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乡语偶叙     
三个“戏称” 我家乡的人对文化人的三个“戏称”有点意思。其一,对搞绘画的人、画家有一个戏称,称之为“画安仔的”。“安仔”是方言,不太好理解和翻译,意思是“小人”,不是“卑鄙的人”那个意思,也不是尚未成人的“小孩”的意思,是“小小的人”的意思,比真人“小”得多的人的意思,画出来的“小小的人”的意思。这就是说,搞绘画的人、画家就是画“人”的,就是画“小小的人”的人的。  相似文献   

2.
王庆  夏凯 《学习与实践》2023,(9):115-125
近年来,网络空间“人设”泛滥现象日益突显。“人设”在社交媒体技术、平台资本和消费文化的叠加效应下,已全面渗透到人们的休闲娱乐、文化和日常生活世界,并显现出异化趋势——背离自然表演和真实自我的本义,成为奇幻的“人的景观”。同时,“人设崩塌”的戏剧性媒介展演也层出不穷,引发网络狂欢和社会情绪震荡。本研究从“多重自我”“虚幻自我”和“物化自我”的三个维度来阐释“人设”异化的新媒介表征,并将网络“人设”泛滥的“超级媒介奇观”作为一则“社会性寓言”予以文化的症候式解读,以揭示媒介化“人设”的泛滥对人的自我、社会文化交往和公共生活所造成的危害,由此提出对网络文化生态的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3.
何为“八个人”?“八个人”是指宝钢集团党委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企业里党组织做“人”的工作要做到“尊重人、了解人、关心人、提高人、规范人、激励人、依靠人、凝聚人”,就是以尊重人为基本出发点,以了解人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关心人、提高人、规范人、激励人和依靠人的工作制度,达到凝聚人、实现员工与宝钢共同发展之目的。“八个人”工作机制是宝钢集团党委群众工作理念的具体表达。  相似文献   

4.
黎明 《研究与交流》2004,(3):31-31,34
和“君子”相对应的“小人”,以品格、道德论,指的是“卑鄙的人”;和“大人”相对应的“小人”,以地位、身份论,本文所指“小人”为等级制度中的“卑微的人”。  相似文献   

5.
在版纳,常常听人说起有关“昆格山”和“昆格人”的话题,起初我以为“昆格山”是某座山的名字,顾名思义“昆格人”自然是指住在这山上的人了。后来才明白,其实“昆格人”是自称,属于布朗族的支系。 昆格山上“昆格人”的村落名为昆格村,是景洪市勐养镇下辖7个村中生产生活水平最低,社会经济文化最为落后的一个纯山区村,全村311户1683人中有“昆格人”1457人。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与勐养镇政府所在地和国道线仅几公里之隔的山村,至今只有7个初中生,没有一个正规的高中毕业生。这里至今仍延续着刀耕火种的生产耕作方式,经济收入主…  相似文献   

6.
兰明 《前沿》2008,1(3):26-29
人在“面世”时,只是自然人,是小写的人;人只有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人文教化的活动中塑造和积淀了社会本质时,才成为大写的“人”。在从小写的人走向大写的“人”的过程中,社会实践和人文教化起了关键作用,其中.哲学的塑造作用功不可没,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深入骨髓的,它有助于人的思维能力、完善的人格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人成为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7.
郑煜 《新东方》2004,(1):35-37
从泰勒(Frederick W.Taylor)的科学管理到梅奥(G.Elton Mayo)的“霍桑试验”,由“以物为中心”的刚性管理到“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说明了人不仅是“经济人”,更重要的是“社会人”、“资源人”和“复杂人”。对人性的认识也是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而  相似文献   

8.
日本舆论界总喜欢把2300万台湾人民分为“本省人”和“外省人”,并以此来理解台湾的现状和未来。这个划分法很不正确。所谓“本省人”、大陆人(即所谓“外省人”),除了百分之二台湾原住民外,其他都是汉族,论起血缘、文字、语言、宗教信仰,都是一样同源同根。不同的只是来台湾时间的早晚而已。不少外国学者还有台湾当局都以为“本省人”就是主张“台独”派,有分离的倾向,大陆省籍就主张统一。但事实上并不如此,很多“本省人”同胞也反对“台独”。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与“人”的理解原则的根本变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贺来 《长白学刊》2002,1(5):33-39
对人的研究,关键不在干使用“人”的观念打出“人学”的旗号,而在于切实领会马克思所确立的把握人的理解原则方法。马克思在人的问题上最为重大的理论贡献在于超越了传统哲学把人理解为一个“现成存在”的理解原则和思维方式,而确立了理解人的“生存性”理解原则和思维方式,从而为通向现实的、具体的人的存在开辟了道路。从“现成性”到“生存性”,并进一步把这种“生存性”领会为人的“自由性”,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我理解最具革命性和启示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靠“说”,又要靠“做”。“说”即“言教”,是通过宣传真理,用真理的力量去教育人、号召人;“做”,即“身教”,是通过身体力行,用人格的力量去感染人、征服人。“言教”与“身教”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1.
“物质”是人之存在的“本体”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曙光 《湖湘论坛》2009,22(4):43-47
存在论承诺是马克思人学不可或缺的意义维度。但究竟如何理解马克思人学的存在论思想,学术界众说纷纭。根据我的解读,马克思是将“人的感性生存活动”、“感性生活”确立为人之存在的存在论根据,马克思人学的存在论基础就是“感性生活本体论”。那么,“物质”何以不能成为人之存在的本体呢?从理论上说,人的“感性对象”≠“感性活动”;从现实来看,人的“直观形式”≠“人本身”;从本质上说,人的“存在”≠“物质”。因此,“物质”作为人之存在的“本体”不能成立,马克思人学本体论不能归结为物质本体论。  相似文献   

