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关系家庭生活幸福美满、中华民族复兴强盛、国家繁荣富强等一系列重大的战略议题.儿童生活状况反映国家发展状况.中国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呈现高度分隔状态,儿童健康照顾缺乏儿童福利的理念与价值基础,儿童福利服务发展严重滞后,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现代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重构整合性、全国性、普及性、综合性、连续性和生活化的儿童福利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2.
丁怡 《求索》2012,(2):54-56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发布标志着长期照顾制度建设正式启动。现有研究和政策话语肯定了照顾责任公共化对保障失能老人生活质量的积极意义,并从"孝道"等传统出发主张长期照顾制度建设应以家庭为基础。然而在进行养老服务模式的制度设计时,非正式照顾服务活动对家庭女性成员工作、生活方式及相关社会权利的负面影响却较少受到关注。本文在阐释照顾责任公共化逻辑的基础上,论述了家庭成员非正式照顾工作女性化的原因以及负面影响,并从性别视角分析了长期照顾政策设计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时期的儿童福利问题及未来政策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时期,社会的变革与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给儿童福利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如,家庭暴力、儿童虐待、弃婴、双职工家庭子女照顾、单亲家庭子女照顾、失业下岗子女福利、贫困失学等等,如何进行制度创新,制定积极的儿童福利政策,亟需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4.
当代社会政策理论将女性就业与儿童照顾的两难困境视为新的社会风险。文章也从该视角考察中国情境下"工作-家庭平衡"问题,并将成功兼顾工作与育儿双重责任的女性称为"超级妈妈"。通过对广州家庭育儿实践的访谈发现,"超级妈妈"现象首先基于妈妈们对女性价值在传统和现代两个维度的理解;同时,她们运用空间规划、网络构建和时间分配三种策略,积极组织家庭资源应对新风险。本文认为,超级妈妈的巨大付出和家庭支援的微观机制,有效填补了儿童照顾的社会福利赤字。但是,"超级妈妈"现象存在可持续性问题,且因条件差异产生不平等。因此,国家要承认女性及其家庭照顾儿童的社会价值,同时为女性及儿童增加社会照顾资源,抵御社会变迁带来的新风险。  相似文献   

5.
栾俪云 《前沿》2010,(12):71-73
国外儿童福利制度比较完善,有系统的、规范的和可操作性的法律提供保障,多样性的儿童津贴为儿童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解决父母照顾儿童的后顾之忧,人性化的福利政策和全方位的托幼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儿童和家庭的不同需要。本文主要是对国外儿童照顾与支持的价值理念和制度安排进行介绍,希望对我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关系家庭生活幸福美满、中华民族复兴强盛、国家繁荣富强、培育社会栋梁与社会发展前景等一系列重大的战略议题。儿童生活状况反映国家发展状况。中国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呈现高度分隔状态,儿童健康照顾缺乏儿童福利的理念与价值基础,儿童福利服务发展严重滞后,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现代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重构整合性、全国性、普及性、综合性、连续性和生活化的儿童福利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7.
正人的幼年期是一段完全依赖他人照顾的时期,需要获得不断的照料,需要接受教化,学习文化意义和社会技能。在人类社会的大部分时期,儿童照顾都是在家庭里完成的,家庭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亲密、安全、稳定、个人化的成长环境,这在其他的社会组织中是很难做到的。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在工业化、城市化等社会变迁的冲击之下,家庭的照顾功能受到严重挑战,家庭不再能够为幼儿提供全部的照顾活动。  相似文献   

