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根据宪法原则制定的民法通则丰富了保护人格尊严的内容。民法通则第100条、第120条对人格权中的肖像权的保护作了特别规定。这不仅是我国民事立法的崭新内容,而且在国外民事立法上也不多见。对公民肖像权实行法律保护,有利于公民人身权利免遭侵犯,对形成尊重人格尊严的文明社会风气,激发亿万群众建设四化的热情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一、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下称"《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在肖像权侵权案件中,困扰双方及法官的问题不是过错、损害和因果关系问题,而是侵害肖像权的加害行为如何认定的问题。〔1〕根据对《民法通则》第100条进行文义解释,在认定肖像权侵权责任的加害行为之  相似文献   

3.
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根据宪法原则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丰富了保护人格尊严的内容。该通则第一百条、第一百二十条对人格权中的肖像权的保护作了特别规定。本文试就肖像权方面的几个问题谈些浅见,供作探讨。 一、肖像权的内容和特点 有的同志认为,肖像是指以公民个人为主体的照片、画像或雕塑,群像、数人像不能称为肖像;有的同志认为:就艺术上的肖像画来说,包括头像、全身像、群像,作为体现公民形象的肖像,可以公民个人  相似文献   

4.
肖像权是公民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利。由于《民法通则》第100条对公民肖像权只作了较为原则和笼统的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因法无明文规定而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以营利为目的”是否为构成侵犯肖像权行为的必要条件之一一般认为,根据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构成侵害公民肖像权的侵权行为,必须具备二个要件:一是未经本人同意,二是以营利为目的。笔者认为此种观点欠妥。我们知道,肖像权是公民人格权的一种,从人格权产生的历史来看,对公民肖像权的  相似文献   

5.
精神损害赔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民法通则》的颁行,因精神损害提起的诉讼逐渐增多起来。继报上披露了著名电影演员杨在葆向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控告《啄木鸟》杂志、北京市药材公司等单位侵犯其肖像权之后,上海、天津、沈阳、安徽等许多地区的人民法院也先后受理了不少关于侵犯公民、法人的肖像权、名誉权等人格尊严的案件。其中有的已经审结,从而有  相似文献   

6.
公民的肖像权,是指公民对通过摄影、绘画、雕塑等方式或其它形式在客观上再现自己形象所享有的专有权。这种权利,是法律直接赋于公民所享有的,因而具有专有性和不可侵犯性。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第一百二十条对公民肖像权的保护作了具体规定,如果公民的肖像权受到他人非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从而首次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是,《民法通则》对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明确地将肖像权作为人身权的一种加以肯定,这充分说明每个公民都享有肖像权,并受到法律保护.肖像权是公民对以在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利益为内容的权利,与其他民事权利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9.
肖像权是公民个人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利。作为具体的人身权之一,我国《民法通则)在第100荣和第120条对其作了保护性规定。几年来的审判实践表明,该规定显得过于原则和笼统,司法实践中不好掌握,对有些问题因有不同的理解而导致执法过程中的偏差。近几年来,法律界就肖像权的一些问题争论颇多,不少同志发表了很好的意见。笔者想结合审判实践再就肖像权的有关问题发表浅见,恳请同仁指正。一、什么是肖像权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但什么是肖像权,肖像权是一种什么样的权利,它包含哪些内容,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作权法》赋予了肖像作品的作者以著作权,同时《民法通则》也规定了公民的肖像权,然而两者在具体行使权利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交叉和冲突。本文试阐述了肖像权和肖像作品著作权交叉和冲突的几种主要情形,进而提出了如何适用法律的具体建议,以期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这两种权利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侵犯肖像权案件是司法实践中的新课题。1987年,我院本着边实践,边探索的精神,先后审理了五件侵犯肖像权案件。现对审理这类案件谈一些初步的体会和看法。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自《民法通则》实施以来,因侵害名誉权而引起的纠纷日益增多,并有继续上升的势头,其中因死者的名誉遭报害而引起的争议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那么,已经死亡的人有没有名誉权?对死者名誉的损害,谁有权提起诉讼请求保护?这些问题,《民法通则》尚未作出具体规定。笔者拟对此谈些粗浅的认识。目前,在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许多同志主张已经死亡的公民也享有名誉权,他们认为,民事权利与民事权利能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的精神,我国的精神赔偿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我国精神赔偿责任的范围。它只适用于公民或法人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在受到侵害时才能要求赔偿。如果不是这四项权利受到侵害,则不能要求精神赔偿。 (二)我国精神赔偿责任的方式。《民法通则》规定,除了用财产补偿的办法賠偿损失以外,还特别规定了如果侵害情节轻微,后果不严重,社会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手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财产权利日益重视,但是对于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人身权利,尤其是人格权部分,尚缺乏应有的注意。近来,非法侵害公民肖像权,盗用企业名称,损害企业信誉的事件不断发生。如何切实保障公民、法人的人格权,正确处理这类侵权纠纷将是我们审判实践面临的又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本文试就《民法通则》中有关人格权的规定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民法通则》中人格权的基本规定民法的核心问题是民事权利。今年元月一日已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突出地对人身权利包括人格权作了明确的集中的规定。这也正是我国  相似文献   

15.
肖像权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应具有的权利,是一种重要的人格权。肖像权直接关系到公民的社会形象和人格尊严,在这样高速发展的文明社会,人们开始认识到肖像权的重要性并加以保护。因而,对肖像权  相似文献   

16.
民法上的公民名誉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可见,公民和法人都享有名誉权,受法律的严格保护。本文仅就民法上的公民名誉权问题作些理论上的初步探讨。一、名誉权的含义及特征我国现已出版的有关民法通则的《讲话》、《讲座》在谈到名誉权的含义时,均认为公民名誉权只是公民个人享有的名誉不受侵犯的权利。即公民就其品德、声望、信誉等获得的社会评价。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作为一种完整的名誉权,其含义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和法律适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法通则》对人身权的保护作了明确规定,肯定了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形式,是对建国以来民事立法和民法理论的突破。本文仅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一《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第一款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这里说的赔偿损失既包括因侵害上述人身权引起的财产损失的赔偿,也包括精神损失的赔偿。  相似文献   

18.
论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现行法律对公民个人的人身权利因他人的不法侵犯而遭受的精神损害进行保护的问题,目前仅见于《民法通则》及一些零星的司法解释。《民法通则》第120条第1款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以下简称“四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这一规定突破了原苏联传统的民法理论对我国立法及司法实践的影响和束缚,在我国首次确立了精神损害可以给予物质赔偿的原则,对于保护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极具深远…  相似文献   

19.
姓名权是诸如名誉权、肖像权、生命健康权等人身权中的重要内容.<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  相似文献   

20.
浅谈公民隐私权的司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公民要求保护其自身隐私的要求日趋强烈,而与之对应的公民隐私权的司法保护却极其薄弱,以至于在《民法通则》中没有关于公民隐私权的规定。法律规定的不健全与公民强烈自我保护的意识的矛盾决定了建立、健全我国公民隐私权的司法保护制度的重要性。对此,我们结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一些探讨。一、公民隐私权司法保护的现状在我国,有关隐私权的司法保护散见于诸多实体法和程序法及其司法解释之中,《宪法》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规定,确立了隐私权的司法保护的基本原则。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