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接触,都会引起语言接触。“语言象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只要不同的人类集团之间有接触,就会有词语的借用。每一种语言都有一定数量的借词。苗族和汉族自古至今频繁来往,苗语中有很多汉语借词。现在苗族有了自己的文字,汉语借词在文字中如何拼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苗族有四种文字,本文仅谈黔东苗文中汉语借词的拼法问题。对这个问题,有的人  相似文献   

2.
规模性的翻译活动是导致语言借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英语鲜有汉语借词而汉语大量吸收英语,到目前二者成为互为第一大借用语源的两大语言;从单向、不平等的"等级借用"到双向、平等的"文化借用,"发生在英汉之间语言借用的巨大变化反映了英汉翻译活动时代背景的改变,见证了英语和汉语不断增长的国际影响力以及现实社会中西文化交流的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3.
杨丽娜 《青年论坛》2010,(6):137-139
英语和德语相互借用词汇中形成了借词词形本土化的共性规律,对比德语借词词形英语化与英语借词词形德语化的方式,呈现了正反迁移模式改造借词词形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刘晓然 《求索》2007,(3):204-205
语文词典在收释词语时,编辑的核心义项是词汇意义;历史词典为了反映词义的时间层次,可以适当收录一些底层意义,但在编排义项时必须遵循从底层意义到词汇意义的时序原则。如果底层意义与词汇意义的排序发生错置,或者仅只收录底层意义,都会导致词典释义的“返源”失误。  相似文献   

5.
安志伟 《青年论坛》2008,(4):119-121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看,“-客”族新词的大量产生经历了一个外来词音译、内部形式重构和词语模造词的过程。这些词语的产生对汉语词汇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词典编纂者应对这些词语加以选择,将符合收录条件的收入词典中。  相似文献   

6.
民族大团结,使各族人民的交往日益频繁,这反映在语言上,各民族的语言都有很多形式的借词。苗族这个古老的民族自古以来就与其他兄弟民族杂居相处,共同生活在祖国士地上。因此,语言上互相借用是难免的,尤其是汉语借词,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苗语的词汇,但是,在民族语言文字发展和试验推行的今天,如果对借词(本文谈的是新借词)处理不当,那将会影响民族语文的正常发展。因此,如何规范借词,使之符合语言发展的客观需要,这是发展和推行民族语文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籍岩  杨玉萍 《青年论坛》2003,(2):103-104
本篇主要介绍了汉英语序不同的表达方式,对这两种语言中的简单句型、修饰词词语位置及表达习惯作了简单的对比,指出英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易犯的错误,帮助摆脱“用汉语学英语”的不好习惯,尽量克服“汉式英语”。  相似文献   

8.
周阿根 《求索》2013,(2):145-147,165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唐代传记文学和游记文学名著。文章从词汇史的角度系统考察其词汇在汉语发展史上的价值.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增补漏收词目、增补词语义项、纠正辞书释义不确、提前语词例证、填补汉语词汇史发展的中间环节、补充词语例证等。希望我们的研究有助于《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的编纂,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汉语大词典》作为我国第一部大型多卷本语文词典,反映了我国语文辞书编纂的最新成就和最高水平,但这样一部有着极高价值的工具性质的大型词典由于所收词目浩繁、时间紧迫,不可避免地存在词语失收的问题。而宋代笔记作为语言研究的素材,词汇的容量比较大,把这些著作中大量增加、散见于各处的新词新义收入辞书,对其中七则词语进行训释,很好地补正《汉语大词典》在收词方面所存在的缺失。为《汉语大词典》的进一步修订提供增补漏收词语的依据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柴磊  刘海燕 《青年论坛》2010,(1):141-145
指称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体现的是语篇中指代成分与指称对象之间的相互解释关系。由于汉语和英语分属类型不同的语言,有着迥然不同的词汇文法体系,再加上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两种语言中的指称词语在用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在实际教学中应导入英汉语篇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注意英汉指称词语的不同特点,尽量减少或消除母语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负面干扰。  相似文献   

11.
每一种语言,为了自身交际的需要,总要从别的语言中借用一些词语。英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概莫能外。日语、朝鲜语、越南语更是从汉语中大量借用词语。最明显的要算越南语,比较抽象的词儿,多数都可从汉语中找到来源,譬如“民主“、“共和“、“科学“、“农  相似文献   

