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真寺文化是指以清真寺为中心的文化,它是伊斯兰宗教文化理论的实践地。在阿拉伯社会发展史上,清真寺的产生是伊斯兰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型,它标志着阿拉伯人由散居的游牧社会向文明的定居社会发展。清真寺作为这一社会转型的分水岭和见证,扎根于伊斯兰社会,由宗教场所进一步发展成为清真寺文化,它标志着中东地区人民从传统的游牧文化、沙漠文化转型为定居文化。清真寺是由传统多神教转为一神教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由氏族宗教转为国家宗教的里程碑。清真寺构成庞大的伊斯兰社会,它注重个人与社会同步发展,体现宗教本位价值,赋予穆斯林皆兄弟的人文理念和人人平等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政治文化与法律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政治文化中包括法文化,其内容主要包括:<古兰经>立法、教法、民法和刑法等.在一定程度上,伊斯兰教法是对政治文化的有力支撑.伊斯兰政治文化思想首先源于<古兰经>,贯穿于民法、刑法等诸法律中.认主独一、服从真主和使者,成为宗教信仰与政治文化一元论的政治观,构成了伊斯兰政治文化的基础、核心和主导思想.伊斯兰文化与政治、宗教、宗教观念相通,尤其是认主独一的信念具有突出的宗教内容.在当代伊斯兰文化整合与重建中,<古兰经>和圣训居核心文化地位,公议和类比作为法律补充.伊斯兰教的政治力与当代伊斯兰运动有渊源关系,在多数情况下,一经民主选举,伊斯兰势力就能获得成功,并有多米诺骨牌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文化以固有的社会属性,通过宗教礼仪形式参与并影响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对构建社会秩序和规范社会秩序的有序性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独特的社会参与功能.宗教文化构成了伊斯兰社会的主要元素,在穆斯林的宗教生活,以及世俗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宗教叩拜文化不仅是穆斯林的生活方式,而且是一种固定的社会生活秩序.从时间、空间到人间.社会上的一切几乎都是宗教的,伊斯兰社会形成了一种立体的宗教管理模式.礼拜的要素之一是人际连锁关系,宗教生活形成了一个"社会文化场",每个人都不能离开以"社会文化场"为中心的生活圈,且都是社会宗教活动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4.
刘月琴 《西亚非洲》2006,28(8):56-64
伊斯兰文化认同是以伊斯兰宗教和精神认同为基础的。伊斯兰文化研究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挖掘,一是伊斯兰文化理论;二是伊斯兰文化思想。伊斯兰文化是宗教与文化的统一体,两者关系密不可分。伊斯兰文化理论是由伊斯兰宗教理论发展延伸而来的,文化理论完全遵循伊斯兰教的精髓,融合全部的宗教理论,理解伊斯兰文化须从了解伊斯兰教的基础理论开始。由于伊斯兰文化理论源于宗教,与宗教信仰、宗教理论和理念等密切相关,因此它具有神学文化的特点。伊斯兰文化理论的定位亦是一神教理论,还包括信仰基础理论、哈里发理论、伊玛目理论、和平理论、圣战理论、服从理论和报应理论等。  相似文献   

5.
从努尔西到努尔库运动--土耳其文化伊斯兰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敏敬 《西亚非洲》2004,(2):42-47
文化伊斯兰是土耳其伊斯兰复兴运动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创始人是土耳其著名宗教学者赛义德·努尔西.文化伊斯兰有许多派别,它们的共同点是重视文化教育,主张宗教与政治互不干涉,反对宗教政治化.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派别是新努尔库运动,它的各项主张和社会活动均显示出土耳其伊斯兰复兴运动中截然不同于政治伊斯兰的另一种发展趋势,为了解土耳其政教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政治伊斯兰相比,文化伊斯兰的政治色彩较淡,其宗教观点和社会主张都不太激进,与官方也保持了较融洽的关系,因此仍然存在发展的空间,对土耳其社会的影响会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文化理论及实践(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月琴 《西亚非洲》2006,4(9):26-33
伊斯兰文化是伊斯兰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上,伊斯兰教首先是和平的宗教,穆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旨在通过宗教实现人类和平。圣战是重要的伊斯兰文化理论之一,它作为一种政治手段,一直与伊斯兰教相伴生。圣战还是一种宗教意识形态,它包括内部冲突、对外冲突、战胜敌人和战胜自己的私欲。在伊斯兰教诸多精神中,圣战精神最具魅力。服从理论是伊斯兰教的精髓之一,伊斯兰教是服从真主意志的宗教,服从使者也是根本特征之一。在神权至上的伊斯兰社会里,服从意识成为宗教文化发展的重要特色。报应理论,是伊斯兰的经典主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些理论与社会生活十分密切,在社会上有很大市场及文化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宗教除其本位功能外,还有其他的社会功能.伊斯兰文化与政治有密切的关系,但各有其内涵,互不等同,它们分属于各自领域.伊斯兰政治只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伊斯兰文化的范畴却远远大于政治.笔者论述的文化功能包括伊斯兰政治功能,立足于阐述政治文化与宗教的密切关系,早期政治民主与协商,教法文化,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的关系等.伊斯兰教中的政治功能源于其本质,它脱胎于伊斯兰教历史,并经历了纯粹的政教合一、哈里发权力与王权合一、政教分离等阶段.  相似文献   

8.
试比较印尼与马来西亚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程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东南亚两个重要的国家 ,两国国情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也有不少差异。在种族上 ,两国民族的祖先原始马来人和新马来人属蒙古利亚种族系统 ,原在亚洲大陆 ,许多学者认为两国民族的祖先源自中国云南一带。宗教上 ,印尼是世界上伊斯兰教徒最多的国家 ,马来西亚是伊斯兰教国家。语言上 ,马来西亚的国语是马来语 ,印尼语是由马来语发展而来的 ,两国语言相通。文化上 ,世界四大文化即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对两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以说印尼和马来西亚是同文同种同宗教的国家。华人在这两个国家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政治伊斯兰理论与运动的先驱,毛杜迪从三个层层递进的方面阐发了政治伊斯兰思想。他首先指出了坚守和捍卫伊斯兰认同及文化真实性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其次他力图表明,宗教与政治是伊斯兰体系中的两个相互圆成的方面,伊斯兰需要通过政治来加以实行;而伊斯兰主义者的最终政治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基于《古兰经》、先知的逊奈和伊斯兰法的伊斯兰国家。毛杜迪独特的宗教政治思想为我们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当代政治伊斯兰的本质和发展脉络,为认识南亚次大陆错综复杂的宗教、政治与民族关系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最近十余年,北高加索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显著上升,外来民族(主要是俄罗斯族)人口大幅下降,在人口民族构成上呈现出鲜明的本地化趋势.人口民族构成的本地化和单一化必然加重当地的伊斯兰化倾向、加快伊斯兰化进程.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正教特色,它与伊斯兰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而,北高加索地区在宗教上的伊斯兰化自然也就意味着整个文化取向上的非俄罗斯化.考虑到北高加索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在历史上与俄罗斯人相处得极不融洽,仇俄排俄情绪由来已久,在这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背景下,俄罗斯族人口比重的下降、当地民族的单一化和本地化、宗教上的伊斯兰化和文化上的非俄罗斯化,最终极有可能将导致政治上的非俄罗斯化,进而为分离主义思潮提供沃土,加剧当地已有的独立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