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民以食为天”,对于印度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粮食问题历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印度从一度严重依赖进口粮食的国家转变成为粮食自给有余,基本解决了八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值得总结和研究。一、印度粮食生产的发展过程印度近代农业可大致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一是从1900年到1950年,这是计划前时期。  相似文献   

2.
印度在各个五年计划中都提出了计划发展的长期目标,即达到自力更生和消除贫困。自力更生的主要内容是政治经济自主自立,消除贫困的基本模式是社会主义类型社会。但是,在印度这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要实现这两个战略目标,首先必须解决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必需品——粮食问题。印度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制定粮食价格政策,刺激生产,调节分配。所以,探讨印度的粮食价格政策对于了解印度如何解决七亿人民的吃饭向题,具有  相似文献   

3.
印度粮食安全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农业大国所共同面临的难题。本文从分析印度粮食安全的现状入手,重点研究了印度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而采取的三种政策手段:生产者价格支持政策、农业投入补贴政策和粮食分配政策。基于上述印度粮食政策的架构分析,总结出印度粮食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最后得出印度粮食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繁衍。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尽管世界粮食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有亿万居民未能摆脱饥饿和严重营养不良的状况。发达国家和地区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在发展中国家,亚洲诸国则要比非洲国家粮食生产增长更快。在这种情况下,考察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人口大国发展农业的经验,将有助于促进较不发达国家农业的发展。本文着重对比分析中国和印度粮食生产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一 1.印度粮食生产条件比中国好中国和印度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两国人口估计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1989年,中国总人口为11.12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1.6%,居第一位。其中,从  相似文献   

5.
1987—88年度由于百年以来的大旱,印度农业生产下降6%,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降为2%左右,是八十年代以来最低的一年。今年由于西南季风按时到达并带来充足的雨水,农业大丰收,到1989年3月结束的印度1988—89财政年度经济情况良好,经济增长速度是八十年代以来最高的一年。印度政府正采取措施,克服和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努力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一、1988—89年度经济情况良好印度1988—89财政年度国民经济发展形势良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丰收在握,粮食、油料全面增产自1983—84年度农业丰收、粮食增产后的四年间,印度农业生产排徊不前,粮食产量再  相似文献   

6.
印度自独立以来,农业取得了可喜成绩。粮食产量从1950—1951年度的5000万吨增加到1995—1996年度的1.91亿吨,除自给自足外,每年都有少量粮食出口。这一成就同印度农业科技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相似文献   

7.
试析反恐对印美关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反恐前的印美关系不稳定地发展着 ,但从克林顿政府末期开始 ,印美关系一直呈上升趋势发展。布什政府上台后 ,加大发展与印度关系的力度 ,把印度视为其潜在的盟国。但是 9·11事件的发生 ,使美国的外交政策作了很大调整 ,反恐成为美国外交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在反恐中 ,美国倡导并建立了国际反恐联盟 ,实施打击恐怖主义的双重标准 ,使印美关系得到新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2019年底以来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全球蔓延,在持续的疫情防控背景下,全球粮食市场一度出现异常波动,并给社会各界带来世界粮食安全的隐忧。对于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和粮食出口国来说,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持续扩散将不可避免地冲击着印度粮食安全,尤其是疫情的交通封锁性防控措施对印度粮食生产与贸易流通带来不利影响,导致粮食市场供求关系及其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进而强化了印度粮食安全危机的悲观预期,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全球粮食供求紧张和粮食市场波动升级风险,甚至引发全球粮食市场安全危机。印度作为第一大米出口国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其特殊的国情使得新冠疫情持续冲击下的粮食安全严峻形势更加值得关注。本文认为印度须保持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保障粮食供求大体平衡;打通粮食流通消费渠道,提高人均粮食供应能力;保障足够粮食储备,并争取国际粮食资源应急;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测预警,提高粮食风险管理水平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新冠疫情对粮食安全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的阿富汗新战略中,印度和巴基斯坦占有重要位置,如何发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解决阿富汗问题中的作用,不仅对奥巴马政府稳定阿富汗局势,而且对美国撤出阿之后的局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苏联对印度援助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自50年代起向印度提供了数额可观、条件优惠的经援和军援,并已收到重大效果。美国对印援助数量超过苏援,但效果不佳。印从苏授中得到了经济实惠。苏援对印工业化进程起了促进作用,同时有助于弥补印国内资金不足。为了在对外关系中有多种选择,今后印争取外援多元化的倾向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中印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两国的关系发展受到阻碍。从英国统治者的角度来讲,英国是绝对不允许这种关系发展的。为了稳固其政权,英国一方面加紧了对印度的控制;美国出于战后的战略考虑,更是频频干预印度问题;蒋介石在对待印度问题上过分看重印度国大党,忽视了穆斯林联盟的力量。蒋介石的决策失误,这导致中国抗战未能得到穆斯林联盟的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2.
独立初期,印度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农业形势。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长期处于停滞的状态。根据国家农业委员会的报告,从英国人那里继承来的封建土地关系结构是使独立前印度农业陷入慢性危机的主要原因①。根据该报告,这一封建性的土地关系结构主要...  相似文献   

