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波斯帝国第三代君主大流士一世在波斯帝国崛起和扩张过程中,为使波斯成为一个海上强国,雇用希腊水手开辟海上交通,浚通运河,兴建强大海军,与希腊争夺地中海和黑海的海上霸权,设想和践行了一整套"面向海洋、联通海运、争夺霸权"的海洋政策和海洋方针,对波斯帝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明雨 《黄埔》2006,(4):54-54
2400多年前,大约相当于中国战国时期大军事家孙膑生活的年代,古希腊城邦斯巴达和雅典之间发生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夺霸权的战争。两个国家从公元前431年一直打到公元前404年,历时27年,这即是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此次战争,雅典虽拥有海上优势,但由于麻痹轻敌、内部矛盾、奴隶逃亡、盟国叛离、财源耗尽等原因,逐渐陷于被动而最后崩溃。斯巴达求助宿敌波斯扩建舰队,增强海军实力,加之指挥官在决战中指挥得当,终于取得胜利并成为希腊的霸主。  相似文献   

3.
2400多年前,大约相当于中国战国时期大军事家孙膑生活的年代,古希腊城邦斯巴达和雅典之间发生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夺霸权的战争。两个国家从公元前431年一直打到公元前404年,历时27年,这即是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此次战争,雅典虽拥有海上优势,但由于麻痹轻敌、内部矛盾、奴隶逃亡、盟国叛离、财源耗尽等原因,逐渐陷于被动而最后崩溃。斯巴达求助宿敌波斯扩建舰队,增强海军实力,加之指挥官在决战中指挥得当,终于取得胜利并成为希腊的霸主。战后,古希腊雅典将军、军事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约公元前396),先后用30余年时间精心撰写了…  相似文献   

4.
王晓波 《台声》2011,(12):63-64
研究世界史的学者都发现,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大帝国,但多在分裂后,就不再能恢复统一了。例如,埃及、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而唯独中国,不论怎么分裂最终都能恢复统一。是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相似文献   

5.
文章简述了近代世界500年海上殖民活动的基本轮廊,指出近代海上殖民活动显示出的基本特点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性质。回顾近代海上殖民史给人以启示:1.海洋现念和海洋活动,是同商品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联的;2.海防意识、海权思想、海洋经略和海上军事力量的发展,近500年来对许多大国的兴衰都有着极大的影响;3.在海洋经略过程中,对海洋战略的运用,必须发挥国家的主体力量;4.世界经济中心曾随着海上殖民事业中的霸权的变易而转移,之后,它也可随着世界性的海洋事业的发展状况而转移。  相似文献   

6.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在历次十字军东征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自身特征,它发生了"转向",攻陷了同宗的拜占庭帝国,给当时东地中海的政治版图带来了巨大变化。这次东征让拜占廷帝国陷入分裂与衰落,但也为威尼斯建立海上霸权提供了条件,由此也引发了威尼斯和热那亚在东地中海的争霸战争。  相似文献   

