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金融危机与印尼的华人企业集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对印尼的华人企业集团造成巨大的破坏 ,尽管外部因素是导因 ,但华人企业集团自身的缺陷 ,不能不说是华人企业集团受冲击的另一个内在原因。印尼华人企业集团最终要走出困境 ,不仅取决于印尼国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 ,还必须对自身进行改造 ,提高华人企业集团的投资结构、改变过去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90年代末,东南亚金融危机对迅速发展的当地华人企业集团造成巨大的冲击。金融危机后,华人企业集团进行了一系列战略重组与结构调整。伴随着所在国经济的复苏,华人企业集团已开始走出经营低谷,竞争优势也将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家族化、现代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特征角度集中阐述了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泰国华人企业集团经受重大考验、持续向前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了1997~1998年与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对泰国华人企业集团发展变化影响迥异的原因,并论述了泰国华人企业集团在中国与泰国投资和经贸合作中作用。  相似文献   

4.
80年代开始,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海外投资迅速发展。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华人企业集团的海外企业受到严重波及。此后,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对海外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战略重组与结构调整,以摆脱经营困境,重振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是东南亚各国中华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华人经济在新加坡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新加坡华人企业集团变化发展为主线,对1997~2008年期间新加坡华人企业集团变化和发展状况及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自去年7月以来,东南亚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至今尚未平息。这次严重的金融危机,对迅速发展的东南亚华人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当地华人经济的发展前景引人关注。一、金融危机前迅速发展的华人经济80年代中期后,随着东南亚经济的迅速起飞,作为当地民族经济有机组成部分的华人经济取得空前的发展。各国华人企业的经济实力急剧扩大,经营结构日趋多元化,海外投资不断扩展,它们在当地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十年,东南亚华人经济实力日益壮大,尤其是华人企业集团的迅速兴起。在印.尼,70年代华…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华商在金融危机中的应对和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经济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遭受到重创,至今虽已度过最为困难的阶段,但元气大伤,而且危机阴霾挥之不去,经济何时复苏尚未明朗,个别国家如印尼还有政治、民族、宗教问题相困扰,经济恢复更难以预测。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东南亚华人经济的状况和最新发展动向如何?笔者拟以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为例,论述在金融危机中华人经济所受冲击及其采取的应对措施,并探讨其危机后的发展趋向。金融危机的冲击对大多数东南亚国家来说,危机的直接后果是货币急剧贬值,金融机构倒闭,股市和房地产暴跌,外汇储备流失和对外债务负担急增。金融危机的…  相似文献   

8.
香港第一太平集团是印尼三林集团的海外投资的旗舰。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该集团进行了大规模的资产重组与结构调整。本文拟通过对第一太平集团的实例分析,探讨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海外投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东南亚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作为东南亚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随之迅速兴起,并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形成与发展,是战后海外华人资本逐渐走向成熟阶段的显著标志,同时也是海外华人资本发展规律必然反映。所谓华人人企业集团,是指以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华人企业群体。东南亚各国没有专门的企业集团的法律规定,因而难以准确界定华人企业集团的标准。另一方面,许多华人企业存在着与其他资本合资的形式。因此,华人企业集团一般是指以华人控股为主、由拥有雄厚资本实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经过战后以来数十年的风风雨雨和苦心经营,菲律宾已崛起了一、二十家有一定影响力的华人企业集团。这些华人企业集团的中、近期或到公元2000年时的发展前景如何,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本文拟从两个方面探讨上述问题,一是探讨菲律宾华人企业集团经济实力的发展壮大前景;二是探讨菲律宾华人企业集团资本投资及经营管理等的发展前景。一在今后的五、六年时间里,菲律宾华人企业集团的经济实力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有所增强,但总的来说,经济实力的增强幅度不可能太大。而且,就整体而言,菲律宾华人企业集团的经济实力仍将比东盟其它国家(文…  相似文献   

