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所谓“权力期权化”,实质上是权力“资源化”,也就是权力寻租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种延伸。由于“期权化腐败”实施过程十分隐秘,较之传统腐败手段更为高明,“期货”效应增加了腐败的时空跨度,因此安全系数更大。加上政策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定还不完善,所以逐渐成为愈演愈烈的腐败难点问题。要破解这道难题,必须从规律层面对“权力期权化”现象进行剖析。首先,从腐败现象的发生规律上“观”其现象。相对于一般腐败行为来说,“期权化腐败”有三个特点:一是性质模糊。它交易的仅仅是一种“权利”,不直接涉及金钱,因而形式隐蔽;其兑现往往是间…  相似文献   

2.
严晓 《青年论坛》2009,(3):10-12
公共权力“期权化”是权力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诱发公共权力“期权化”的因素包括“角色冲突”、权力界限不清、监督不力等。防止“期权化”腐败就必须从制度、监督、惩治和道德等方面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期权腐败行为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期权腐败即权力的期权化,是一种追求非生产性利益的权力寻租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发展期,政府强制性权力微观干预过多是导致大量期权腐败现象的根由。解决之道:通过制度创新,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使领导干部不能、不敢和不愿利用权力进行期权腐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反腐败力度逐步加大,领导干部权力腐败的空间越来越小。但也有一些手执权柄的领导干部至今仍执迷不悟,绞尽脑汁不“断创新”腐败的形式和手法,使自己手中的权力转化为腰包里的金钱。权力期权化就是其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这已成为腐败的一种新动向。  相似文献   

5.
杨涛 《半月谈》2004,(23):62-62
权力具有扩张性和易腐性.在以往的反腐实践中.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权力在管辖领域内进行的寻租,也可以说是权力在空间上的寻租。然而,当前一个值得警惕的腐败动向是权力开始向时间扩张。用权力和将来的利益做交易,即所谓的“权力期权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腐败主要是体制性腐败,应该从经济学的角度加以分析;腐败行为是“权力的资本化”,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就是“权力的寻租”现象;腐败生长于权力又受控于权力,用权力制约权力是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所谓“权力期权化”,是指一些官员在位时,利用权力的影响。合法和不合法、合理和不合理地为某些企业、个人牟取非法利益,为了“保护”自己,逃避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和查处,他们不图眼前的直接回报,而是为日后退休、离职或辞职下海后牟取更大的利益”下基础。这种远期“兑现”的“权钱”交易形式,已成为腐败的一种新动向。  相似文献   

8.
荟萃园     
《人大建设》2007,(3):54-55
政府保障公平要做三件事,平衡机制欠缺 动力机制失范,社会和谐的两个基本前提,反腐新难点:“权力期权化腐败”,应尽快提高工资在GDP中的比重,制度才是国家财富的核心,我国剩余劳动力越来越有限。  相似文献   

9.
剑桥大学教授阿克顿勋爵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一般认为在这句话里表达的意思是权力必须有某种约束,没有约束的权力必将导致腐败。由这句名言我们开启的制度设计是权力应有所约束。但是,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也许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停留在权力必须约束,停留在权力必须监督。事实上,这句名言中的“权力”如何界定?“腐败”如何界定?“绝对”如何理解?为什么权力天生具有腐败的倾向?为  相似文献   

10.
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前的腐败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就是“权力的资本化”、“权力的寻租”现象 ,其根源在于体制 ,主要是体制性腐败。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 ,关键是通过加快改革和体制创新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卢智增 《理论月刊》2015,(1):157-160
边缘腐败是目前社会上比较盛行的一种处于违法犯罪边缘、介于纪律与法律、情理与法理、公私是非之间的腐败行为。边缘腐败主要表现为权力传承牟利、权力交换牟利、输送利益间接牟利、广结关系网牟利、权力"期权化"牟利、集体决策牟利、泄露信息牟利、利用合法程序牟利、滥用自由裁量权牟利、利用职务消费黑洞牟利、"权色交易"等。究其根源,主要是物质利益的诱惑、理想信念的丧失、腐败亚文化的盛行、制度和监管的缺失。为了惩治和预防边缘腐败,我们要加快反腐败国家立法工作,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成立国家反腐败委员会主导反腐顶层设计,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廉洁政治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网络监督新载体。  相似文献   

