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赵宗博 《理论月刊》2005,(1):123-126
21世纪,美国对国际政治霸权和经济霸权的追求与强化,依旧是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展的基调。与此同时,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出现了新的特点。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难以排遣国际政治霸权与经济霸权的制约。为此,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削弱国际政治霸权与经济霸权的行动,就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在世界政治经济方面有所作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试论大国霸权的和平转移——以英美互动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美霸权和平转移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突出现象。这一进程反映出了大国权力转移中的一些规律:霸权国在主观上无意将霸权拱手让与他国;国际体系的外部结构和新兴强国的主观冒险倾向对霸权转移的进程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经济相互依赖、国际制度或基于互动前提下所产生的文化结构对大国权力转移的作用不宜被过高估计等。对于当今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实施,英美霸权转移的经验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际问题的报道要遵循我国政府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关系的基本原则,正确评价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影响,加大国际问题评论力度,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要特别加强对我改善与发展大国关系的宣传报道。中美关系事关我外交全局,维护中美关系的基本框架和相对稳定,符合我发展战略和根本需要。对美报道要贯彻中央既合作又斗争的方针,要着重宣传中美关系中的积极因素,对两国在经贸、科技等领域的合作要给予充分报道和评价,努力促进中美关系的进一…  相似文献   

4.
黄志强 《人民论坛》2014,(7):244-246
波斯帝国第三代君主大流士一世在波斯帝国崛起和扩张过程中,为使波斯成为一个海上强国,雇用希腊水手开辟海上交通,浚通运河,兴建强大海军,与希腊争夺地中海和黑海的海上霸权,设想和践行了一整套“面向海洋、联通海运、争夺霸权”的海洋政策和海洋方针,对波斯帝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波斯帝国第三代君主大流士一世在波斯帝国崛起和扩张过程中,为使波斯成为一个海上强国,雇用希腊水手开辟海上交通,浚通运河,兴建强大海军,与希腊争夺地中海和黑海的海上霸权,设想和践行了一整套"面向海洋、联通海运、争夺霸权"的海洋政策和海洋方针,对波斯帝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国际话语权是衡量一国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是国际政治领域大国博弈的重要方面。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设任重道远,目前亟待解决三个突出问题:西方话语霸权压制问题、国际话语经验不足问题、国际传媒相对落后问题等;进入新时代,要开创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设新局面,必须在赢得国际话语权利、提高国际话语质量、大力讲好中国故事方面进一步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与传统样态不同,进入新世纪后,法律帝国主义呈现出以美国为代表的霸权国家将本国法律向世界范围大幅扩张的态势。这种法律帝国主义的实质是将美国国内法和司法权凌驾于国际法与国际社会之上,通过建构全球法律帝国秩序来阻遏中国发展,维护其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的全球霸权。面对当前国际社会不确定性因素骤然增多,我国应从宏观外交与微观法律两个层面重点发力,反制美式法律帝国主义的掣肘与蔓延。  相似文献   

8.
李莉莎 《理论月刊》2008,(1):132-135
后冷战时代,美国逐渐调整其霸权方式,从传统的权势霸权转向制度霸权,以支撑其更大、更广的霸权目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作为掌管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国际经济机制,成为美国维持和巩固霸权地位的有力工具.美国通过或正式或隐性的权力对IMF进行渗透和主导,在IMF公益性和权威性的外表下潜藏着美国霸权的利益驱动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两国为规避"修昔底德陷阱"的共同探索。随着两国围绕海洋领域的矛盾争端日益凸显,中美海洋关系已成为两国关系最具影响力的议题之一。在当前中美关系新常态下,应提出"中美新型大国海洋关系"这一概念,并在充分界定其内涵和论证其重要性的基础上,依照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探索"中美新型大国海洋关系"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0.
伊拉克之战不仅开创了“先发制人”的先河,也在相当程度上冲击了现有世界秩序,并将对未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虽然伊拉克战争已经尘埃落定,但是,围绕战后伊拉克重建、石油资源的争夺、霸权与反霸的斗争依然在进行着,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为此,本刊特邀请专家从多个角度解析战后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变化与走向、大国关系发展的趋势及中东战略格局的整合问题,扫描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得失及战争所带来的人道、环境和生态灾难。同时,阐明我国政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的一贯立场。  相似文献   