12.
武振玉  李铭娜 《求索》2012,(2):182-184
汉语"尤最"副词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来源于具有积极色彩义的词;二是来源于具有消极色彩义的词;三是来源于具有"超常"义的词和词组。这类副词从两个方面集中体现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特点:其一是采用具有鲜明色彩义的词语来表达程度高,包括具有积极色彩义和具有消极色彩义两个明显对立的色彩范畴(后者尤为突出)。因为在汉民族的观念中这样的词语色彩鲜明,所表达的语义强度突出,用来表示程度高,可以很好地增加对程度的强调。其二是汉语选择具有"超常"义的词和词组表示程度高,又是传统文化中"中庸"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史大丰 《青年论坛》2009,(1):138-140
晚清时期社会剧烈动荡,大量外来词注入汉语词汇大家庭,这在《官场现形记》等小说中有显著体现。《官场现形记》中的外来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形式:借用日译词或日语借词,来自古代汉语的日译词或西洋译词,自创新词充当西洋译词;西洋借词,来自满族和佛教的词,等等。  相似文献   

14.
试论音译词     
改革开放以后,大量源于音译词涌入汉语,成为汉语词汇中一种新现象。它们出现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大多是首先进入强势方言区,开始只在特定的地域内使用,然后再向其他各地传播开来。音译词具有义类、词形多样、和汉语原有词语造成同音词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反义同词是一种特殊词汇现象,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有所体现。汉语的反义同词主要包括一词兼有正反二义和正反义词同源。英语反义同词的产生也有其历时和共时原因。本文通过汉英反义同词现象的对比研究,对其分类和产生原因作了详细论述,以说明正确掌握反义同词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陶瑷丽 《求索》2012,(7):171-172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在编纂"义项的分类"内容时,将词义一分为二,即基本义和转义。根据逻辑学的观点,结合语言事实及其他学者的观点,我们发现此种分类有待商榷,因为词义的这种分类法,其所依据的标准不一致。因此,根据义项产生时间的先后,我们将词义分为两大类:本义和转义;根据义项是否常用,我们将词义分为两大类:基本义和非基本义。  相似文献   

17.
傅振国 《创造》2010,(8):108-109
当前,英语正以一种强悍的姿态侵入汉语,其速度可谓惊人。现在中国知识分子反思自己,都会大吃一惊地发现:我们的语言习惯甚至思维习惯已经有一部分变成英语文化了。倘若不重视英语侵入汉语的问题,再不采取有力措施制止汉英混杂的蔓延,若干年后,汉语将变成汉英混杂、不汉不英的语言;单纯的汉语将不再是单独能够表情达意的语言体系。防止英语侵入的问题,虽然没有解决就业问题、战胜金融危机问题来得紧迫,但它却是一个关乎国家语言安全、文化安全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义位结构论是词汇语义学关于义位的理论之一,认为义位包含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尤其是义位的微观结构将义位分成义值和义域,义值内部又包含基义和陪义,是对义位进行的更细致的划分。文章从词汇语义学的义位结构论出发,重新审视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多义词的释义情况,发现了一些新特点,即陪义的凸显、陪义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多义词的词义中、语素义不同程度地对应于多义词的各个义位所包含的基义等。从义位结构论出发,有利于将词义研究引入更细致、微观的层面。  相似文献   

19.
侗汉两种语言长期直接接触。作为弱势语言的侗语深受汉语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侗语日常口语中,也深入到作为侗语书面语的侗族琵琶歌歌词中。对四类琵琶歌歌词中汉语成分的分布进行考察,不仅能看出具有不同社会功能的歌类在汉语词汇借用上的异同,还能从整体上看出侗语逐步汉化的趋势在书面语层面呈现出何种状况。数据显示,侗族琵琶歌的汉化程度已不容小觑,提醒人们要保护、弘扬民族文化,就得从保护民族语言、提升其活力和纯度抓起。  相似文献   

20.
话语的语用义早已引起语言工作者的普遍关注,研究成果丰硕,但词的语用义的研究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对词这一层面有无语用义尚存在颇多的争议。词语语用义的认知理据是词语语用义生成机理的一方面,探索词语语用义的生成机理是对词汇语用学这一新兴领域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等的系统界定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