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民生内涵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民生改善是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要切实改善民生,增进社会和谐,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深刻认识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将民生问题单列成章,表明解决好民生问题将始终是政府的核心任务,而改善民生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改善和保障民生,就成为化解诸种社会矛盾、问题,避免冲突与对抗的核心,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改善民生是求稳定、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从法理的角度来看,民生问题体现着人类最基本的权利诉求。在现代法治国家,政府理应是改善民生的主要推动者和责任的直接承担者。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改善民生的过程。应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行政法制,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改善民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民生问题解决的如何直接影响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效果。在我国改革的深化阶段,政府职能的转变、体制重建、阶段推进、经济转轨必然要求政府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和谐;而民生是否改善、社会是否和谐又是对党执政理念、社会进步程度、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程度等方面的直接检验。  相似文献   

5.
发展民主,保障人们的基本权利,为改善民生提供重要保障;改善民生,也是发展民主的内在要求。改善民生,我们才能拥有真正的民主。发展民主与改善民生统一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当中。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因此,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努力探索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关注和改善民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青岛保税区在致力于推进经济及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一直把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努力构建开放而和谐的保税区。  相似文献   

8.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改善民生贯穿于其中,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改善民生的过程。发展是改善民生的根本前提,以人为本是改善民生的根本价值取向,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改善民生的行动指南,而统筹兼顾则是改善民生的方法论指导。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只有以改善民生为实践维度和最终归宿,才能在实践中放射出真理的耀眼光芒。  相似文献   

9.
关注民生是油田各级党政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内涵、是油田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通过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重民生、发挥基层组织的中坚作用抓民生、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促民生等措施,创造性地做好油田的民生工作;必须从职工群众最关心的住房、就业、工作生活环境改善等问题入手,牢固树立“民生为本,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解决好职工群众的利益问题,为构建和谐油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生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民生理念和民生举措,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深化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强大动力;制度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和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毕生追逐科学报国梦想,"竭尽努力建设自己的国家",为我国科技振兴、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堪称广大科技工作者群体中践行中国梦的典型代表。通过对钱学森手稿与文献进行整理与研究发现,钱学森的中国梦,是爱国情怀、奉献精神、求真意识、创新勇气的集成,是立梦、追梦、圆梦、续梦的结合,是爱国之心、报国之情、效国之能、强国之行的统一。从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可以汲取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激励。  相似文献   

12.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非常重视民生建设。他深刻阐述了我们党如何关心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生观,为我们党开展群众工作和赢得群众基础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认真追溯党的发展历程,始终贯穿着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和奋斗这一主线。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正是因为做到了一切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党才有了发展壮大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14.
荣辱观是以荣辱认知和判断形式表现出来的价值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人民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本位,“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构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核心。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键是要把“人民主体论”落实为具体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交通管理与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加强和改进交通管理工作的关键是以人为本。管理和服务是一个统一体,服务是通过管理实现的。交通民警应当用一身正气、一张好脸、一番好话、一腔热情来树立执法权威,塑造良好服务形象。交通管理工作应当以方便群众为前提,从细微的事情做起,使之真正得民心、顺民意。  相似文献   

16.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国家和人民发自内心的共同意愿。服务型政府共同愿景由景象、价值观、使命和目标四部分构成。建设服务型政府共同愿景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是实现公务员激励的客观需要,是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根本要求。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需要在正确处理公务员个人愿景和政府共同愿景的关系、用核心价值观主导公务员行为、加强公务员的学习与交流、推进政府共同愿景法制化等方面促进服务型政府共同愿景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执政为民"从根本上讲就是利用其所掌握的各种资源"服务于民"。为民服务,是政党生存的基础,是政党政治和社会功能实现的基本途径,是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的大趋势。建设服务型执政党,是落实执政为民的根本保证。为此,需要转变观念,创新机制,促进党内外民主的互动;需要纯洁党的队伍,增强党的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和执政能力;需要党内生活制度化,党际关系法治化。民主、法治、服务,将是共产党最大的合法性源泉。  相似文献   

18.
公安机关要贯彻执法为民的思想,必须真正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解决执法理念问题,用服务的观念去执法;解决执法感情问题,用强烈的爱民之心去执法;解决执法规范问题,用严格的标准去执法;解决执法能力问题,凭过硬的本领去执法;解决执法监督问题,用从严治警的要求去执法。  相似文献   

19.
构建服务型公安机关是政府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民服务活动有利于提升公安机关服务社会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公安机关执法为民的能力;有利于打造高效、廉洁的公安机关形象.在现阶段,公安机关应该通过加强民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拓宽对民警的业务培训,提升服务社会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以从优待警为载体,激励民警工作士气等途径,继续深化公安机关的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20.
幸福作为人类一直以来的价值追求,是人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满意度的回答。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人们都对幸福进行了无数次的探索和追问。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于人的学说,怎样使人更加幸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将幸福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维度,让幸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衡量标准,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最终实现人的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