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性手术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对于易性癖患者来说,能够变换性别追求所期待的生活是一种幸福,但同时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实施变性手术的医疗章程需进一步规范,法律也不能固守传统观念而不求改革,至少应在法律解释上做出相关调整。变性手术发展之际也要求在法律上必须对变性行为加以调整和规范,二者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法律必须面对现实,及时对社会运动做出合理反映,而有了相应的法律规范才能够更加科学的解决如变性手术之类的新问题,使人们依法行使身体权和健康权。  相似文献   

2.
刘国生 《证据科学》2006,13(3):240-242,214
变性人在进行变性手术后,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之一就是法律身份问题,该问题需要更改其法律文件。世界很多国家对变性人手术后的法律文件更改都有规定,包括我们中国。其中美国关于此问题的一些建议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变性人法律问题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要求变性的人实施变性手术,带来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尤其是变性人的婚姻问题。为保证我国变性手术的健康发展,应尽早制定关于变性手术的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变性手术的适用对象和条件;设立许可证制度;制定变性手术的实施程序。  相似文献   

4.
姚仲凯 《法制与社会》2012,(4):50-52,58
赦免制度的研究对处理涉台法律关系有重大的法律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研究两岸的赦免法律问题,对大陆及台湾地区赦免制度的立法和司法实践进行评述,并提出相关立法和实务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顶岗实习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顶岗实习现行立法存在的诸多缺陷是导致顶岗实习出现诸多不和谐现象的原因之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立法值得我国借鉴.从准确界定顶岗实习基础法律关系的性质出发,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完善我国顶岗实习的相关立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吴春燕 《现代法学》2007,29(3):118-123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性别变更医疗行为一方面给予了个人选择自己性别的权利的可能,另一方面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如性别证明、婚姻、亲属关系、就业、社会福利等一系列法律问题。目前,我国法律对变性手术实施的对象、法律条件、法律程序等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如何让“变性”、法律、社会三者相互协调,既保证公民选择自己性别的权利,又保障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以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双赢,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国可以借鉴在考察外国相关立法,从性别变更医疗行为的范围、条件和程序诸方面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二恶英的主要产生原因及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性.概括了日本用立法预防和治理二恶英的背景及核心内容.针对我国二恶英防控的紧迫性提出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和制定专门法律的建议,以促进我国二恶英立法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余滢 《法制与社会》2012,(9):242-243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廉租房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住房保障制度是否完善,中国政府目前就这个问题制定了一些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但由于立法层次较低,同时廉租房立法起步较晚,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廉租房法律制度的现状进行评析和对国外经验的借鉴的基础上提出对该制度予以完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完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伴随着我国社会进步的历程,完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探索日渐深入,各项立法建议不断引起人们的崭新思考,为推动相关的立法活动和促进司法公正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律目前并没有禁止已婚者变性的规定。按照"法无禁止即许可"原则,只要其符合医学上有关变性的公认条件,就应当确认和保护他们的变性权。同时,已婚者实施变性手术不应以离婚为前提条件。我们应当加快立法步伐,从法律上赋予其变性权利,并将变性作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法定理由。  相似文献   

11.
谢晖 《政法论丛》2014,(3):11-22
法律界定的不同,是不同法学流派展开其作业、并呈现给世人以不同法律知识和法学理论的逻辑前提.法人类学虽然是崇尚经验和事实描述的学术流派,但它并不排斥对法律概念的关注——因为法律的事实描述不能自动回答什么是法律的问题.不仅如此,法人类学发展史上的一些大师对法律在各自立场都做出了符合人类学命意的解释.法人类学视角的法,可二分为两个观察视角,在静态的视角上,它体现为接受、规范、拘束和可诉四方面;在动态的视角上,它又体现为地域、文化、多元和流变四方面.  相似文献   

12.
论法律逻辑学与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永红 《河北法学》2006,24(7):85-89
法律思维能力是法律职业能力结构中的决定性因素.法律逻辑是训练法律思维的必要的、有效的工具.法律逻辑有助于准确掌握和运用法律概念,合乎逻辑地建立和把握命题并进行法律推理,对即将作出的法律裁决或法律意见进行逻辑论证.为达到将逻辑理论知识转化为法律思维能力之目的,法律逻辑学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3.
法律原则理论主要包括法律原则规范属性理论、法律原则区分理论以及法律原则适用理论三个部分。法律原则在规范评价与事实描述两个层面上均作为有效的规范类型存在,它与法律规则作为两大构成要素并存于法律规范之中,它们之间的差异是逻辑性的而不是程度上的,但两者的关键区分在于法律原则无法像法律规则那样被承认规则所鉴别。法律原则不可以直接适用于具体个案,只能在符合形式限定与实质限定的条件下发挥其规范作用。对于我国许多学者基于实用主义偏好而热衷的法律原则适用理论,我们需要保持一种前提性的反思,有意识地进行语境置换,以便更好地把握法律原则的意涵。  相似文献   

