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所进行的诉讼活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特殊的民事诉讼,它具有不同于一般民事诉讼的特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民事赔偿是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引起的,也就是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同时造成刑事、民事两种法律责任。从刑事责任看,对犯罪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从民事责任看,犯罪行为造成了物质损害,被告人应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对于妥  相似文献   

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以下简称"刑附民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因犯罪行为遭受经济损失的受害人提起的民事赔偿请求,由同一刑事审判组织进行审理,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一并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给受害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诉讼活动。因此,刑附民诉讼的裁判不同于单纯的刑事诉讼,除需  相似文献   

4.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涵义、目的和本质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有关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在依法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解决赔偿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物质损失,而进行的诉讼活动。 附带民事诉讼的目的是,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追究其民事责任,维护被害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  相似文献   

5.
论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期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依法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根据被害人等的申请,为处理由被告人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赔偿而进行的诉讼活动。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开始是以享有起诉权的波害人及检察机关提起诉讼为前提的,那么,享有起诉权的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什么时侯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呢? 这是在我国法学理论界及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分歧的问题。笔者想就此谈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6.
姚斌  韩莉 《陕西检察》2002,(2):29-30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由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或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物质损失的赔偿而进行的诉讼活动。设立附带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提高诉讼效率和效益,从而保障公民、国家、集体的财产不受侵犯。但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对附带民事诉讼规定原则,使得审判人员在司法实践中不易操作,有进一步探讨完善之必要  相似文献   

7.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民事诉讼活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产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司法实践,确立于1979年刑事诉讼法,经由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文件建立起了大致的规则体系,是一项具  相似文献   

8.
当犯罪行为与民事侵权行为竞合时,法国法规定的刑事受害人损害赔偿救济制度,赋予受害人选择刑事途径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单独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这种制度模式允许受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出民事赔偿的请求,由刑事审判组织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对受害人所造成的损害赔偿问题。它将民事诉讼放在刑事诉讼中附带提出,为诉讼提供了便利,提高了诉讼效率,节约了司法资源。此外,法国还允许受害人通过民事索赔之诉发动公诉,以充分保护被损害的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军事法院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几个问题季朱军,李小平一、对被告人有赔偿能力的处理。被告人因为自己的犯罪行为给受害人造成了经济损失,依照法律规定,在对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必须判令被告人向受害人承担经济赔偿责任。为此,军事法院在受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时...  相似文献   

10.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与依法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合并解决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因立法的先天缺陷及司法实践的误区,我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1.
对于如何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害赔偿,由于法律渊源、诉讼理论的不同,世界各国大体上有两种立法模式:一种是德国、法国等大陆法系国家通常采用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立法模式,即允许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出民事赔偿的请求,由刑事审判组织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对被害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另一种则是英、美等英美法系国家通常所采用的刑、民分审的立法模式,即不允许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被告人提出民事赔偿的请求。  相似文献   

12.
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7条、第78条之规定,在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审理终结后所作出的书面处理决定。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有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由此可见,所谓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就是在依法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解决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而进行合并审理的诉讼活动。因为这种民事诉讼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附带…  相似文献   

1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人民司法机关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依法解决被害人等由于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物质损失所进行的诉讼活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司法实践中是经常遇到的,但是由于刑事诉讼法有关条文对此规定得比较原则,使得人们对实践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认识和处理都不尽一致。因此,很有必要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若干具体问题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附带民事诉讼也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及有关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在依法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解决由其犯罪行为使公民、集体、国家遭受的物质损失的诉讼活动。附带民事诉讼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而且也是一个比较重要和复杂的问题。我国现行法律对这方面的规定过于简略,实践中人们的认  相似文献   

15.
一、设立刑事诉讼中附带精神损害赔偿的民事诉讼制度具有必要性我国《刑法》第36条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这些规定不仅从实体法方面而且从程序法方面确定了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但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仅限于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的或经济的损失,据此,因犯罪行为造成精神损害的被害人,木能提起附带民事赔偿诉讼…  相似文献   

16.
附带民事诉讼作为一项诉讼制度,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陪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但我国现行法律对该制度规定得过于原则和简单,不仅给审判实践带来了诸多困惑,也使得诉讼法理论界围绕该制度产生了众多争论,本文探讨的问题就是这众多争论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而引起的民事诉讼。设立此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集体、公民的财产不受侵犯,方便当事人参加诉讼,简化审判机关的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和效益。立法者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规定和法律解释越来越让人如蒙一头雾水,以下谈几点,就是笔者对附带民事诉讼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些思考。一、法院的告知是一种义务1998年6月29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18.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处理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处理由遭受物质损失的人或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物质损失的赔偿而进行的诉讼活动。近几年来,随着各种车辆的日益增多,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不断发生,相应地,交通肇事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也逐渐增多。本文通过对本院交通肇事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审理情况的调查,分析交通肇事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特点,并对审判实务中的有关法律适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种意见认为确定民事赔偿范围应适用刑法第31条,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具体数额由审判人员依据具体情况确定;第2种意见则认为应适用民法通则规定,解决附带民事赔偿问题。笔者同意第2种意见。具体理由是:(一)附带民事诉讼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民法上的损害赔偿之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被害人由于犯罪行为遭受经济损失而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的附带处理民事赔偿的诉讼。由此可以看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实际上是两个诉:一个是由于解决惩罚犯罪问题的刑事诉讼,一个是用于解决民事损害赔偿问题的民事诉讼。两个诉讼都基于同一犯罪事实,并由此产生两个危害结果:一方面侵害了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对社会造成了危害,构成刑事犯罪;另一方面又侵害他人的财产权和人身权,造  相似文献   

20.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人民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根据被害人等的申请,为处理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而进行合并审理的诉讼活动。由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是两种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