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行动指南,对加强教育系统学术道德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为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的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诚信缺失,社会交往就会出现价值观迷失和道德失范,从而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准则,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处于混乱状态。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诚信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价值所在.诚实信用原则是诚信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道德原则.加强诚信文化建设,提升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提高企业诚信度、美誉度,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对于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健康 《青年论坛》2011,27(1):68-71
加强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建设,实现大学生网络诚信的自觉,是有效提升大学生诚信道德素质、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工程。切实解决好大学生网络诚信问题对于进一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对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要意义。网络诚信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主体性和社会性根源。要认清网络诚信的实质,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不断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通过网络道德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方式,探索诚信道德教育和实践的有效实现形式,切实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5.
刘德智 《桂海论丛》2005,21(5):63-65
诚信不仅是我国传统道德体系的根本和基础,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诚信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道德源泉。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加强社会诚信教育:一是要以个人诚信教育为重点,更新诚信教育的内容;二是要重点加强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诚信观教育;三是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努力提高诚信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何洪周 《人大研究》2006,(11):30-32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昌,诚信对社会的正常运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经济和社会极大发展的21世纪,我们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重塑中国信用体系,加强诚信建设已经迫在眉睫。一、诚信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一)诚信是人类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真诚是“美德的首要和基本部分”,明礼诚信是公民道德乃至一切道德的基石。近代英国哲学家休谟把“承诺的兑现”(信用)看做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三大规律之一。我国更…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高校科研诚信软环境建设的现状,依据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设计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我们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对该校学术道德与诚信的状况进行了调查。进一步探讨影响高校教师科研诚信软环境建设的原因,并提出实际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青年科技人员中科研诚信缺失的现象日益严重,加强青年科技人员的科研诚信建设刻不容缓。要抓好科研诚信建设,就必需加强科研诚信的教育和宣传,建立健全科研诚信管理体系,完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营造科研诚信的氛围。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科研学术机构的作用,以促进学术自律。  相似文献   

9.
一。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一)充分认识诚信建设制度化的重要意义。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  相似文献   

10.
闫秀英 《山西政报》2011,(20):36-37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一、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今年,我们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回顾90年  相似文献   

11.
赵飞  张艳 《传承》2010,(21):46-47
学风建设是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作为学风建设的一个侧面。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多元化和利用诉求多层次化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产生巨大的价值冲击,由于部分导师自身不注重提升学术道德素养,因此,要恪守学术道德,加强和完善各项学术制度建设,健全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导师示范和身教作用,正确引导研究生秉承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精神,坚守学术道德底线,为推动良好的大学学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黄修卓  唐鹏 《前沿》2006,1(5):80-82
诚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最具价值。诚信是和谐个体的道德之本,是“三个文明”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谐社会也是一个诚信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社会诚信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我国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本课题在调查问卷和参考有关资料基础上,对我国的社会诚信建设做出整体评价,找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必红 《理论月刊》2012,(4):160-162
诚信道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和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目前,我国社会诚信道德缺失现象严重,诚信道德缺失的表现多种多样,对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危害很大,原因也比较复杂。但是,只要全社会都动员起来,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完成构建社会主义诚信社会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浅论大学学风建设——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风建设是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作为学风建设的一个侧面.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多元化和利用诉求多层次化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产生巨大的价值冲击,由于部分导师自身不注重提升学术道德素养,因此,要恪守学术道德,加强和完善各项学术制度建设,健全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导师示范和身教作用,正确引导研究生秉承社会主义蒙辱观的基本精神,坚守学术道德底线,为推动良好的大学学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常锐  常永军 《长白学刊》2009,(3):151-152
诚信道德建设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加强诚信道德建设,要从推动传统诚信的现代转化、完善诚信的法律规范、注重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政府诚信道德建设、开展诚信道德教育、促进诚信文化的传播等方面着手,重筑我国“诚信长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四德"建设,是党中央为推进先进文化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特征,顺应了我国道德建设的发展实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诚信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素有崇尚诚信,耻贱伪诈之传统。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诚信道德思想学说的传播和熏陶下,逐渐形成一种诚实守信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评价标准。挖掘、梳理传统诚信道德,批判地继承这一道德精神遗产,对当代社会生活和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9.
《精神文明导刊》2014,(10):22-22
为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着力推进首都诚信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切实形成诚信建设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不断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首都文明办、北京市经信委在全市联合开展“诚实做人、守信做事”主题活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以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为重点,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在全市倡导和弘扬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良好风尚,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撑。  相似文献   

20.
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之一。诚信友爱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也是和谐人际的核心。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诚信建设不仅是道德建设的重点,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其他各方面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把构建以诚信友爱为核心的和谐人际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