13.
试论印度围绕《美印核协议》的对美游说外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以来,围绕《美印核能合作协议》问题,印度对美国白宫、国会和媒体发动了一场游说外交战役。在该战役中,印度政府构建了包括印度外交官、印度裔美国人、企业界和美国社会各界构成的强大游说团队,采取了结盟游说的模式,形成了对美国国会议员的强大压力,该协议先后得到布什总统的签署,并逐渐获得国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冷战初期印美关系发展基本态势是相互疏远 ,这是由于印度处于美国冷战战略边缘地位和两国的外交战略目标缺乏契合点而造成的。朝鲜战争的爆发使美国重新认识到印度的重要地位。在战争期间 ,美国给印度提供经济援助 ,以此来拉拢印度 ,但印度仍坚持不结盟政策 ,对朝鲜战争中的重大国际问题进行独立判断 ,不盲从美国。在这种情况下 ,印美关系不仅未能得到改善 ,反而更加疏远和冷淡。印美两国对近期和长远国家利益的追求是导致这种关系状况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南海问题面临大国介入的新挑战。继美国、日本等国介入南海争端后,印度成为又一域外介入大国。印度为平衡中国不断扩大的影响力,进而拓展本国的利益范围,它通过强化南海方向的海军力量部署、提升与东盟国家的防务合作、加强与美日等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协调等措施,不断加强南海安全合作。可以预见,今后印度仍将继续深化与南海相关国家的安全合作。虽然,这种合作短期内会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但从长期来看仍存在不确定性,中方需要提前谋划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印美关系中的核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后,随着国际核军控形势的发展和美国防扩散力度的加强,印美两国频频在核问题上发生冲突。印度与美国在核问题上的纠葛作为“冷战后印美关系中最大的挑战”①,一直困扰着印美关系的发展与改善。从印美在南亚核问题上的分歧,到美国对印度从俄国购买低温火箭技术对其制裁,再到因印度拒绝签署核不扩散条约(NPT)全面核禁试条约(CTBT)造成的双方不快,构成了对印美关系的一次次打击。尤其是去年5月份印度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核试验后,美国率先宣布予以制裁,涉及金额总计达200多亿美元。同时,美国还宣布停止军事合作…  相似文献   

17.
中印东段边界真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印边界最大的争议在东段。东段边界传统习惯线在喜马拉雅山南麓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这也可以从1938年以前印度官方地图得到证实。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是英国侵略政策的产物,中国从未承认过。该线和东段传统习惯线之间的地区历来属于中国。英国并没有在那里行使过管辖权,印度只是在五十年代初才强占了这一地区。印度以所谓分水岭原则强调“麦线”是中印东段的天然边界。这一说法缺乏历史和地理根据。“麦线”是殖民主义者留下的混乱遗产。中印边界争端需要从政治上考虑,通过谈判,采取互谅互让态度来取得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18.
印度农业科技进步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粮食问题 ,独立后印度进行了土地改革 ,然而成效不大。 2 0世纪 6 0年代中期起 ,印度注意农业科技进步 :培育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 ,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扩大灌溉面积 ,改进灌溉技术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印度农业科技进步成效显著 :提高了粮食产量 ,解决了吃饭问题 ;促进了乡村工业发展 ,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扩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刺激了工业外贸发展 ,加大了经济发展潜力等。然而 ,印度农业科技进步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加剧了地区发展不平衡 ,形成了劳动力跨地区流动 ;加剧了农村两极分化 ,引起了诸多社会矛盾 ;产生了环境与卫生问题 ,导致了新的社会冲突等。这为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印度根据自己的农业资源禀赋,走出了一条以两次"绿色革命"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技术型农业现代化之路,印度的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拟从印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先后发生在印度大地上的农业大变革,揭示印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技术内涵.  相似文献   

20.
印美关系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印度和美国的关系逐渐发生变化,近几年来两国关系不断升温。今年3月,克林顿总统访印使印美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本文试图对印美关系变化的背景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一些分析与探讨。一、印美关系变化的时代背景印美关系几十年来一直处于不很稳定的状态。20世纪90年代初起,国际形势和印度国内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印美关系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首先是国际形势的变化。冷战时期,在美苏争霸的态势下,印度和苏联建立和保持了“特殊关系”,特别是在8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问题上的立场与美国立场大相径庭。作为不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