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儒家德性幸福的典范,"孔颜之乐"具有鲜明的道德精英特质。而罗素的"幸福之路"则把目光投向普通大众,并依据观察与经验提出了造成不幸福的种种原因,进而为一般民众指出了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幸福之路"与"孔颜之乐"的参照和比较,在道德精英与平民大众之间、在德性完善与"心灵鸡汤"之间、在理想境界与现实生活之间,为儒家古典德性幸福的现代化和大众化提供了富有启示价值的致思路径。  相似文献   

2.
儒家德性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晓军 《理论探讨》2004,(6):124-126
儒家道德学说是以德性论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其中论述了一系列的德性范畴,考察了德性的依据以及德性培养等问题.儒家德性产生的根源主要是社会性依据、人性论依据、形而上依据;儒家德性的主要内容包括仁、义、礼三个方面;儒家德性的实践价值主要是"推己及人、修身养性、经邦济世"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3.
政治德性与政治理性,是政治价值的两种基本形式。政治价值既为政治权力的运行设置价值目标和原则要求,也使得政治权力的存续具有一定正当性,从而成为政治得以稳固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历史地看,儒家的道德政治彰显出政治德性;源于近代西方的权利政治表现出政治理性;而侧重于功利的法家政治虽具缜密政治逻辑,但在价值上存在明显缺失。在现代化道路上,中国需要在继续动态地通过顺民意、促民生等实践方式维护政治正当性的同时,平行开通并拓展政治德性和政治理性的生发途径,强化政治的道德价值和理性价值,使民主法治具有更大的道德正当性、权利正当性和法律正当性,避免陷入单纯的利益政治或功利政治。  相似文献   

4.
廉政行为的伦理正当性是廉政伦理研究的基础性问题。赫斯特豪斯关于行为正当性的伦理论证为廉政行为的伦理正当性阐释提供了逻辑理路,这可从道义论、功利论与德性论三个维度对廉政行为的正当性进行解读。从道义论看,廉是传统儒家官德的重要范畴,是当代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也是普遍理性接受的规则,因而廉政行为完全吻合道义论的正当性要求。从功利论看,廉政行为的伦理正当性体现在廉政行为可以减少和消除腐败的产生、发展及其危害,以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廉洁从政能产生一些好的结果,而且能避免因腐败带来的诸多不良后果。从德性论看,官德是一种比普通职业道德要求更高的行政道德,廉政行为更多的是一个具有良好德性修养者出于其品格特征而作出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5.
德性是美好生活的内核,自由是美好生活的基质,和谐是美好生活的目标。具体说来,德性生活是美好生活的应然存在,德性涵养是美好生活的价值应然,道德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美好生活的终极关怀;从自由的"目的""权利""能力"三因子看,"类自由"是美好生活的基础条件,"社会自由"是美好生活的基本保障,"个性自由"是美好生活的内在根据;新时代中国人民追求的和谐是全面和谐、人本和谐、动态和谐,全面和谐是美好生活的必然追求,人本和谐是美好生活的审美需求,动态和谐是美好生活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6.
传统儒家"君子"称谓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向古人指明了恰当的作为方向,也凸显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德性追求.挖掘儒家"君子"之良善观念,重点在于厘清中国古典政治理念与现代政治思想之间的会通,探究"君子儒"所蕴含的理想人格,分析君子养成"三达德"君子之道的行为规范,归纳儒家"修己安人""尊五美屏四恶""内圣外王"的为政之道.借由中国传统道德与当代公共责任伦理的契合,探讨儒家君子观之国家治理的德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德性,作为让人景仰和敬畏的两样东西,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然而,活动论的视阈将科学与德性置于人的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以幸福为契机,通过彼此间的互动,科学与德性实现了逻辑上的应然契合。这种契合不仅从理论上解决了科学与德性的二元分立,还实现了使科学活动主体"好"并使其活动完成的"好"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一个派生性范畴,它的内涵取决于人性的预设和政制的性质。从人性"理性—善"视角看,幸福在于德性的完满程度,幸福之人是理性起支配作用、激情和欲望受到德性节制之人。从人性"欲望—恶"的视角观之,幸福是个体的感觉和状态,是欲望的满足和激情的绽放。然而,单论幸福观的人性基础尚不足够,幸福的含义还有赖于政体的本性及其教诲。与古人生活在自然的第一洞穴相比,现代人生活在诸种幻象建构的第二洞穴之中。因此,政治哲学的反思就要拆解古今的法—权之变(自然法—自然权利转换),评判幸福内容的主—客之变(客观性—主观性转变),进而为获得幸福的真理性见解扫清地平。  相似文献   