7.
从海洋秩序的角度分析解构传统中国海洋性因素缺失的原因,可以看到由近代西方海上强国主导的海上霸权秩序,对中国近代民族国家构建产生了重大影响,刺激了近代中国海洋性因素的生成与培育,而且还形成了影响中国长远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从古代到今天,东亚海洋秩序相继经历了从自然形成的商盗秩序、列强争霸秩序,再到美国霸权秩序的历史演变。每个发展阶段遵循着不同的主导逻辑,从自然主导到技术主导,再到霸权主导。从东亚海洋秩序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来看,海洋秩序与大陆秩序长期存在着分裂的传统,因此造成了东亚秩序的不稳定性和地区冲突的增加。21世纪中国的崛起及其在海洋影响力方面的拓展为东亚海洋秩序转型带来了重要契机。通过为地区海洋秩序建设不断提供新力量、新规范、新理念,中国日益成为东亚地区海洋秩序建构过程中积极的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未来东亚海洋秩序的稳定取决于中国作为陆海复合型地区强国的重新崛起;取决于地区统一的海上合作框架的确立;取决于一个能够囊括所有问题领域的秩序架构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卢黄熙 《岭南学刊》2015,(2):110-114
从战略高度强化海洋观念,必须树立和强化建设海洋强国观念,树立和强化海洋国土战略资源库的观念,树立和强化海上交通生命线的观念。现代海权的主题是争夺海洋权益,控制海洋就必须发展海军。加强海防建设,必须谋划好海防战略,而海防战略的关键是海军战略。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国家文物局文物评审专家、广州大学建筑学院汤国华教授在指导沙面南街16-18号原东方汇理银行建筑修葺工程时,惊奇地发现二楼的一个房间内,两个室内门套和一个壁炉均做了火焰状装饰,一眼判断出属于古代波斯帝国特色。笔者循着汤教授发现的这一线索继续追踪,在沙面岛上找到一系列巴斯人建筑,为清代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见证。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一些西方学者高举"霸权和平论"的旗帜,为建立所谓的"新帝国"摇旗呐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为批判这一思潮,深入剖析了"霸权和平论"哲学基础--现代理性主义、抽象的人性论和机械的实体论,并由此为探究现代和平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霸权与帝国是影响国际政治发展进程的关键变量,在国际政治经济互动交织的视角下,霸权与帝国成为相对权势比较的阶段性描述。在无法全面垄断各个经济功能从而建立帝国优势的情况下,大国关系建构主要体现为相对权势之争的体系主导国的地位博弈,其根本挑战在于如何处理好崛起国与守成国在国际金融权势上的可能对冲。国际政治经济互动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典型特征和深刻机理,以财富塑造权力已经成为推动国际进程的基本动力,新型大国关系建构面临着不对称话语权和追求对称货币权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促进美国平和地放弃美元霸权已刻不容缓对于全世界其他国家而言,如何促进美国平和地放弃美元霸权已是刻不容缓且责无旁贷的重任。它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两个全球基本现实:一是美元霸权早已是维系美国作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和帝国的关键和内核;二是美国前财长萨默斯所称的全球金融恐怖平衡格局已形成,即若欧洲、亚洲和其他地区的中央银行突然将其资金从美国金融市场转走,  相似文献   

14.
朱光耀 《公安研究》2009,(11):21-26
现代海洋法对建立世界海洋新制度、维护海洋新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我国海上边防管理工作也带来了深刻影响。公安边防部门需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规范出海船舶的许可和查验措施,健全海上航行船舶的监控识别制度,增加海上巡航监管的力度,及时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以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5.
日本殖民统治中国台湾和朝鲜半岛期间,移植国内渔业法制,在上述两地设置水产试验科研机构、成立渔业或水产组合,通过完善制度和政策建设,在短时期内使两地的渔业法制实现了近代化,推动了海洋渔业走向规范化和秩序化。但这种近代化是基于对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之上的,目的是满足殖民统治和资源掠夺的需要。渔业法律政策为殖民统治披上制度的外衣,先天带有殖民属性。日本殖民者借助法律政策在东亚渔业领域主导规则建立,构建特权甚至是霸权秩序,也为日本构建“海上帝国”以及在东亚地区的殖民起到后援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越来越多的国家谋求利用海洋拓宽生存和发展空间,在海洋资源、海洋空间、海洋能源上的争夺和竞争日益加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在未来海洋利用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徐彦 《求索》2012,(6):137-139
文章依托文化语言学理论,以维吾尔语科技外来词为例,在跨文化视角下,从医学、天文、历法等角度简析了希腊、阿拉伯、波斯文化对维吾尔多元文化的影响,尝试从中探寻遗留在丝绸古道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宋伟 《人民论坛》2023,(20):30-35
海洋国家由于其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相对容易发展出所谓的“海洋文化”——冒险、重视商业、开放包容等精神,并推动了海上贸易、对外殖民和海上争霸等海洋文明的出现。但传统的海洋文明是海上贸易、殖民统治和大国争霸的混合体,其中包含的开放、进取、冒险、智慧,在一些条件下可能走向极端,变成排他、扩张、侵略和狡诈,尤其是在国际关系动荡不安时,“进取”的海洋强国很可能就会走上弱肉强食、国强必霸的道路。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海洋文化的积极因素,也要警惕海洋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20,(3)
正从海上粮仓到海上油气田,从海水淡化到海上风场。海洋正为我国经济提供澎湃新动力。今天的中国,正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一个个我国自主研发、全球领先的海洋装备接连入水:具有领先水平的"海洋地质十号"综合地质调查船,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水  相似文献   

20.
黄韫宏 《前沿》2010,(18):21-23
在世界殖民地已经瓜分完毕的时候,后起的帝国主义为了占有更多的殖民地资源,必然发动战争争夺世界殖民地,而老牌帝国主义为了维护霸权,必然利用战争掠夺竞争国。在当代社会,帝国主义为了推行石油资源上的霸权,仍不惜发动对外战争,为了牵制中国对其霸权政策的阻止,而实施战争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