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因素。研究假设为,地方政府的透明性和回应性是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而政府公关技巧则不是。运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的数据,对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政府透明性和回应性的提升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增强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而政府的公关技巧水平与政府公信力之间则不存在相关关系,因而认为其对政府公信力的作用尚难确定。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地方政府提升公信力的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促生了新的政治生态,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和关注的新问题:政府公信力作为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一种特殊的信任关系,日益成为影响治理的重要因素。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公信力受到了网络空间的影响,公信力变得更加脆弱。加强新媒体治理提高政府公信力,政府必须勇于自我革命,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有效促进社会共识;规范政府信息公开,提升网络治理应对能力;掌握舆论主动权,增强网络治理凝聚力;提高媒体素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新的理念破解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制度能力与地方治理:一个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指导下,地方政府应注重塑造作为"治理网络管理者"的能力即制度能力,以整合地方资源、提升地方品质。回溯制度能力的理论沿革可以发现影响制度能力存量的诸多因素,尤其是制度能力的静态评估模型和动态发展模型,对于如何增强地方政府制度能力具有启示性意义,有助于弥补地方治理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缺憾,进而丰富提升地方品质的策略集。  相似文献   

4.
政府网络管理能力不足是地方治理进程中遇到的最艰巨的挑战之一。加强网络管理能力建设,提升治理绩效,实现地方公共事务的"善治",是网络治理环境中地方政府承担和履行"元治理"角色的首要任务。当前,在适应社会变迁、推动治理变革的进程中,地方政府急需强化网络管理各个阶段的责任和核心能力,以消除地方治理的各种障碍因素,实现地方公共事务治理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民维权意识、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他们已经从"沉默的大多数"渐渐觉醒,其环境抗争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白热化"阶段。然而,农民的自身缺陷与政府治理问题等多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农民通常选择体制外抗争或体制边缘抗争方式,这进一步加剧了暴力冲突或群体性事件的恶化。研究认为,可以通过一些制度化的方法将环境保护成效纳入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转变政府职能过程中提高农民的自组织化程度,以期达到政府、企业与农民的力量均衡,从而提高政府公信力、强化治理能力,确保政府环境治理的法治导向、民意导向和绩效导向。  相似文献   

6.
跨域环境治理是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的一大难题,关乎地方政府间关系和地方治理能力。作为地方政府在“避害”动机下的被动回应,跨域环境治理中的府际合作有其独特的生成逻辑。广佛跨域水污染合作治理是跨域环境治理的典型案例,通过构建“避害型”府际合作框架对其进行研究,探讨“避害型”府际合作的触发诱因、推动力量及其过程模式,可以发现:跨域问题的复杂性、资源的相互依赖性、政治权力的介入、合作的交易成本是合作开启的诱发因素;纵向上级权威的强制推动和横向地方政府间的自发联合是合作过程的推动力量;信任构建程度和合作收益水平影响着最终的合作结果。跨域环境治理实践在发挥上级政府的权力要素同时,还调动了横向地方政府进行跨域府际合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政务微博因其具有开放性、互动性、时效性、公共性等特点,在为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为其带来新挑战.一方面,政务微博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回应力、执行力、领导力、廉洁力和处突能力.另一方面,又因党政机构政务微博的职责不清晰、公务员新媒介素养的缺失、政务微博与网络新旧媒体的契合程度不高和政务微博存在运营安全隐患等问题而影响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通过发展政务微博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一是要强化政务微博与政府治理能力的内在联系与契合度,二是要加快政府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型,三是要加强政府主导的多元合作共治,四是要优化政务微博运营环境.  相似文献   