9.
何大海 《学理论》2013,(14):43-44
生死观是儒家必须回应的一个重大问题。先秦儒家,主要是从教化、德性的角度出发,将生死与道义相联系;张载以"太虚即气,则无无"这样的宇宙论作为基础,严厉地批判了佛老"贪生怕死"的生死观,从而确立起"存顺没宁"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将生死问题上升到"道器结合"的角度,为儒家的生死观提供了新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许多哲学家都对幸福有所论述。亚里士多德在前人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幸福观"体系。幸福是最高善,是灵魂的合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不在于消遣。完善的幸福是沉思。幸福还需要外在的善,诸如中等财富、健康身体、朋友等等。本文结合现实生活进行了两点思考:一是亚里士多德批驳了金钱幸福观,这对于当今社会有重要启示;二是人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幸福,使得幸福具有可实践性。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6)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是心灵上自足的完善,是合乎德性的活动,是沉思的思辨生活方式,是至善、至德的集中体现,对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树立幸福的思维、培养良好的德性以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23)
城市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演绎单位,城市的兴衰反映了国家和民族文明的进程。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积极探索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城市"五位一体"的文明建设新路子,探索龙城人文明城市梦的实现路径。文明型街道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公平正义的意识文明为目标,提升政府制度文明为重点,先进便利和丰富的物质文明为基础,依法依规有序德性的行为文明为标志。文明型街道建设的实践有五方面的内容:"作风务实、利益共享"的政治文明,"低碳、惠民"的经济文明,"和谐、幸福"的社会文明,"和合、共融"文化文明,"秀美、宜居"城市文明。通过"文明型街道"的全面建设,龙城发展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文明有序的宜居城市,为"文明城市梦"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可参照的样本。  相似文献   

13.
滕飞 《理论与改革》2015,(2):115-118
道德与幸福的关系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论题,二者具有相对立的矛盾关系又有德福一致的价值契合。只注重物质财富所带来感官快乐的幸福只能是短暂消极的,只有在符合德性的实践基础上的幸福观才是对人的发展有意义的、积极的幸福观,才能达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基于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基础上的道德幸福观明确阐释了道德与幸福的一致性关系,并提出了将"社会个人"作为解决当代幸福观问题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4.
"道德的政治"是儒家政治哲学的整体气质,《中庸》之"诚"是儒家政治哲学的实现过程。"诚"贯彻为两条理路:一方面是"致中和"政治文明理想,另一方面是"君子时中"政治参与。故《中庸》是传统儒家"道德的政治"政治哲学的经典诠释,是"政治的道德主义"与"道德的政治实践"结合的思维典范。《中庸》政治哲学的理论内涵与逻辑,是"道德的政治"儒学研究的重要案例,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了儒家经验。  相似文献   

15.
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受教育者德性的养成,而德性的培养不仅是对道德规范的获得与掌握,更重要的是道德智慧的生成。道德智慧能提升个体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增强个体对道德事件的分辨力、是道德个体获得幸福、自由人生的保证,道德智慧是德性的核心要素,是德性的标尺。道德教育应扎根现实生活,通过道德思维能力的训练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唤醒道德主体的内在自觉,培养其道德智慧。  相似文献   

16.
"求同"是老子思想的特质,"求同"决定并体现着老子思想的整体面貌、逻辑结构以及价值取向,"求同"是老子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求同"是"道"的根本要求,"求同"是"无"的逻辑必然,"求同"是"德"的价值主旨,"求同"是老子思想的基本线索和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7.
高校闲暇德育对大学生闲暇德性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闲暇德性是增进闲暇生活幸福的优秀品质。大学生闲暇德性培育面临的问题主要有:闲暇资源意识淡漠,闲暇创造性缺失,闲暇生活质量欠佳。高校闲暇德育对大学生闲暇德性的建构的主要途径有:确立合理的闲暇价值目标引导闲暇;增强闲暇文化底蕴提升闲暇品质;提高闲暇生活质量成就生活幸福。  相似文献   

18.
邱静 《学理论》2011,(21):69-70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德性幸福论是他道德哲学的核心内容。针对当代社会所存在的人们"幸福感的缺失","满意度下降"的一系列情况,着重阐述他关于幸福的定义、根本观念及其中道原则在幸福实现中的作用等方面内容,从古典文献中寻求合理的资源材料,再结合现实当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探讨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幸福观是理论逻辑、时代逻辑与价值逻辑的有机统一。理论逻辑维度,习近平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赓续与发展,是对历代共产党人幸福观的坚持与深化,是对中国传统幸福观的吸纳与超越;时代逻辑维度,习近平幸福观把准了幸福的时代脉搏,解答了幸福的时代课题,指明了幸福的时代方向;价值逻辑维度,习近平幸福观以个体幸福为第一要旨,以人民幸福为核心要义,以人类幸福为愿景旨归。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9,(11)
"因孝行孝"的特点是本于血缘而产生的自然亲爱和基于本能的报本反哺。孔子对事亲时"敬"意的强调和朱子"善事父母"的注释,都意在揭露儒家意义上"以仁行孝"的"孝"之意。就偏言之仁与孝的关系而言,"仁"是具于心之性,"爱"是仁之发于情,"孝"是性之现于事,因此,"仁"与"孝"是体用、理事关系。就专言之仁与孝的关系而言,"义"是对于孝的恰当决断;"礼"是恰当决断的实施方案;"智"是知何以为"义"、知当如何循"礼";"信"是将仁、义、礼、智通过事亲、从兄、知二者、节二者的方式来落实。故而,儒家意义上的"孝"是要以"仁"为衡准和指向,通过"孝"来实现"仁"的大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