这一方针,社会党前委员长佐佐木更三在7月12日访华前,为掌握新成立的田中内阁的基本态度,会见了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佐佐木探问田中对复交三原则的态度,尤其是如何处理日台条约问题打算怎么办。田中果断地说:“那是理…  相似文献   

20.
1972年9月,上台执政仅两个多月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为何要在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正式建交之前匆匆访问中国,并在访华期间与中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谈判过程中,又有哪些细节值得玩味?值此中日建交40周年,特刊发这篇文章,以飨读者。让日本大为尴尬的美国外交行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从中、日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及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提出了实现中日邦交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