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在新中国70多年的社会发展变革中,多样化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并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激烈的论争,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在理论演进上,从注重抽象的学术争辩转向注重现实政治诉求;在现实关切上,从宏观的社会发展道路转向微观的利益分配;在国际交互态势上,从国外思潮不断向国内思潮转化;在话语辐散上,从知识分子话语扩展到大众话语;在传播方式上,从传统媒体时代的单向度传播转向全媒体时代的多向度传播。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科学把握社会思潮新的发展态势,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中国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凝聚力与引领力,从而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2.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途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具有引领社会思潮的先进特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思想基础的迫切需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的共识,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应当坚持的基本方针和原则,要通过制度安排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引领.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中最为隐蔽和最为重要的一种,是国家安全的心脏和大脑,关乎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关涉国家的长治久安。意识形态安全必须正视党内不良政治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蚀消解问题,利益分化导致民众价值诉求多样化和碎片化问题,网络舆论对意识形态安全提出的机遇和挑战问题,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一元化地位遭遇反马克思主义和反社会主义错误思潮冲击以及外部敌对势力进行文化价值观输出和跨文化渗透问题。要以提升党内政治文化的全民认同度增强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以完善利益关系和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增强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以畅通社情民意渠道增强意识形态的传播力,以理论回应社会现实问题增强意识形态的解释力,以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增强意识形态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4.
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社会主要矛盾与意识形态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当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为此,意识形态工作应当创新思路,着重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为有效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提供重要保障、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5.
面对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如何正确把握各种思潮的新表现,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力和引领力,避免像世界上一些国家那样因为忽视意识形态建设而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剑 《党政论坛》2007,(10):29-31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偕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的主导价值观地位,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的思想,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7.
社会思潮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心理相互转换的桥梁,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中起着"晴雨表"和调节器的作用.当前社会思潮日益多样化,更加关注现实问题,影响力增强.分化趋势加快,彼此间相互影响增强,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愈加复杂.有效疏导社会思潮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中国特色的政治意识形态价值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8.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社会思潮必须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能力为基础。新的历史时期,积极探索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力的路径,要从思想、理论和实践三个视域展开。  相似文献   

9.
孙程芳 《求知》2023,(11):37-3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新时代新征程,深刻把握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建构的实践进路,对促进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巩固主流思想舆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空间成为国家继陆、海、空、天四个疆域之后的"第五疆域"之后,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呈现出新特征新变化。直面现实,当前我国网络空间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存在着传播力受到很大限制、控制力受到严重削弱、主导力受到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消解、话语权受到西方"话语霸权"的挤压和冲击等方面的问题与挑战。因此,应大力加强党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建设、创新和领导干部网络意识形态能力提升等方面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11.
一、国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国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是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也是国企政治、经济、社会属性的必然要求,更是国企建设一流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必须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创新、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生长于互联网发展的"无界"态势和意识形态领域"有界"社会思潮的边界夹缝中,是建设网络强国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题中之义。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共享性、主体性等特征,致使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遭遇分散化的困境。着眼于意识形态功能化的战略考量,需要提升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政治主导力、经济支撑力、文化聚合力和交往影响力。具体而言,要深化以"权力—知识—话语"为有效手段的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再生产,增强政治公信力、理论供给力、舆论引导力,培育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正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命题,放在了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位置,深刻论述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4.
徐玉明 《学理论》2013,(13):24-25
理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关系,掌握主导与被主导、包容与被包容、引领与被引领关系的关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流意识形态在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中发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杜喆 《理论导刊》2023,(4):61-66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重要性体现在意识形态多样化的呈现方式中,能够在抽象理论的具象化呈现中引领文化发展、在崇高价值的生活化呈现中凝聚价值共识、在理性话语的感性化呈现中引导技术进步。而当下视觉文化在传播可视化、话语碎片化和技术可塑性方面的特质深刻影响着人的思想观念,导致文化自信难以树立、价值共识不易凝聚、意识形态辨识力有所下降,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形成极大挑战。对此,应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增强文化内容丰富性与表现手法灵活性、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叙事方式并完善多方协同的网络平台监管体系,通过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牵引力、感性吸引力、话语亲和力和技术驱动力,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生成有着深刻的理论、历史与现实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是这一根本制度生成的理论依据,中国革命的必然选择与苏东剧变的历史反思是这一根本制度生成的历史依据,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挑战是这一根本制度生成的现实依据。当前,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住守好网络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以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统领文化发展仍是坚持这一根本制度面临的主要任务。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深入实施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立常态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制度和育人制度、强化党员干部的职责和使命,是落实这一根本制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解释学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要成为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和道德共同进步的指导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通过"合法性"与政治认同相联结。意识形态为政治权力提供合法性证明,为政治认同的生成提供稳定环境,为政治认同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近代主流意识形态的渐变以及现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发展均对其所在时代的政治认同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利益分化、虚拟网络化、社会思潮多样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乏力等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和生命力,对政治认同产生了消极影响。为此,应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进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为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探讨和总结新中国成立70周年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经验、基本规律和最新成果,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0,(8)
党的思想引领力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是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需要,是应对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突出问题的需要,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局势需要。为此,可通过创新党的思想理论增强其自身魅力;同构党的思想和经济发展,奠定其物质基础;探究党的思想传播规律,加大普及力度;批判错误思潮,优化党的思想传播氛围等路径来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价值牵引和思想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