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宪法作为法源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雪丽 《前沿》2010,(8):105-107
法源指的应当是司法过程中,宪法作为法源指法官在民事、行政诉讼等案件的审判中援用宪法作为判决的依据,一般发生在宪法被司法运用的场景下。宪法作为法源在我国具有特殊的意义,需要区分直接援引和间接性援引。主张宪法的间接性引用,万不得已才将宪法条文直接引用在判决部分。  相似文献   

2.
比较成为一种新的解释方法,是由于宪法法官在宪法裁决中援引他国先例。援引他国司法先例大体上包括美国模式、加拿大模式和南非模式。这三种模式触及到为国家的传统和人类共享的宪法价值和基本权利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它们解释本国的宪法文本。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宪法司法中的比较和对话是不可避免的潮流。  相似文献   

3.
法官说理既是法官权力公开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司法职能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司法判决不被接受源于当事人对于判决结果的不认同,而这又源于判决书的裁判理由不被接受,多数情况下判决书并未充分说理或者根本没有说理。影响法官说理的因素既包括个人层面也包括制度层面,但是无论内因还是外因均应当被克服,因为法官说理与否不仅关系到当事人的诉讼利益,也关系到司法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向前 《人民论坛》2014,(6):120-122
司法裁判文书中的“宪法援引”体现了法院工作中宪法的运用。人民法院可以对宪法做遵守性援引,将宪法作为支撑裁判结论的理由。但由于宪法司法适用缺乏“规范性文件”依据以及宪法规范本身制裁性规范的缺乏,人民法院无权也无法对宪法作适用性援引,将宪法条文作为裁判具体案件直接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5.
布尔 《人大研究》2001,(11):14-15
20 0 1年 7月最高人民法院的一项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也许并未引起太多人的关注 ,然而 ,它却在法学界和司法界引起强烈的震动。有人对此提出质疑 :宪法能否司法解释并且在司法判决中被直接援引 ?也有人称 :新的司法解释首次宣告了宪法的司法适用效力 ,这将对推进中国宪法走向宪政起到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应平  布尔 《人大研究》2001,(11):12-14
2001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的一项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也许并未引起太多人的关注,然而,它却在法学界和司法界引起强烈的震动。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宪法能否司法解释并且在司法判决中被直接援引?也有人称:新的司法解释首次宣告了宪法的司法适用效力,这将对推进中国宪法走向宪政起到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大研究》2001,(11):15-16
20 0 1年 7月最高人民法院的一项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也许并未引起太多人的关注 ,然而 ,它却在法学界和司法界引起强烈的震动。有人对此提出质疑 :宪法能否司法解释并且在司法判决中被直接援引 ?也有人称 :新的司法解释首次宣告了宪法的司法适用效力 ,这将对推进中国宪法走向宪政起到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刑事裁判文书增强说理性不仅是回应司法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法官运用法治思维判决案件的直接体现,更是树立司法公正之司法权威的必由之路。逻辑清晰的论证与条分缕析的阐述不仅可以增强裁判文书的可接受性,更有利于推动刑法学研究的理论转向。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法官裁判不敢说理与不愿说理的现实困境,要破解判决说理不充分的现实困境:理念上,罪刑法定、罪刑均衡基本原则的重申与引导必不可少;制度上,"繁简分流"与"负责人办案"制度保障不能流于形式;技术上,法律修辞的方法、说理方式多元化与量刑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早在80年代,理论界就曾讨论宪法司法化问题.宪法司法化的障碍源于最高人民法院1955年和1986年做出的在法院判决中不准引用宪法的两个批复.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在"冒名上学"案中做出了关于法院判决中可以引用宪法的相反批复,从而使宪法司法化问题再度引起理论界的关注.本文拟就宪法司法化的含义、现状和难题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10.
肖巧平 《湖湘论坛》2003,16(6):52-53
一、我国宪法司法适用的概况在上个世纪 80年代中期 ,我国司法领域是拒绝宪法司法适应的。自 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雇工合同“工伤概不负责”是否有效的批复》首次确认人民法院有权直接援引宪法规范作为处理民事纠纷的依据之后 ,宪法在司法中逐渐地被适用。1995年四川省新津县人民法院在审理王玉伦、李尔娴诉新津镇蔬菜村土地转让费纠纷案[1 ] 中援引了宪法男女平等原则。 1988年四川省眉山县人民法院在审理刘明诉铁道部第二十工程局二处第八工程公司、罗友敏工伤赔偿案[2 ] 中援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 4 2条第二款规定。 2 0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