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严复时代开始,中国人逐渐接触和懂得了何为"自由"和"民主"。这其中,严复对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的引入功不可没。严复是著名的翻译家和思想家,同时也被很多人称为将国外的自由主义思想公开输入中国的"第一人"。何谓"自由"?严复理解和引入的自由观念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笔者从严复的主要译作《群己权界论》研究出发,从群体与个体的关系、国群自由与小己自由的对比进行分析,具体详细的阐述了严复理解中的"自由"的涵义。针对部分学者对严复有关小己与国群孰轻孰重问题的误解,笔者也试图在严复的著作中寻找根据,予以反驳。  相似文献   

2.
《政治学》被称为"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之作,西方法学的奠基之作。"它是法治思想的启蒙之作。本文通过对政治学法治思想的阐释,结合我国当今法治化进程,提出《政治学》中法治思想对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启迪与借鉴。揭示《政治学》中法治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洛克作为近代宪政民主政治思想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凭借《政府论》上、下两篇的论述,在批判"君权神授"的基础上,对"有限政府"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尤以《政府论》下篇为代表,对后世宪政的发展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可以说在洛克相关理论的影响下,才有了今日限制政治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现代宪政理论。本文通过对洛克有限政府思想进行溯源剖析,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宪政价值。  相似文献   

4.
由王怀安为主编,柴发邦、唐德华为副主编的《中国民事诉讼法讲义》,是颇具特色的一本好教材。总观全书,有以下五大特色:首先,《讲义》体系结构的完整性和科学性给读  相似文献   

5.
燕树棠在留美研习法律期间受到社会法学思想的影响。燕树棠坚信社会哲学派和社会学派法学将取代19世纪的分析、历史和"理学"三派而成为新的潮流。他对新学派的法律目的观、制裁观、公道观、自由观及法学研究方法诸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其范围已经涉及今日法社会学学科规训的大部分内容。燕树棠是西方社会法学思想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推动人之一。  相似文献   

6.
清末君主立宪话语中的帝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君主立宪改革是清廷再造儒家思想的一次尝试,也是清廷翻新帝制传统的最后努力。在立宪求富强的语境下,清廷希望新宪法能实现政治的转型、统治权的合理化、新的规训秩序和国家的统一与强盛。1908年的《宪法大纲》甚至出现了将皇位变成一个公共职位的趋势。同时,这部宪法也致力于创建新的官僚制度、将全体人民"民族化"、"公民化"以及实现皇权功能的法律化。  相似文献   

7.
张晋藩先生早期的两部著作是指1963年出版的《中国国家与法权历史讲义》、1981年出版的《中国法制史》第1卷(以下简称《讲义》和"第1卷")。先说《讲义》。该书是1949年以后有关中国法制史学科的第一部正式教科书,它不但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教学用书,也是其他法律院系使用的教材。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直到70年代末,它在中国法学的教学和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也是天生的仪式动物。大卫·科泽的《仪式、政治与权力》一书聚焦于"政治仪式如何在政治生活中运作",在进行大量史料收集的基础上,对仪式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政治生活的本质进行了阐释,为理解人类的"政治仪式"特性作出了巨大贡献。事实上,警察荣誉仪式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仪式,同样可以从《仪式、政治与权力》中获得研究警察荣誉仪式的建构过程的重要启示,这也是警察荣誉仪式研究视角的创新之处。基于此,笔者在详细分析《仪式、政治与权力》一书的写作旨义、主要内容、研究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对于警察荣誉仪式的建构过程的启示,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宪法古义》是彰显清末立完派代表人物汤寿潜宪法思想的代表作。《宪法古义》所释义的宪法是由掌控行政权的君主与议院分权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宪法,它主张司法脱离行政而独立,赋予并保障国民言论自由等基本权利。《宪法古义》通篇运用附会的手法,在《尚书》等古代文献中寻章摘句,以论证这种近代立宪宪法为我国故所自有。附会的立宪文化阻碍了立宪派深刻反思和检讨我国政治文化的集权特性,我国近代立宪运动路途艰难并归于失败与此关系甚重。  相似文献   

10.
谭淏予 《法制与社会》2011,(32):236-238
本文根据长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经验,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社会化过程中思想成长发展的特殊性,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为目的,从认识实践过程的一般规律切入,依据认识论和实践观相统一原则,阐述了在高校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了实施过程中的原则、方法、形式和目标—绩效互动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商君书》一向被人们看作是先秦法家的重要典籍,它记载了法家革新变法、重农重战、重刑少赏等言论,它所反应的政治思想也被运用到了实践当中,且被后世所继承和发展。《商君书》篇篇谈"民","民"成为了其治国的重心,只有理解"民",才能参透它的"治民观"。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法讲义(下册)》包括债权、知识产权和继承权三编。如果说《中国民法讲义(上册)》以阐述民法的一般原理为主,因而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的话,那么《中国民法讲义(下册)》则带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司法实践的联系更为直接。因此,在认真掌握《中国民法讲义(上册)》所阐述的民法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认真学好和掌握《中国民法讲义(下册)》的教学内  相似文献   

13.
严复(1853—1921)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贡献,在其西洋思想之介绍,而不在其本身之思想。”①也就是说,他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贡献,不仅是因为他作为当时的维新派,办《国闻报》,写过《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和《辟韩》等著名论文,宣传改良主义思想。更  相似文献   

14.
张连朋 《法制与社会》2010,(22):279-280
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追求的目标之一。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思想史上的两位巨人,一个是理想主义者,一个是现实主义者,二者对正义建立的基础和实现的途径观点各异,而对于正义的体现又有着一致的观点。本文指出从其代表作《理想国》和《政治学》研究其正义观,进行比较分析,对于研究古希腊的政治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思想史上长期把柏拉图看成乌托邦的鼻祖,而历史上学者把柏拉图视为乌托邦主义者,并纷纷效仿。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是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城邦政治产物,同时也是对其老师柏拉图《理想国》的理想主义政治反思的成果。本文通过对柏拉图《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的认识和学习,对其政治思想异同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杜童节 《法制与社会》2010,(36):288-288
作为一个时代的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为了帮助意大利君主巩固政权,实现统一祖国的愿望,基于人性恶的理论假设,提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权力,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建立了非道德政治观。非道德政治观的提出,使得他成为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我们应当从《君主论》写作的时代背景出发,探讨马基雅维利的非道德政治观,并对他的非道德政治观做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法学》1991,(8)
朱执信是辛亥时期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著名的理论家和活动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留下的论著有60余万字,其中不乏对法律问题的独到见解。20世纪初,以康、梁为代表的一批人以《清议报》、《新民丛报》为阵地,大肆鼓吹君主立宪,诋毁革命,在一般知识分子的思想中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立即以《民报》为阵地,同《新民从报》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朱执信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目前的《行政诉讼法》逐渐开始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和缺陷,尽管我国目前《行政诉讼法》的相关思想和理念还在,不过其中很多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社会政治发展的需求,因此应该对其进行有效的完善和修改.本文从行政诉讼法所作出的修改亮点与缺陷两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9.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巩固刑法课所学知识,本文拟对复习考试中的几个方法问题,谈点意见。一、总复习应以总校刑法教研组编写的《中国刑法讲义教学大纲》为脉络,按《中国刑法讲义》的讲授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其他各种有关刑法的教科书、题解之类的小册子,都不能作为这次复习的依据。复习不必超出教  相似文献   

20.
朱熹的刑罚观是其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刑罚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刑罚合理性之论证;对"德""刑"关系的新阐释;对重刑的推崇。朱熹的刑罚观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法制指导原则与法律实践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