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途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具有引领社会思潮的先进特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思想基础的迫切需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的共识,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应当坚持的基本方针和原则,要通过制度安排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引领.  相似文献   

2.
制度建设是当代中国国家建设的中心.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的牯合剂、制度的生命之魂,直接关系到制度的合法性、有效性和生命力,对于国家制度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当前,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面临价值多元化和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与挑战.党和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推进国家制度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3.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内在精神之魂。我们要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来认识和谋划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把这件关系全局、事关长远的基础工程、灵魂工程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4.
国外推进主流价值观建设做法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推进主流价值观建设的主要做法是:控制主流意识形态是主流价值观建设的根本前题、大众传播媒介是主流价值观建设的重要载体,交融汇合是主流价值观建设的基本策略,制度安排是主流价值观建设的可靠保障。我国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强势引领,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趋优存异,促进人类普遍价值观的形成;多管齐下,丰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平台;建章立制,持续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广泛认同需要基本社会条件的创设:推进经济发展与利益合理分配,创设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经济条件;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创设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条件;加强政治领域建设,创设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思想理论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上的重大创新,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认识的深化。大学生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对象,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面对多元文化环境下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的基本事实,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需要全面理解和深刻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其必要性和面临的挑战。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必须注重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创新为基点,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普及教育为着力点,以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群体建设为根本。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取向三者相互关联,具有内在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价值表达,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质的规定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内核。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并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取向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厘清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年来,学界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多方面探讨,取得了诸多成果.但在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中也面临一些困惑: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之间的逻辑性,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是什么,等等.厘清这些问题.对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研究,从实践层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想深入人心,必须根植于民族和民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常生活化有其必然性,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众日常生活,就是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实际,并能得到认同。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常生活化的理论内涵,以关心民生、制度保障为本,提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普及化、通俗化、经常化的路径及制度保障,以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实践中,要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我们进一步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性与传播工具双重性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性与社会生活实践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党内民主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基础,这是由党内民主具有利益整合作用、政治认同作用和制度保障作用决定的.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以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为核心,以完善制度程序为保障,在党内民主的整体推进中实现党内和谐.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将我国社会组织建设视为一种传统制度安排向另一种制度安排发展的制度变迁过程。变迁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对于传统结构,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这种制度安排具有更大的制度优越性——可以调节社会矛盾,平衡利益关系,降低政府治理的风险及成本,促进制度不均衡向制度均衡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决定着社会主义发展的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决定了必须搞好这一体系的建设。这是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大力探索建设这一体系的途径,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南。如何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当前亟需重视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组成部分的微观建构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基础。建立国家战略意识、加强经典理论教育、树立典型榜样引导以及实施制度激励保证,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梁宏 《学理论》2009,(19):21-22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注重整体推进,要坚持基本原则,要融入贯穿,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规范保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制度法规建设;要宣传教育,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吸收借鉴,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要包容整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要加强研究,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公共利益表达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峰 《行政论坛》2009,16(2):57-58
公共利益源于对共同价值准则的对话协商.随着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格局的多元化,社会利益结构间的不同步性和不均衡性日益明显,具体表现为:利益矛盾表现的多层面性,利益群体情绪的不平衡性,社会公正的价值偏离和利益表达机制的相对虚设.这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理念调适和制度安排是建立和完善利益表达机制的有效方式,具体应做到:强化主体的利益表达意识和理性表达方式,畅通民众利益表达渠道的制度安排,均衡民众利益表达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一、公司治理的本质内涵 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制的核心.关于公司治理的概念虽然很多,但一个共同点就是认为公司治理是一组联系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达到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制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  相似文献   

19.
盛昌黎 《民主》2010,(10):4-5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的灵魂工程,也是关系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今年以来,民进中央相继制订了《关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学习型参政党建设的意见》和《关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学习型参政党建设的方案》,严隽琪主席在《民主》著文,提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民进工作”。  相似文献   

20.
李俊宏 《学理论》2011,(33):19-20,23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力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挑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简要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意义,着重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机制。建议从宏观上,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增强主流舆论的引导力和掌控力,要完善宣传制度和教育制度以及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同时,要建立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客体机制,从制度、宣传、教育、文化资源、社会氛围等微观方面采取相关保障措施,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