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程涵 《新东方》2023,(1):65-70
乡村文化建设理念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思想指引。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发展和村民文化需求共同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理念的革新与演进。通过梳理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可对这一演进过程有清晰认知,即改革开放初期文化服务于农村改革、新农村建设侧重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新时代以来注重挖掘文化独特价值和重塑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文化建设理念的演进对于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和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启示,即坚持党的领导和农民主体作用相贯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相协调、文化血脉赓续和文化创新相融合、乡村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共繁荣。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这条主线下,体现出从政治认同到文化自信的全面促进、 从外源驱动到内生动力的深层激发、 从一元主导到多元参与的广泛动员,反映出党对乡村文化价值规律的认识更加科学、 全面、 系统.未来的政策设计要进一步回归乡村文化本位,缩小外部规划与村民自主之间的张力,有效拓展政策意图与群众诉求的交集.  相似文献   

3.
赵影 《新东方》2022,(1):17-20
乡村旅居是以乡村资源为载体,促进当地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与游客的旅游休闲度假融合发展的新型休闲旅游方式.海南应充分利用广大农村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与乡村文化资源的优势,因地制宜,坚持旅居一体理念推进农旅融合,将旅游业作为推进乡村发展的延伸产业和增值产业.近年来,海南乡村旅居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乡村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重新回味费孝通的"双轨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国家视角"推进的中国乡村建设下乡村社会生活的基本形态,一度由"过下"走向"过和",乡村社会积极呈现某种苍白和无力.回归到乡村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上,如何使"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条建设路径发达且并行不悖是核心,如何真正发挥农民的积极性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乡村文化建设作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我国始终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发展,着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但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仍然滞后,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从调研情况看,乡村文化振兴存在明显区域差异。一些地区乡村文化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乡村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未能"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文化事业建设,临沂市人大常委会近年来多次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全市文化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使全市文化建设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态势,乡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也初见成效,沂南县村民曹向荣率先办起的小河图书馆就是乡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中的先进典型。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不仅参与乡村经济政治建设,而且也参与乡村社会建设。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自身性质、发展需要和实力是其乡村社会参与的主客观条件;乡村公共设施建设、公共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是其乡村社会参与的基本内容;捐资捐物、投资建设、扶贫帮带、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秩序是其乡村社会参与的方式和路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扩大规模、提高组织化水平、培养和提高负责人及社员的综合素质,借助政府支持、引领的政策外力,提高其乡村社会建设参与能力,规范其参与乡村社会参与的行为,实现其由单纯的"经济人"向"经济——社会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各级党和政府顺应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各方面需要,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贯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在这个过程中,广大浙江乡村人民也发挥了自己创造美好家园的主动性、创造性,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得到增强。从中我们看到了集体主义精神的逐渐复兴,本文把它概括为新时代的新集体主义。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这种新集体主义将能够为全国的乡村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重新确立乡村教育的根本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乡村教育问题的追问,应该在三个层面展开:教育权利的保障与机会的平等;乡村教育文化视野的拓展;乡村少年在教育中的健康生存如何可能.乡村教育的根本目标乃是乡村少年的精神成人.这意味着怎样在被社会现代化与教育的现代化设计框架之遮蔽中显现乡村教育的独特蕴涵,在促进乡村少年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同时又保持与乡村社会的共契,就成了当下教育问题的关键.就目前而言,要使乡村教育凸显对乡村少年健康发展的关照,需要调整乡村教育对乡村少年的想象,显现乡村教育的乡村意蕴,拓展乡村教育的文化内涵,培植乡村教育的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10.
《新东方》2017,(3)
基于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宏伟目标,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应当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结合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特点,发挥当地乡村文化的优势,为实现"美好新海南"的目标凝心聚力,奋力拼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践情况的考察,深入分析和探讨在项目制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所呈现出的诸面。研究发现,在接受型项目制实践中,资源密集性的输入导致了基层治理的困境,村民参与程度不足、村庄民主形式化成为项目制实践中的主要特点。弱势村民阻工、强势村民争夺资源、政府直接干预项目客观运作等现象导致了项目制运作的异化。只有将"政府主导"向"多元协同"的建设模式转变,以"内生"模式为路径来激活公共参与、强化组织建设、完善项目监督机制,美丽乡村建设才可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2.
左停 《人民论坛》2024,(6):100-103
乡村文化是一个整合了居民生产生活、自然景物景观和社会历史记忆的有机文化系统。乡村文化具有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效用性和价值性,如何开发其效用和价值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议题。推动乡村文化价值实现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主体共同加深对乡村文化的理解认知,协同开发多样的乡村文化产品,助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并在更加宏观的层面谋划乡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通过城乡融合不断提升乡村文化价值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为乡村文化价值实现拓展更多路径。  相似文献   

13.
伴随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城镇规模越来越大、城镇人口越来越多、城镇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但在城镇化取得空前进展、"城市病"肆虐之时,受单向度的城市中心主义发展战略、欠合理的基层体制变革和社会建设的相对滞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有的农村地区出现了以村庄空心、环境污染、文化空虚和治理失序等为典型表现的"乡村病",并日渐蔓延和扩大。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应加大力度治理好"乡村病"。既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构建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也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着力助推乡风文明;更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既是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的重点任务,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2018年,中办、国办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遵循村民主体、激发动力的基本原则,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张清林 《桂海论丛》2021,37(2):108-113
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文化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新时代语境中,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诉求包括:激活乡村文化的生命活力;推动乡村文化的新陈代谢;为乡村振兴战略固本铸魂;满足乡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建设文化强国夯实根基。振兴乡村文化,一要构建政府、文化工作者和乡民“三位一体”的协作机制;二要构建乡村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三要构建乡村旅游、文化市场培育和文化产业开发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模式;四要构建家风文化、乡俗文化与新时代公民道德为一体的文化建设机制;五要构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和面向未来的文化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16.
当前,应从制度变迁及其对农村社会和村民行为影响的视角.考察我国乡村治理的制度绩效评估。具体说,就是运用政治发展理论和治理理论方法。从经济发展、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制度建设、乡村秩序和行为规范、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和政治文化和政治参与六个方面评估我国乡村治理制度绩效。  相似文献   

17.
当前,乡村教育远不能适应乡村改造与建设的需要;乡村自组织的培育和建设是乡村社会与国家对接的载体;今天的学术研究要有国际的视野,更要首先充分关注和了解地方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乡村精神风貌是村史馆的灵魂。村史馆只有回嵌乡土、实现在地化,才能推动乡土文化知识体系建设。杜绝形式主义、宣扬在地文化、回归村民主体,村史馆就能真正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竹溪村的个案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目前在我国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宗族复兴现象,与上世纪80、90年代的情形有所不同,即不是行政力量从乡村的撤退和村民选举制度的实行等原因所致,而是基层政府对乡村控制仍然过严,村委会行政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村民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参与程度不够而导致宗族的“复兴”。这种复兴只是表面现象,掩盖的是村民维护自身权益的实质,即在宗族文化与现代文化共同作用下,村庄中的非权力精英如何借助宗族并通过宗族活动达到自己目的的政治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20.
农村社区文化重建与村民自治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乡村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作为一项扎根于村庄社会的民主制度,村民自治的成长也会受到具有内生性的农村社区文化的规制。现阶段,合理利用传统乡村文化资源中的积极元素,大力推进适应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形势的农村社区文化重建工作,对于促进村民自治的巩固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