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的几点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产生"民工荒"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只有提高民工待遇,进行产业的相应调整和保护民工权益才有可能解决"民工荒"问题.  相似文献   

2.
工会组织利益表达和权益意识■项飚权益是民工问题讨论中的“热点”。政府为保护民工权益,制定了各种规章和作种种努力,但如果不知道民工自身对权益的基本态度,一厢情愿的努力恐怕是得不到实效的。工会组织工会组织在民工中的履盖面极小。尽管东市外经委已有规定,外...  相似文献   

3.
民工权益受损、保障缺失与企业主素质太差、法律意识不强有一定的关系。保障民工权益要从维权上下功夫,从制度上做文章,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没有看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企业的能力相关、与企业的成长相关。我国目前民工权益受损的深层原因在于企业的成长受阻。劳动合同是体现民工权益的重要依据,劳动合同的签订与履行直接关系到民工权益的实现。文章以义乌市私营企业合同签订与履行状况为例,从企业的经济行为和企业的成长环境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成长的困境。认为,切实保障民工权益就要努力促使企业成长。否则,即使加强维权力度,民工权益的实现仍然是低水平的。  相似文献   

4.
猴年到来之前,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成为政府和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拖欠问题的普遍存在,终于使人们看到,拖欠民工工资问题从根本上讲并非雇佣民工的人的道德问题,而是“民工”这样一种特殊社会身份所造成的经济问题。从制度设计上看,民工很难在城市中有效地主张自己的权利,城市的各种社会建制基本没有向民工开放,相反,他们往往被歧视性的地方性法规所约束。一个市民往往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城市政府保障他们的权益,而民工不会。民工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在于取消城市中对民工的各种歧视性待遇。必须在制度上确认:工作在城市的民工有向城市政府…  相似文献   

5.
城市流动民工社会角色变迁与违法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民工由农村进入城市自然带来社会角色的变迁。表现在:社会身份的双重性,社会地位的不稳定性和社会角色的失范性。流动民工在社会角色变迁过程中出现差异、冲突和失范是其违法犯罪的主要症结。因此,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促进流动民工社会角色的调适过程,需采取以下措施:加大组织管理工作的力度,提高流动民工的素质,完善流动民工的社会权益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可以说。伴随着“民工潮”的风起云涌,权益保障问题一直困扰着民工群体,尤其是大量中小型非公企业职工的权益更令人堪忧。造成民工权益屡遭侵害的症结究竟何在?如何从根本上改变民工群体的生存、发展窘境?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蓝领"虽然能够有较高的收入,但在社会融入、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导致从业人员的高流动性,影响着职业群体的稳定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应从多个方面为其提供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8.
本刊于1、2月份推出的"民情·关注"专栏,刊发了记者于春节前夕深入民工中采写的稿件,反映了打工者们的喜怒哀乐和打工中的种种境遇,以期唤起社会对民工权益的关注。节后,成千上万的民工又匆匆告别故乡,如潮般地涌向他们向往的城市。他们又将穿行在大街小巷,在辛劳和汗水中,寻找着各自的希望和理想,在接受现代文明洗礼和熏陶的同时,为城市、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厉剑虹 《今日浙江》2007,(18):59-59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农民工已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在民工文化建设方面也颇有建树.笔者认为,建设和谐的民工文化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同情弱者的心理,以"跑长途"的方式,即以应聘为名,打着民工维权的幌子,结伙向招工企业索要钱财,严重扰乱社会治安和市场经济秩序。从义乌等地近年发生的"跑长途"犯罪情况看,该类犯罪现象的成因可以从民工、企业和社会三个维度加以剖析。作为我国农民工犯罪的一种特殊类型,要防治"跑长途"犯罪,就要充分认识农民工的群体性、过渡性等特点,按照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思路来解决农民工问题,通过促进就业、维护权益、改善管理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犯罪。  相似文献   

11.
社会学者以其自身学科视角,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保护个人基本人权两个层次对农民工权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从农民工权益保护、权益受损、社会保障权益以及新生代农民工权益四个方面对农民工权益问题的社会学研究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和评价现有研究的基本状况,指出研究中出现的不足和缺失,使有关认识和阐述得以持续深入。  相似文献   

12.
失地农民权益保护对策与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的核心问题是权益保障问题。失地农民权益保护机制缺失问题已成为阻碍城市化发展、破坏社会稳定、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难题。对失地农民的权益流失和法律保障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构建较为系统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解决失地农民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失地农民的核心问题是权益保障问题。失地农民权益保护机制缺失问题已成为阻碍城市化发展、破坏社会稳定、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难题。对失地农民的权益流失和法律保障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构建较为系统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解决失地农民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农民利益保护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当前,如何解决令人担忧的农民权益保护问题,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一、农民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农民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现在利于农民权益保护的农村、农业和农民方面的法律法规已多有制定和出台,农民自我保护意识也逐步增强。但现实生话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愈演愈烈的“民工荒“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9月8日发布的《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显示;工资待遇长期徘徊、劳工权益缺乏保障是导致民工短缺的主因。  相似文献   

16.
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制度研究——以农村社区发展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群体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是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紧迫的、重要的问题。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困难,在相当程度上根源于相关的制度性缺失,简单地说,就是社会中间层组织化程度的低下。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从实体法保护、农村社区社会中间层的培育等方面着手,系统性地保护失地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7.
在珠江三角洲的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底数不清、企业任意隐瞒民工数量的现象并非鲜见。其中既有因收费产生的经济动因,也有社会心理原因和制度缺失的因素。农民工的生存证明权被剥夺是最严重的权益侵害,意味着一切权益的剥夺,影响和谐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发展。社会与政府对此不能视而不见,要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流动青少年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研究"课题组,于2007-2008年期间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成都、郑州、沈阳8个城市"流动青少年权益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以流动青少年在学习与教育、工作与就业、身心健康、恋爱与婚姻、社会融合及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现状为重点,对其权益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调查显示,流动青少年的权益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流动青少年的许多合法权益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某些基本的权利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这种现象在以上几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流动青少年的权益保护,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应该纳入整个青少年维权工程之中,作为一项长期、重点专项工作予以落实.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依法治校的不断推进,大学生起诉高校的法律纠纷日益增多,大学生权益保护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大学生权益受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建立健全大学生权益保护机制要提高高校办学实力和水平,增强高校师生的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构建大学生权益保障的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20.
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当前我国在农民权益保护方面还存在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方面的缺失。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建设,保障农民权益,必须在农村构建现代化法律文化,加强对农民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