14.
法的模糊性是指法律元素具有的性质与类属不完全的特性。法律价值作为法律的重要要素具有模糊性,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价值形态及其运用的模糊性;二是诸价值之间的关系具有模糊性。法律价值的模糊性是一切法的模糊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陈秋云  翟晶 《行政与法》2012,(12):74-79
法律仪式作为仪式的一种特殊形式体现在法律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法律仪式有规则化的(制度化的)与未被规则化的之分。规则化了的法律仪式零散存在于我国法律法规之中,呈碎片化特征。法律仪式教育在我国法科教育中散见于部门法学的教学中,内容多为规则化了的法律仪式。法学教课书中并没有法律仪式这一概念,未被规则化的法律仪式在法科教育中是不存在的。法律仪式教育对法科学生的技能与职业道德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推理与解释:寓于其中的法律思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是两种相对独立的法律方法,它们对法治建设有着不同的意义。法律解释的功能是要充分展示法律文本的各种可能意义,而法律推理则强调结论的必然得出。由于二者都强调根据法律进行解释或推理,因而拥有大体相似的思维走向,但作为不同的方法却有着许多细微的区分。正是这些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方法(如法律发现、法律解释、法律论证、价值衡量、法律推理等)构成了法律方法论体系。当我们对这些法律方法有了深入系统的了解后,方法论向本体论的转向就水到渠成了。  相似文献   

17.
陈金钊 《北方法学》2014,(1):107-122
法律解释方法的核心是法律解释规则,即各种理解、解释和运用法律的规则。几乎所有关于法律解释方法的理论,其目标都是探寻法律解释规则的构建与运用。为了证成这一判断,梳理与不同意识形态相匹配的具体法律方法很有必要。这种概括不是对法律方法纯粹历史的考察,重心在于说明法律解释规则的实践意义。我国的法律方法论研究即将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即在关注一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法律解释规则及其运用研究。这是展现法学理论和法律方法论实用品格的开始。对法律解释规则的认识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重点从法治意识形态、法律方法的进化以及与相近概念的比较三个方面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8.
Evolving technologies have created many exciting opportunities to increase the availability of legal information, and to facilitate the organization and publication of this information.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almost all legal issues, increased access 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resources in electronic format across jurisdictional lines has been a welcomed development by academics, lawyer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tities, and others. However, the myriad of legal systems and approaches to maintaining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records has led to a host of challenges in regard to coherent and efficient management of legal information. Focusing on development of legal information system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is paper will open with a summary of the exciting current and emerging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 legal research methodologies and in the electronic publication of cases, statutes, regulations and other critical resources. The paper will then analyze corresponding challenges, including authenticity, accuracy, currency and consistency. The analysis will include discussion of the varying quality of leg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proliferating in the Internet, as well as the host of issues surrounding electronic publishing of legal information by government entities and commercial enterprises. The paper will conclude with a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manner in which emerging technologies can enhance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legal information and strengthen legal systems in both common law and civil law jurisdictions.  相似文献   

19.
法律方法论研究的高雅与媚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法律解释学为核心内容的法律方法论是实用性学科,为吸引学者们关注现实、关注读者的需求,应把更多的研究志趣集中于具体、把法律方法论的工具性展现出来。对法律方法论命题的论证务求翔实准确,但在结论的表述上务求简练、明晰。研究者应设法增大理论的可接受性,以方便学者与实务法律人的沟通、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理论作品的读者越多,所产生的影响力就越大。  相似文献   

20.
论法律文化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文艺 《现代法学》2002,24(1):153-159
法律文化传播是法律文化在空间上的变迁与发展 ,对各个民族和整个人类的法律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评述了人类学界和法学界关于文化传播的理论争论 ,然后探讨了法律文化传播的基本性质 ,总结了法律文化传播的一般规律 ,论述了法律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最后分析了法律文化传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