12.
孟德斯鸠有一句精辟的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英国教授阿克顿也曾直言:“权力导致腐败,失去监督的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从沈阳“慕马”案件中,我们发现,被依法处理的腐败官员中,涉案领导干部多达106人,而且大多是  相似文献   

13.
权力腐败是指“为谋取私利而滥用公共权力,侵犯公众利益,破坏某种现存社会关系的行为。”我们知道,在社会主义中国,任何一位领导者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给予的,都属公共权力。如果权力当事人利用被授予的权力谋取私利就是权力腐败。   权力腐败的产生离不开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利己主义的思想动机,二是权力机制的缺陷。前者是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后者是外因,为权力腐败的施行提供可能。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学说原理,内因是前提条件,是“因”之所在。因此,权力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掌权者在自己的意识形态上走入了歧途。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4.
所谓权力腐败,指的是执掌权力的某些机关或干部背离公有权力的性质和原则,把权力私有化、关系化、特权化、商品化,为个人或小团体谋私利。权力腐败的实质是公有权力被滥用。因此,遏制权力腐败除了以德倡廉、以俸养廉,最根本的是通过加强监督、立法制约权力,防止公共权力被滥用。  相似文献   

15.
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近年来金融行业大案要案频发.从案情分析看,金融腐败的基本表现形式主要是,有些金融从业人员利用审批特权寻求"腐败租金",利用核心机密换取"腐败收益",利用现职权力获取"腐败期权",利用职务便利谋求"腐败利益",利用单位"小金库"进行集体的商业贿赂与贪渎等.造成金融系统腐败现象多发的体制原因,一是...  相似文献   

16.
陈少铭 《传承》2007,(2):34-35
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有一句名言:“腐败是附着在权力上的咒语,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腐败的存在。”作为一个政党,尤其是执政党,  相似文献   

17.
腐败是一重大社会病,应认真诊断,下力疗治,尽早除之。所谓腐败,是指社会公共职权的性质、功能发生变质、异化。其原因,是社会公职人员利用其代理的公共权力谋取个入私利,致使公共权力私人化。腐败有多种表现形式,从其以权谋私的实质推断,化公为私、损公肥私、行贿受贿、贪赃枉法、循私舞弊、任人唯亲、排斥异己、公报私仇等等均在腐败之列。这些年,在我国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腐败的集中表现是“权力寻租,以权易钱”,即社会公共权力掌管者通过出租手中所有权产采取得租金。他们或是以“提成”、“回扣”、“索要”、“罚…  相似文献   

18.
报载 ,某地市、区两级动物检疫站为了争夺对某农贸市场的动物产品的检疫权 ,双方执法人员竟身着制服、手持棍棒当街聚众斗殴 ,致使16人受伤 ,在当地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目前一些执法部门所存在的“权力部门化”和“部门利益化”的问题。所谓“权力部门化”是指一些执法部门极力扩张自身执法权 ,而扩张权力是为部门谋取利益 ,部门利益成为执法的重要因素甚至首要因素 ,这就是“部门利益化”。从某种意义上说 ,“权力部门化”是部门利益的产物 ,同时也是一些部门产生腐败的根源。行政执法权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老百…  相似文献   

19.
<正> 近来,长三角民营经济发达之地,不断有官员辞职下海的报道,官员下海与商人从政两者并存应当说是件好事,彰显社会进步,形成两者良性互动更是走向成熟社会的必经之路。官员下海当有三戒。一戒权力期权化。领导干部辞职下海中不乏有一些人到自己曾经管辖过的地方的企业中去任职工作,这些地区党政领导、综合管理部门或者拥有特定审批权的官员选择自己管辖过的地方或企业工作,不排除其将权力期权化的可能性。一些官员认为“当官时是不能接受钱财礼物的,因为这是明摆着受贿,但辞职以后上边就管不着了”;所以在权力的运行过程中很早就为自己留了“后路”,一旦辞职或者提前退休后到企业,就算啥事不干,也照样可以拿到几十  相似文献   

20.
腐败的根源:是剥削制度,还是公共权力?张国春近来,读到吴越同志在报刊上发表的探讨腐败根源的文章。吴文认为,“剥削制度不是权力腐败的粮源”,把腐败的根源归结为利。削制度,是“传统政治思维定式得出的表面的和片面的结论”,并提出腐败来源于社会公共权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