12.
谢永明 《前进论坛》2013,(11):56-57
一、生态健康 生态健康(Ecology Health),是指人与环境关系的健康,是测度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及其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的代谢过程和服务功能完好程度的系统指标,包括人体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生态健康,人居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代谢环境的健康,以及产业和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健康等。生态健康是生态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生态文明程度。“生态健康”是以“人”、“经济社会”、“环境”的平衡为基础,没有“人”、“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平衡,就没有良好的“生态健康”。  相似文献   

13.
韦学铖  李轶 《当代广西》2010,(12):40-41
“2003年,我和同事来到巴马创办公司,到处都是土路;2004年,公司接待游客不到5000人;2006年接待游客1万多人,公司开始扭亏转盈;2009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以后来巴马旅游的人会更多……”巴马圣地旅游公司总经理王杰看好巴马旅游业的前景。巴马旅游局局长韦秋幸自信地说道:“2010年,我们的目标是120万人!”这种自信,源于巴马充分利用“魅力”,挖掘“潜力”,促成“合力”,借助“外力”,努力促进“打造长寿特色旅游”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两方面工作的和谐开展。  相似文献   

14.
亦乐 《时事报告》2014,(5):42-43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一脉传承的道德基因和文化心理。“仁”作为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首,其核心是“爱人”,提倡人与人相爱,同情人、帮助人。南“仁者爱人”到“乐善好施”,再发展到今时今人的“助人为乐”,暖暖的助人情怀深深地烙进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相似文献   

15.
“能本管理”是以能力为本的管理。它源于“人本管理”,又高于“人本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新阶段。“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和理念,它强调人在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强调围绕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施管理活动。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还未能认识到只有以人的能力为本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木”。只有树立“能本管理”的新思路。才能使以人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内容的人力资本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从而实现人的能力价值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关注人类命运和致力于人类解放是马克思终生探索的核心主题,马克思在人本主义停止的地方,在“实践的”、“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基础上创生出“合理形态”的辨证“解放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马克思对“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集中表达,也是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核心命题。“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反观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生存状态和传统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推进市场经济又超越市场经济的重要指导方针,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上海机关动态》2005,(8):24-24
卢湾区在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针对“两新”组织“白领阶层”党员的特点,借助现代通讯信息技术,构建党建网络服务平台,打通“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关节点”,在“无形空间”实现“有形互动”,增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已经有2800多名党员5千余人次通过平台与党组织进行了互动,130多名“两新”组织的员工通过手机向平台咨询如何撰写人党申请、如何领取《人党申请书》等,50多人先后向街道综合党委或“两新”组织党支部递交了人党申请书。  相似文献   

18.
劳斌同志:修身使人高尚,使人能成为对人民有益、对社会有用之八,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就我耳闻目睹的情况来说,往往又使人产生别种想法。传统的修身现有“吾日三省吾身”之说,其中,“为人谋而不忠乎”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两条列在前面。所强调的意思是:与人共事要讲“忠”,即忠诚、忠实;与人相处要讲“信”,即信用、信誉。这些意思,就是用现在的眼光去看,仍不失为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原则。可是,眼下一部分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变得很复杂。你讲“忠”和“信”,他搞“假”和“骗”,有时弄得吃亏还不知道是怎么吃的。有的…  相似文献   

19.
“名”之惑     
“名”者,代号也。有了名字,人们才能准确地指出一个人一件物。这世上究竞有多少“名”?谁也说不清。“人名”、“地名”、“学校名”、“猪狗名”,形形色色一大堆。看一些古装剧和文学作品,“坐不更名,行不改姓”,早成了豪爽大侠的口头禅。当然,今人已不兴这套。起了名,又觉得土气拗口,命不好要转转运的,闹着改名的人比比皆是。时下,已不仅仅是个人改名,连“校名”、“地名”都讲究与时俱进,革故鼎新。  相似文献   

20.
“和谐”在中国古代是以“和”的范畴出现的,作为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和”的理念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每个时期和各家各派之中,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庸之道备受国人推崇。“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