11.
“霸权稳定论”和“中国威胁论”,是冷战后西方学术界广为流行的两股思潮。作为霸权主义自我辩护的逻辑,它反映了西方少数大国的霸权情结和阴暗心理。霸权和霸权主义不尽相同,作为一种控制与被控制、操纵与被操纵的国际权力关系,霸权的建立以霸权国的实力优势、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国际社会中权力分配的不均衡、阶级统治的存在等为客观条件。霸权主义的政策取向、外向扩张性的战略文化传统,则是霸权得以建立的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题中之意。以话语的国际传播为着力点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能够有效应对西方话语霸权的冲击,坚定中国人民的话语自信和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促进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在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过程中,还面临着西方大国主导国际议程设置,曲解中国的论调甚嚣尘上,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客观差异和中国话语国际传播机制建设滞后等主客观方面的现实困境。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要始终坚持党对中国国际话语权建构的领导,大力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国际传播体系和积极开拓国际传播突破口,以此推动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竭力重塑公平合理的国际话语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国际秩序观是一国如何认知世界、如何处理自身与世界关系的重要理念指引,反映了一国政府对现行国际秩序的态度、立场以及对理想国际秩序的主张和愿景。作为权力、制度和观念因素共同作用的起点,国家身份认知对本国的国际秩序观塑造有内在建构的影响。本文认为,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不仅强调自身“中华和合文化”与“全球大国”的内生身份认知,还在与国际社会的积极互动中确立了“现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参与者、建设者和引领式改革者”的社会身份认知。这两类身份认知通过国内和国际层次影响着中国政府对国家利益的主观认知和界定,进而塑造了新时代中国对现行国际秩序的立场以及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理想国际秩序主张与愿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放自信的新外交理念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然而,面对国际秩序重构与国内现代化转型的双重压力,建构同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先行研究主要从利益与权力视角进行分析,但实质上依然局限在美国的霸权语境和西方的线性思维,从而忽视了国际秩序的动态性和制度化趋势。基于建构主义和全球治理的理论,结合中国具体实践,本文认为中国国际话语权应从三个维度建构:第一,超越"强者通吃",建构平等协作权力关系;第二,超越"文化帝国主义",建构多元共和的价值共识;第三,超越"霸权体系",建构规范合作的制度系统。  相似文献   

15.
秦艳峰 《前沿》2011,(10):175-177,190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全球化与多极化的演进,中美两国共同利益的基础也正在日趋充实和扩大。中美两国共同利益建构的主要动因:一是冷战后国际政治体系结构特征的变化决定双方必然进行合作,构建共同利益;二是国家利益的固有特性决定了中美之间存在着建构共同利益的内在可能性;三是全球化带来了多层次相互依存网络和"全球性问题",客观上导致中美双方国家利益共性的日益增多,为两国共同利益的增长提供了全新的平台与框架;四是在新的互动平台上,中美两国日益频繁的交往,建构了新的互动体系,形成和扩大了集体认同和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6.
"领先国家的相对力量从来不会一成不变",历史上还未曾有哪个大国能够永久维持霸权。面对"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大国关系、国际秩序、地区安全、社会思潮、全球治理都在经历深刻调整,世界再次处于何去何从的重大关口。我们会发现,大国的博弈正在精彩地进行,而"大国兴衰"的命题已经过时。这是因为,历史发展到今天,大国的兴衰交替、你输我赢是不会有出路的,不小心就会导向毁灭的深渊。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大国,中国的许多国际主张都得到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理解与支持。正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以被给予厚望,成为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谋求君临全球的绝对霸权,建立一个美国一家说了算的单极世界可说是布什政府的终极追求目标。近一年多来,建立一个罗马帝国式的新帝国,一直是美国政府中鹰派人物的最高理想。现在伊拉克一战定鼎,更使这些人野心膨胀,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进程将由此变得更加曲折。至此,国际社会深感忧虑。围绕伊拉克重建,另一场看不见的霸权与反霸的战争已经打响。  相似文献   

19.
大国兴起与现实主义的理论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国的兴起是国际关系的恒常状态。现实主义习惯于以一种物质主义的经验眼光来看世界政治,认为权力界定一国的利益和行为,随着一国权力的增长,新兴大国必然挑战现存秩序,引发持久的权力转移冲突,从而导致整个国际体系的动荡与颠覆。本文认为现实主义陷入了一系列理论困境,它偏执于对国际关系作物质性的因果解释,忽视了国际政治的社会文化特性及其社会建构作用,从而对大国兴起做了不恰当的预言。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世界单极霸权主义、国际恐怖主义、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世界民主主义三大思潮与三股基本力量的互动与撞击,形成了新的战略格局和战略态势.如何避免国际冲突演变为剧烈的对抗,争取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古往今来的战略家们的思路无非是三条:帝国、霸权统治,革命、大同,和平共处、民主治理.广泛吸纳各种全球治理的合理因素,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世界的新民主治理是反对单极霸权主义与国际恐怖主义的战略选择.世界在不断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中走向和谐,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