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绍明 《新东方》2007,(11):49-51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广的影响,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吸取、发扬儒家学说中的精华,批判、剔除其中的糟粕,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儒家伦理与企业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伦理与企业道德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儒家学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现在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问题。有人认为儒家无益于经济的发展,是现代的阻力;也有人认为儒家有益于经济的发展,是现代的助力。研究这个问题,应深入考察中国和东亚地区曾受儒学...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人类的命运有赖于经济全球化的科学合理发展,更需要文化融合的持续健康升华.儒家学说既提供了一系列经济伦理价值,又提供了一整套社会伦理基石.它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意义深远,对于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作用巨大.  相似文献   

4.
<正>现实表现:在过去的一年中,儒家学者不约而同地围绕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举办了多场学术研讨会;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们,包括各社会学科的专家,重读《尚书》、《礼记》等儒家经典。核心观点:新儒家泛指一切主要从儒家思想资源出发,同时吸收当代其他思想学说,来回应现实问题的思想倾向。新儒家坚信中国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恒的价值,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正> 坚持党性原则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本属于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使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新课题提到了我们面前。这几年来,党内外对共产党员要不要带头发展商品经济的问题议论颇多。有一种看法把坚持党性原则与发展商品经济、运用商品经济原则绝然  相似文献   

6.
《小康》2008,(9):15-15
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吸引了全球目光注视急速现代化的中国。但是有些中国人现在回头向孔子的学说、即儒家思想来寻找灵感,比如孔子有关社会和谐的理念。《中国的新儒家学说》一书作者、政治学者贝尔表示,孔子这位中国古代大哲学家的  相似文献   

7.
陈韵  ;陈书良 《求索》2014,(8):91-95
先秦文化一方面在工艺、绘画、文学上呈现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互补;一方面从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创立、发展,展示了儒家的尚实际、主理性,道家的崇虚无、主意象,两者的对立与互补,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8.
国家学说是国家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国家学说的发展来看,不同于西方的发展模式,中国国家学说具有自身独到的特色:传统儒家的国家学说在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占据着统治地位.中国国家学说的发展,多着眼于巩固和维护君主专制的统治,并带有浓厚的封建家族特色.伴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也始终贯穿于中国国家学说的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梁振芳 《传承》2011,(29):86-88
孙中山在探索救国道路和领导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提出了农业是国家富强的最重要的基石,变革封建生产关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政府要促进农业发展,提倡科技兴农,发展农业商品经济,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等农业近代化思想,对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中国现代化思想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中国现代化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中国的现代化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中国的现代化要通过工业化的途径来实现;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基本原则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中国现代化的经济模式是要发展商品经济和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了解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无疑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1.
儒学是东亚文明的内核。它在很大程度和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规约着东亚世界的心理建构和情感宣泄方式,表现出与西方文明迥然异趣的鲜明特色。和谐是儒家全部学说的真髓,也是古代中国和整个东亚文明创造所崇慕追踪的走向。这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继承、弘扬历史上的中和思想,并与自身的政治学说相结合,将前人的中和观念发展成为中庸思想,以中庸作为儒家最高道德哲学范畴和致思范式密切相关。因此,探讨、评析儒家中庸的历史价值和缺陷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家"是儒家学说的逻辑起点,也是传统中国人"修身"的物理与心理栖息所,人性、伦理和德行的养育场。传统中国国家治理具有试图打通"心理""伦理"与"治理"的鲜明特质。推进具有中国品格、中国气象乃至世界担当的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亟待化解"家国矛盾",塑造"家国合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国家学说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五大特色:一是传统儒家国家学说始终占据强势地位;二是国家学说的发展,多着眼于加强和改进君主专制制度;三是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始终贯穿于国家学说的发展过程之中;四是国家学说的封建家族伦理痕迹明显;五是国家学说多推崇非君非国的上古之世,呈现理想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儒家的“中和”哲学与茶道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小华 《学习与实践》2007,(11):158-160
"中和"是中国儒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对中国茶道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儒家文化的精髓,主要体现在"中庸之道","中和"哲学或"中"的境界上。儒家茶人及其文化也无不体现了这种精神。从发展角度看,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则应归之于儒家学说。这一核心就是"和"的思想境界,实际上也就是儒家哲学的"中和"思想。  相似文献   

15.
读儒一得     
读儒一得陈明绍列为世界古代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前551-前479)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居统治地位的时间长达两千多年,实质上是"五四运动"以前中国文化的主体。时至今日,儒家学说中的许多积极因素,仍然值得我们珍视和继承;特别是儒家主张协谐...  相似文献   

16.
儒家文化既有阻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面,也存在着有益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面。儒家伦理思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多层面的关系:儒家的等级观念、重农抑商及重义轻利等,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存在着矛盾冲突;儒家的诚信美德与敬业精神、民本思想、仁政思想、和谐思想、"天人合一"生态思想及革新思想等,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相通契合的;儒家的"义以为上"、"以理导欲"、"崇尚精神"等伦理理念,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形成互补优化的价值效应。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儒家伦理思想精华,为当代中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益的文化资源和伦理智慧。  相似文献   

17.
发展科学技术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义的关系,是一个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研究它,显然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及其有关理论,我们既要从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学说和生产力学说方面去认识,更要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学说方面去理解;既要从经济建设方面去领会,更要从社会主义的整个现代化建设方面去把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中国式富强的逻辑思路,先秦儒家同样面临富国强兵的时代主题。先秦儒家权力观之“大同”“富民”等思想与富强意涵不可分割,其在尊奉以家拟国天子权力与封建制度的同时,又竭力维护家庭组织与血缘族亲的权利地位,其目的在于依靠温情伦理约束统治权力而造福百姓。先秦儒家权力观同时强调规范权力运行,督问统治责任,其在使用限度与目的向度上都提出独特的治理方案,以督促国家追求富强而利国为民。囿于时代变局与方案和缓,先秦儒家未能将“权”“治”设计落实为富强为民的最终目标。观照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审思儒家权力观并非苛责古人,而是考量现代化推进对儒家富强观的逻辑借鉴,明确重视人民权利的中国式现代化比之儒家富强构思的异同与超越所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推动党建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中共吉林省委组织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于1990年8月10日至12日,在长春共同召开了党建理论专题研讨会。会上,大家围绕“商品经济意识与党的建设的关系”、“坚持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阶级分析方法与党的建设的关系”这两个专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在“商品经济意识与党的建设的关系”专题讨论中,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于开阔人们的眼界、树立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观念,如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开创意识等等,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头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当代实践,以中国特色的理论话语回答中国问题,是发展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说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一个学科。如何根据当代中国吸收资本元素的最新实践,从理论高度,用中国话语、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对与资本主义及共产主义关系、对中国新型现代化建设的探究,这是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说绕不开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