11.
金融安全网作为保持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而建立的危机防范和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一直受到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和相关学者的关注。日本从二战后至80年代金融业处于长期稳定状态,使许多人推崇日本当时的金融安全网。然而,正是这个安全网阻碍了市场约束发挥作用,掩盖了日本银行体系长期积累下的脆弱性。进入90年代,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日本传统的金融安全网明显失效,其金融业进入长达十余年的不稳定时期。安全网也随之发生变革。  相似文献   

12.
台商在东南亚大规模投资的同时,亦遇到不少问题和困扰,金融危机更使其遭受重创,随着东盟国家投资环境的变迁,台商在东南亚投资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作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始发国和重创国,泰国金融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程度备受关注。本文在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对泰国金融业的影响,并探索对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印尼华资银行所受到的打击与损失也是前所未有的。产生这种状况及损失的原因何在?应怎样来看待及评议印尼华资银行业?它们的现状与前景如何?这些均值得人们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西方世界深陷三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竺彩华 《和平与发展》2012,(1):56-61,70
西方的金融危机导致财政状况空前恶化,引发主权债务危机,主权债务危机的扩散造成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剧烈震荡,西方世界进入"财政危机—金融动荡—经济停滞"的严重恶性循环中,经济财政危机引起了西方社会对资本主义体制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6.
1997年和2008年,韩国两次遭遇严重的金融动荡,且韩国经济在这两次金融动荡中的演进轨迹具有颇多相似之处.这说明外生的结构性因素在制约着韩国宏观经济的变迁.其实,这个外生结构性因素,就是与美国主导的霸权秩序结合在一起的世界经济"中心-外围"结构.韩国在这一结构中所处的"半外围区"的位置,正是韩国金融脆弱性的根源所在.从"中心-外围"结构的视角分析韩国的金融脆弱性的形成机理,可以发现"半外围区"金融运作的普遍特点.而分析韩国的金融脆弱性,对中国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后的东南亚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与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的带根本性的原因、东南亚各国经济所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特点不同的原因、它们所采取的应对政策、它们走向经济复苏的力度与特点不同的原因,最后对它们的经济前景作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8.
通过俄罗斯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可以发现,199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是大规模的财政赤字,并且与俄罗斯脆弱的银行体系和外资大量流出密切相关。而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则明显带有世界性特征,美国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外资大量撤离使卢布贬值,企业和银行普遍面临流动性短缺。俄罗斯应当充分吸取两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调整金融自由化战略,并以治理金融危机为契机,调整国内产业结构,摆脱经济对能源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19.
The IMF returns     
The IMF??s role in world financial markets increased following the credit and housing market crises. One good change was the acceptance of a proposal made by the Meltzer Commission to adopt a ??flexible credit line?? that grants responsible borrowers a line of credit to use in emergencies. Some mistaken changes gave the IMF a large increase in lending resources, relaxed the requirements for reform imposed on borrowers, and increased loans to risky borrowers such as Ukraine. Borrowing should be used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financial crises, not to bailout imprudent borrowers that mismanage their economy.  相似文献   

20.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1997/1998 in Southeast Asia triggered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s inside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and beyond. They deepened intra-reg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economic area and laid down the foundations for the ambition of creating an ASEAN Economic Community that would allow easier exchanges of productive factors. Concurrently, ASEAN also widened its response in the financial domain by initiating various “ASEAN plus” arrangements to pool risks and address volatility in financial markets. The European Union (EU) was hit by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and subsequently by the sovereign debt crisis. The EU response to this has been a deepening of legally binding macro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regulatory framework. On top of this, and contrary to the ASEAN case, the EU 27-Minus initiatives go further towards closer political coordination. In parallel, the legally binding scheme has been adopted to strengthen the stability of the Euro Area.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olicy responses in both regions to their respective crises. It aims at understanding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the different policy responses, looking at both the region-specific and the more generic institutional and regulatory responses to the cri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