8.
儿童福利权是儿童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因儿童之为人的尊严而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的保障或服务,以满足其基本生存、提高生活质量之需要的基本权利。中国传统以家庭照顾为基本形式的实现路径既无法破除儿童福利权实现之城乡、区域(省际)以及福利机构与原生家庭的多重二元结构制约,也难以尊重和满足儿童生存和发展之福利需求,因而亟待变革。经研究发现,注重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手段的协同与国家、社会和家庭等主体的协作是中国儿童福利权实现路径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城市家庭,代际共育组合特指父辈和祖辈共同照料儿童的代际合作育儿组合。结合马赛克家庭主义和相互依赖理论,本文试图探究父辈和祖辈对三代关系的看法与儿童学业社会化中的育儿参与的相关性,以及此相关性在不同代际共育组合中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父辈和祖辈对于三代关系积极的看法与他们自身在儿童学业社会化中的育儿参与呈正相关。当一位父亲/母亲与自己而非配偶的父母搭档合作育儿时,上述的正相关尤其显著。在母亲-祖父母合作育儿的组合中,祖父母对于三代关系的看法越积极,母亲的育儿参与度越高。本研究对于关注和解释本土家庭育儿现象,以及设计精准的社会服务和家庭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政策是我国近年来探索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尝试。这种新型的孤残儿童照顾模式,一方面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照顾理念,另一方面,又能整合社会资源,实现社会福利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1.
任何公共服务政策都是被镶嵌在特定的文化脉络中的,托育服务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必然也要受制于社会中的幼儿照顾文化脉络。由于每个国家或地区都具有独特的幼儿照顾文化脉络,托育服务政策设计路径也必然受其牵制与影响。为了提高现阶段托育服务政策的合理性和实施效率,一定要加强对于本土幼儿照顾文化脉络的尊重,并将其纳入政策和制度的设计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国家对儿童照顾发展出两种不同的干预路径:一种是发展公共照顾服务,帮助就业父母协调工作和家庭责任;另一种是挑战和改变照顾责任的传统性别安排,促进父亲承担家庭照顾工作,从而提高男女平等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文章考察了欧洲国家"为何"和"如何"运用社会政策来改变男性的行为,这些政策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既定目标以及面临的困局,并探讨了对中国推进就业性别平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儿童兜底监护的国家责任日益获得重视,本研究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政策执行为例,通过政策梳理和在Z县执行的案例分析,发现基层政策执行者往往面临着福利逻辑和保护逻辑的二元制度张力。保护逻辑强调儿童监护关系的法律证实而忽略了复杂的家庭伦理情境,可能带来实际监护缺失儿童的政策排斥;福利逻辑强调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与家庭的及时救助,却也导致对儿童监护保护需求的回应不足。基层工作者对两种制度逻辑的调适是家国关系的变迁表征,也反映了儿童福利制度的转型特征。本文基于研究指出,应当加强城乡人口流动背景下脆弱家庭儿童抚育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育儿理念的不断渗透,父亲参与儿童照顾的现象和行动越来越多。父亲关爱、全职爸爸、奶爸等新的父亲形象与父职实践不断涌现,新旧父职话语与父职实践正在同一时空上演。儿童照顾中父亲参与的增多,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同伴群体的示范带动、社会福利政策的推动、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和男性照顾的优势地位发挥等息息相关。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需要唤醒儿童照顾上的父职自觉,让更多的父亲参与到儿童照顾实践中来、确保父爱在场,竭力撑起儿童照顾的"半边天"。  相似文献   

15.
弱势儿童的社会保护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社会政策在弱势儿童保护中起到了根本性作用。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的过程称为社会工作行政。从社会工作行政的构成要件视角反观我国的弱势儿童保护政策,发现我国弱势儿童保护政策执行中存在提供服务性社会福利资源较少、欠缺专业化社会化的社会服务机构、专业社工服务人员缺乏等问题,影响了我国弱势儿童的保护工作。因此,在完善我国弱势儿童社会保护政策时,应该从提供合适的社会福利资源、发展非营利组织、继续引进专业社会工作者等方面人手,积极构建弱势儿童社会保护系统。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初 ,中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问题亟待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其中占首要的是对老年服务保障体系的研究。以中国人口老龄化出现最早和发展速度最快的上海地区为例 ,自 1 979年末成为人口老龄化城市以来 ,6 0岁以上老人已达 2 38万 ,占总人口的 1 8.0 3% ,已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老龄化标准。据预测 ,到 2 0 1 0年 ,该市的老龄人口比重将达到四分之一 ,到2 0 30年有可能增至三分之一。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无疑对老年照顾提出了挑战。据调查 ,上海的老年人口中 6 2 .7%患有慢性病 ,需要照顾的老人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 1 2 %左右。另…  相似文献   

17.
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是各国普遍关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但是就我国国情来看,养老的社会化必须与居家养老相结合,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而不是借社区养老把赡养老人的责任推向社会。我国有“孝亲”的优良传统,家庭照顾将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现代化的进程为老人的家庭照顾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使家庭养老进入社会化网络。可以预见: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支撑的养老体系将是未来中国养老事业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福利治理理论和需要理论为提升儿童早期教育服务效果提供了理论指导。当前我国儿童社区早期教育服务存在诸多问题:福利界定方面,儿童早期教育服务内容不明确;福利递送制度方面,缺乏政府宏观政策规划及福利投入;福利递送实践方面,造成了福利不平等且治理机制不完善。为了优化儿童早教服务治理效果,政府制定并细化儿童社区早期教育服务相关政策;构建多元主体协作机制,重视社区和家庭的作用;加强社区早教服务机构建设,着力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王冬梅 《前沿》2011,(11):142-145
快速发展的老龄化带来一系列日益严峻的养老新问题:生育少子化,人口高龄化,居住分散化,家庭空巢化,“未富先老”养老负担沉重,传统“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方式日益不能适应和满足养老新需要。积极发展社会化养老和社会化助老事业,逐步向现代社会化养老方式过渡,是大势所趋。台州是浙江省最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城市之一,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加深,一系列养老新问题需要积极应对和解决。就未富先老形势下的台州人口老龄化特征与面临的养老形式人手,着重探讨了政府在发展社会化养老中政策更新的必要性,提出了发展社会化养老中政府多项政策更新举措。  相似文献   

20.
从参与者的同意和银行的支持两方面来看,我国已初步具备实施以房养老的现实条件,但仍缺乏制度保障。因此可从构建老人长期照顾体系、建立老人健康照顾体系、建立支持家庭照顾者体系、结合民间资源提供长期照顾服务、建立友善的老人居住环境、保障老人经济安全、积极发展高龄就业延后退休年龄策略、人力的培育与运用策略、推动人口老龄化的相关研究等方面出发建立系列社会福利制度,以辅助我国以房养老政策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