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人文视野审视科技发展的历史,科学精神是科技史所蕴含的最基本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天人合一"的和谐观是科技发展的理想追求;推动社会进步的价值取向是科技发展的源泉;恪守科技伦理是引领科技发展方向的关键。在高职院校的科技教育中,知识教育、技能训练与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机统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塑造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尤其是创新素质,从而促进高职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有人曾形象地说,在新世纪的发展中,科学技术是桨,人文精神是舵。人文素质低下,并不是单一的人文知识的匮乏,它直接影响人的理想信念、社会责任、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事实上,无论是政治、经济、管理等领域,还是日常的为人处世,都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人文背景。作为一支担负着和平时期“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历史使命的人民警察,同样需要提高人文素质。一、提高人文素质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一)警察人文素质是增强警察服务意识的关键“立警…  相似文献   

3.
公安科技人才培养必须重视人文素质培养。其可通过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环境、拓展校园资源的社会价值、强化校园非正式组织建设、强化社会实践,从理论上建立公安科技人才人文素养培育方案,以期公安科技与人文精神的价值统一。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人文技能成为高素质人才在职场竞争中必备的核心竞争力。从岗位胜任要素、人文技能构成、人文素质养成及其与职场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来看,人文技能的修炼对于职场竞争、个人发展、团队建设乃至社会和谐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桂丽 《理论月刊》2007,(3):145-147
人文素质的培养教育与对人文素质的理解密切相关,人对自身的认识是动态的、发展的,这就赋予了人文素质以当代性。在当代社会,随着人越来越向生命或生存意义上的人转型,人文素质的结构重心也会向生命和生存方面偏转。这样,人的身体素质、情感素质和创造性素质在当代就有了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岩 《青年论坛》2011,(6):66-70
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互为前提的。时代发展需要的科技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功底,而且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这也是我国当下和谐社会构建的迫切要求、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主体诉求。当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偏低,其成因主要有传统教育观念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自身人文素质偏低、大学生自身提高人文素质的意识不够等。应积极寻求人文关怀,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当下整个社会日益重视教育,各级学校日益关注教学改革的状况下,人们发现如今的大中学生普遍缺少人文素养,这已经引起上层的警觉。追根溯源,如果抓住师范教育的综合课程建设,那就会产生良好效果。师范院校人文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一、从人文教育的现状看对师范生加强人文教育的紧迫性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历来密不可分,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因素。人文素质所涉及的是人们如何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社会属性方面的问题,它通过观念意识、品德情操、心理品格、价值取向和文化修养的外观而…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在科技创新催生物化繁荣的同时,也全面促进人文的繁荣。而达成这一结果的前提,是科技创新主体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制度建设的健全。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社会责任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体现在科研道德、社会责任意识、社会伦理价值观这三个层面.科学家社会责任的彰显,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有助于推进科学诚信,实现科技的公平竞争;有助于加强科技风险意识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有效减少和规避科技负面效应;有助于实现科技伦理的价值引导,体现人文科技观.这些,都实现了科学与人文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杜业艳 《重庆行政》2017,(6):100-101
<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已发展成为一门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的双效叠加,医患关系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考验着公共治理者,同时考验着医务工作者。教育部一直致力于开展"中国医学生人文素质行动",其宗旨就是弘扬和彰显医学的人文精神,培养和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向大众宣传医学,让大众理解医学。在新一轮的医疗改革中,作为一名守护人类健康、承担救死扶伤职责的准  相似文献   

11.
传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面临着挑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导致部分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高校人文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贯彻现代教育理念,引入精神动力学说,精神动力的内涵是指精神因素对人从事的一切活动及社会发展产生的精神推动力量,本质是指导和推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探讨人文教育与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关系,探索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与途径,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而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杨玲 《求索》2010,(3):91-93
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面貌,也极大地改变着人类本身,影响着人类的精神世界。科学技术的创新是否意味着文化的繁荣、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解放,面对人的介入,科技与人、与人生、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与人类命运之间是否正相关……本文试图从科技进步的人文基础及其社会评价标准的认识和探索中寻找这一系列现实问题之正解。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诸多领域对人类提出新的挑战,引起新的人文思考,也预示着越来越明显的当代科技发展的人文趋向。从科学走向人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将是人类克服种种社会重大危机的根本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理工类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未来工程师的重任,人文素质教育是理工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专业教育的价值导向。要加强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就必须确立人文素质培养的基础地位、深入研究与实践高考制度改革、积极构建理工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人文素质是相对于科学素质而言的,指人类在对自我内在精神、情感世界的需求认识和改造过程中,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认识与处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内在品格。它对人的全面发展、素质的提高、人格的健全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提高带兵干部的人文素质,有利于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塑造健全人格、培养高尚情操、增强人文底蕴,从而必将对他们带兵“软实力”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和西方,对人文及其精神核心的理解是不同的,从这两种不同的人文核心出发,培养和塑造出来的人的素质也会迥然不同。而作为“学问”的人文科学,按其自身的发展轨迹,成为有别于自然科学的一种学科体系,其发展经历科学化与反科学化(人文化)的倾向,从而取得了自身的独立性,并修正了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它为人文精神的建立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奠定了知识基础。人文素质是某种内在于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们对人文的核心的理解不同,将决定着人文素质的历史结构和当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王清荣  ;唐述东  ;秦胜忠 《传承》2014,(12):110-113
在现代社会,城市化和市民是文明发展的产物和标识。探索市民人文素质与城市文明的辩证关系,解剖该关系中各成分要素,有助于市民人文素质的提高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具体做法和创新思路可从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总体思路,把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创新提高市民素质的形式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英语已成为科技界、教育界对外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只懂英语又不具备其它专业知识的人是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所以,只有那些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他们不仅需要良好的科技专业素质,而且需要良好的人文素质:较为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良好的文化修养。但是,近年来我国许多院校不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极少,致使培养出的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贫乏,文化修养差,视野狭窄,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为…  相似文献   

19.
吕西 《北京观察》2010,(11):21-25
<正>今年北京市政协科技委与市科协共同举办的科技论坛,主题是"加强科学普及,提高科学素质"。近年来,北京市提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决策,而公众科学素质的高低就是衡量科技北京一个重要指标;现在,北京市又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毫无疑问,这  相似文献   

20.
人文素质教育是艺术类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人文素质课程建设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当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作为艺术类高职院校,要构建人文素质课程体系,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结构,开展第二课堂,丰富校园文化,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能力教育的互相渗透与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设良好校园环境,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