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第一;市场经济运行主体的自主性要求法制。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制制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所谓法制经济,就是经济关系广泛法制化的经济,它意味着法律成为规范和调整经济生活的常规手段。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大举措。法制建设,在市场经济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经济运行方式转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完善离不开法制建设。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系统,是由众多的企业、个人和其他相关组织构成的庞大、复杂的系统…  相似文献   

2.
燕霞 《法制与社会》2011,(13):185-18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利润不断增长,如何树立正确的企业观和道德观,这些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无疑为企业观的导向,本论文试着从这一著作中,在现今社会体制下,了解企业的道德诉求与道德准则,从而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法治,既意味着善法之治,更蕴含着人类对普遍的道德理念价值与终极关怀目的之追求;法治,不仅仅是冷冰冰的规则体系与制度的客观组合,而且还包容了人类在认识与改造主客观世界过程中对自身生活目的和价值理想的情愫记载。道德法律化,既是将人类的道德理想、原则、规范铸为法律的过程,也是善法由此产生并存在的过程;法律道德化,则是使法律内化为更高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过程,更是法律得以被社会主体普遍遵守乃至信仰的过程。由是观之,由道德法律化到法律道德化,当是人类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自然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离不开一个最重要的主体——人.无论是原始最简单的手工劳动还是现代高科技电脑程序都是由人操作、创造发明的,人是实践的承担者和开拓者.现在最关键的是现代社会逐渐摒弃简单的手工.劳动,转向复杂的自动化高科技发展,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为高科技发展奠定雄厚基础,这就需要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市场经济的主体——人也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前进不断更新改造发展自己,使自己具备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素质.由于市场经济能最大限度,最广泛的发挥人类自身潜力,这就使人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精神发展、心理素养、人格塑造得到充分表现与拓展.如果人的思想观念还滞留在旧的界限之内,不去解放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就无法与新的事物接轨,更不能在市场经济新体制所提供的广阔天地间遨游与进步.而改变旧的思想观念同样需要提高人的素质,在现实社会中,改革和发展市场经济所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人的素质与发展市场经济的矛盾.矛盾的本质就是发展市场经济的超前性与人的素质的滞后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艰巨的任务,从党的十四大召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构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及党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人们已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确立其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使之有效地调节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生活安定有序创造必要条件,是新时期加强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德治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雪峰 《中国律师》2001,(10):80-81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德治”理念的提出,是针对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正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完善,使原有的社会道德标准、人们的道德理念发生了变迁,需要在加强法治建设的同时,重视道德建设而提出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利益的合理化、独立性和正当性得到了道德上的认同,人们的合法利益越来越多的得到保障,物质利益的驱动作用不断强…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道德的生长点既不可能是儒家文化,也不可能是西方文化,而只能从现实中产生,这是唯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经济、私营经济都不能合理地生长出社会主义道德,而只有公有制经济才能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生长点。只有认清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我们才能真正认识现时代的社会主义道德问题,从而在价值观上趋于统一,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加强企业营销道德是企业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的需要。本文指出加强商业企业营销道德建设,不仅要分析、企业营销活动中存在的道德问题,还必须挖掘其存在的原因,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促进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而道德建设重在落实.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社会实践呼唤相适应的道德建设和法律保障.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应从哲学家的课堂和研究室走出来,积极参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实践中来,促进反腐倡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形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发展生产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0.
熊英  汪德平 《法制与社会》2011,(20):227-228,230
青年大学生道德、法律信仰的失落已成现实。建立有效机制,建塑一代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法律信仰是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实践需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法治建设,优化教育环境;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提高大学生道德、法律素养;倡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德治校、依法治校,使大学生在德治、法治校园环境里得到良好熏陶与充分实践;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1.
道德信仰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信仰被理解为对道德目标的信服与崇拜,它是对道德生活的超越性把握。道德信仰赋予道德以精神本体,同时又是人的精神生命形式。善恶因果链的断裂、两种明的冲突、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以及道德体系自身的缺失等导致了道德信仰危机。对道德信仰危机既要有忧患意识,又要持乐观态度。重塑道德信仰的基本途径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和道德法制化。道德信仰研究的存疑颇多,如,道德信仰能否科学把握,其理性与非理性如何统一?对道德信仰危机的否定性评价的标准是否具有自明的真理性?道德法制化与道德的自由精神有无冲突?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人的道德主体性与主体道德教育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人是道德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一切道德活动的内在依据。人的主体性在道德活动中的具体化,构成人作为道德主体的主体性,包括为“我”性、求善性、内在超越性、自由意志性、自我约束性。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是教育和受教育通过以道德化为中介的交往而实现的受教育德性自我建构的活动。主体道德教育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它以教育和受教育主体性的发挥为前提,以民主、平等的教育关系为保证,关注个体的需要,以培养生活中的道德主体为根本。  相似文献   

13.
道德阈限与道德教育的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彩平 《金陵法律评论》2002,31(6):27-31,37
传统观念认为:一个人“越道德越好”。事实并非如此,当道德行为超过一定的界限,会由于对他人理性自由的侵害而走向自己的反面,因而道德也有一定的阈限。道德教育,出于对人社会性需要的关怀,在现代已经不能仅由意图的“道德”而实现其初衷,所以,道德教育也有禁忌。道德教育的禁忌在不同的时代有所不同:传统表现为“自由”,现代则表现为“过多的干预”。  相似文献   

14.
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新世纪德育人性化走向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德育理念是德育的根本指导思想,提升德育理念是德育深层次改革的需要,是德育改革的最高境界,德育的人性化体现了现代德育精神,反映了新世纪德育的走向,它符合人的本性,也符合德育的本性,在对待的态度,方式上由物化走向人化,由灌输走向对话,由限制走向解决;德育本体应当与人的生命整体,与教育和人的生活整体融合。  相似文献   

15.
信仰的终极性决定了道德信仰的对象应当具有可普遍化的规范或价值.普遍伦理的诉求是重建道德信仰的前提,它既是经济和文化全球化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对市场经济难以避免的道德相对主义的积极回应.求异避同的传统单向思维是质疑普遍伦理的方法论症结.  相似文献   

16.
道德律是人们道德地生活的基本法则,唯有道德律才能提供一种道德生活,也才能使道德生活成为可能.我们的时代缺乏对我们生活的准则是否合乎道德法则的检视,康德的实践理性的基本法则--道德律给我们提供了可资思考的维度.康德实践理性的基本法则指出了一种道德地生活的可能性.道德是人之为人应有的生活方式,只有严格的道德规范,只有过一种严格的道德生活才是国民当下的道德选择,而伦理研究者的责任则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18.
"德目主义"主张将人类的美德形成具体的条目,在教育过程中把这些条目灌输给受教育者,以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德目主义"划分为不同的学派,有的强调以权威的言语作为衡量道德与否的标准;有的主张以自然作为道德判断的评价依据;有的把追求幸福作为衡量道德生活的尺度;还有的则将道德与否归因于理性的推断与思考.就知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而言,"德目主义"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价值.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德目主义"思维方式的缺陷桎梏了学生品德的发展,影响了学生人格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首先提出德商(Moral Quotient,MQ)的定义、计算公式和测评步骤。德商概念的引入以及由此推出的品德标尺理论旨在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