8.
《行政论坛》2021,(6):58-65
政治沟通是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但在治理评估研究中却长期被忽视。地方政府沟通指数将政治沟通纳入地方治理评估过程,以"平台—政府—民众"为框架构建指标体系,以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实现对各级地方政府沟通水平的测算和排名。从测算结果看,当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与民众在不同层面上开展沟通,但呈现较为明显的不均衡、不充分特点。作为衡量地方政府与民众沟通的重要指标,地方政府沟通指数不同程度地受到地理条件、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政治资源配置等因素影响。通过构建和测算地方政府沟通指数,既可为我国的地方治理评估引入一个新的分析视角,也对提升地方政府沟通能力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重要的政治设计,地方政府机会主义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国家治理议题;消解国家治理现代化亟需的政府公信力、降低国家治理现代化顶层设计的效度、磨损国家治理现代化所需的规则文化显现出地方政府机会主义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地方自主性的扩展、考核制度设计的偏差以及试点与容错的常态化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促使了地方政府机会主义的生成;治理地方政府机会主义需要进行多重制度优化。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及其官员追求政绩行为失范,导致政绩与公信力产生背离。委托代理关系蕴含的风险性,以及现实政治环境下压力型体制、行政权力有效制约不足等因素是导致背离的重要原因。克服地方政府与公信力背离,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完善行政问责制,并以推进公众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的协商治理作为重要举措,以实现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凭借自身信用获得人们信任的能力,其作为政治伦理范畴,政府管理理念、行为及绩效均要受到伦理检视。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在催生公众参与精神的同时,也误导民众价值选择,增加地方政府伦理治理难度,拉高民众对政府的伦理期待,稀释政府公信力。新媒体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伦理成因在于科学有效的网络舆情伦理应对机制、合理的利益诉求机制、严密的信息过滤机制尚未构建。面对集合了多方利益诉求的舆情,地方政府应采取沟通互动、公开透明、务实及时等伦理举措,提升政府的工作效能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赵晖 《行政论坛》2014,(1):8-12
地方政府及其官员追求政绩行为失范,导致政绩与公信力产生背离。委托代理关系蕴含的风险性,以及现实政治环境下压力型体制、行政权力有效制约不足等因素是导致背离的重要原因。克服地方政府与公信力背离,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完善行政问责制,并以推进公众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的协商治理作为重要举措,以实现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区域合作治理困境与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合作治理机制是为解决地方政府的制度性集体行动(ICA)问题而采取的制度安排。不同类型的治理机制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交易成本。我国当前的区域合作治理以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协作为主要形式,存在着横向政府协调缺乏约束力、纵向政府过度介入与介入不足并存、社会组织力量比较薄弱等问题,区域合作面临诸多困境,交易成本高昂。本文提出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的概念,认为在区域合作治理中要正确发挥纵向政府的作用,将上级政府的纵向嵌入与地方政府的横向协调相结合,以降低交易成本。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选择受到区域合作性质、区域合作风险、区域差异特征以及地方政府自主权等因素的影响。嵌入方式包括政治动员、法律和行政命令、战略规划、制度激励、项目评估、省部际联席会议等。应根据区域合作的不同类型,综合分析上述因素,合理选择纵向关系嵌入的时机、程度与方式。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为我国府际关系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对推动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有效合作,更好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益。  相似文献   

14.
政府公信力的评价标准现状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荣广 《各界》2007,(4):19-20
政府的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公众对政府的认可程度,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它源于政府为民服务的能力,是各级政府的必然追求。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在一些问题处理上,失信于民,造成政府公信力的下降。探析政府公信力的内涵、评价标准和应对策略,对提升政府公信力、增强政府权威性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行政论坛》2017,(1):47-51
网络政治参与在中国发展迅速,它从三个方面影响着地方政府治理:激发地方政府的问题意识,影响地方政府治理中的议程设置;促进公共政策的执行,影响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公共政策制定;增强对干部权力的监督,影响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干部行为。但是,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数字鸿沟、群体极化和地方政府面临的双重压力、官员的自利性与有限理性,也削弱网络政治参与对地方政府治理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6.
政府公信力是关系政府形象和政府治理效果的重要内容,既与民众福祉相关,也与社会稳定相联。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政府政务环境发生了新变化,所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行政伦理视角审视政府公信力问题,明晰其价值逻辑、主体逻辑及程序逻辑与政府公信力建设的相关性,剖析政府价值实然彰显状况及政府行为、政府程序等影响和制约政府公信力建设的行政伦理问题,并提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对策,对提升政策执行效果和增强广大民众政治认同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政府能力政府诚信与政府公信力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政府诚信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础和源泉。诚信的政府将获得更大的公众信任,而政府公信力的提高则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执政能力。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地方政府来说,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地方政府能力建设,树立廉洁、有效、公正的政府形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舆情治理问题,是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正式提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建设问题。当前,全媒体融合发展进入加速期,如何做到正确运用信息数据,正向引导政府舆情发展态势,推动政府舆情演化实现纵深发展不走样,把主流舆论做大做强,是全媒体时代政府加强公信力建设、推进舆情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具有两个维度:时间存续性和空间辐射性。影响地方政府创新在时间维度上的因素主要有:创新的推动者、制度化水平、组织(官员)利益、上级态度和社会关注度等;在空间维度上的影响因素包括:创新者(包括上级)的推广意识、政府间竞争-合作程度、绩效评价方式和环境差异性等。促进我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应当从绩效评估、制度空间与制度化、与非正式约束的吻合度以及社会主体共治等几个方面寻求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20.
合作治理是一种正在成为主流的社会治理模式.借鉴合作治理理论,通过对长株潭区域在不同时期的两次公交一体化政策制定过程的案例研究,剖析影响地方政府问合作进程的关键要素,提出缓解地方政府间合作困境的合作治理框架,指出地方政府间合作的突破点在于提供合作治理的平台,地方政府间合作需要来自官僚体系内更高层政府或政治权威的支持和推动、需要富有权威性和协调力的合作组织,以及需要有多元化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