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索晓惠 《律师世界》2002,(10):36-37
生育保险是劳动者因生育子女导致劳动力中断,由此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其作用是在职工妊娠、分娩和机体恢复整个过程中提供身体保健、医疗服务及有薪假期,从而体现国家和社会对妇女在这一特殊时期给予的保障。一、生育保险的作用职业妇女既要从事生产劳动,同时也承担着人类自身繁衍的特殊责任。正是由于她们承担的这一特殊责任,她们不得不在一定时间内中断工作,去生儿育女。而女性的生育,使得民族得以繁衍,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因此女性的生育行为具有社会价值,而且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行为。况且妇女在怀孕…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出台,曾一度使人认为生育权是妇女的权利,男人没有生育权。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施行,其中规定的“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使传媒聚焦男人的生育权。2002年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了独生女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生育权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生育权问题的探讨,同时也对这一规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提出了质疑。从女性的生育权、男性的生育权再到独身女性的生育权,这一系列问题其实都伴随着一个基本的问题,即到底谁有权生育?生育权的主体是谁?一、生育权是否必须以婚姻关系的缔结为前…  相似文献   

3.
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而这时期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由较为封闭落后的状态逐渐被引入新的社会思想和西方化的行为方式,典型的东方思维逐渐渗透外来的所谓文明。就女性的角色转化这个层面而言,纵然社会一再推行新的家庭观念和妇女解放思想,但这一时期的女性角色转换还是没能在大时代中得到相应的体现。本文拟从宋美龄女士个人出发略探民国时期的女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玉玲 《证据科学》2005,12(4):286-288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出台,曾一度使人认为生育权是妇女的权利,男人没有生育权。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施行,其中规定的“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使传媒聚焦男人的生育权。2002年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了独生女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生育权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生育权问题的探讨,同时也对这一规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提出了质疑。从女性的生育权、男性的生育权再到独身女性的生育权.  相似文献   

5.
代孕是利用(一个)女性的妊娠能力帮助另外一个希望成为父母的人或夫妻生育孩子的行为。作为现代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副产品,代孕自产生之日起便受到广泛关注。尽管作为一种传统生育方式的替代已经长期存在,但其仍然是人类辅助生殖领域最富有争议的行为之一。目前,代孕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社会伦理问题,激烈的讨论导致代孕立法踌躇不前。  相似文献   

6.
韩邈 《法制与社会》2010,(11):249-250
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也造就了越来越多的独身女性。然而由于缺乏婚姻和家庭基础,当前独身女性在生育上还是受到制约的。女性独身是由一系列因素造成的,无论是主观意愿还是客观后果,其对生育的诉求都不应该被忽视,她们的生育诉求具有特殊性,既能满足她们的精神和情感需求,也给她们提供了充分的角色体验。但是一旦诉求成功,却也造成了其子女社会化的问题以及自身角色的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7.
妇女与自然之间有着天然、悠久的联系,由于妇女天性是自然的,妇女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杰出的女性还是生活中的女性,在处理"人类要吃饭与小鸟要唱歌"这一矛盾的过程中,在处理发展与环境的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无讼"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不仅是理论思想界崇尚的社会目标,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终极社会理想。这个伴随人类整个发展过程的理想目标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不仅如此,"无讼"中所蕴含的智慧和精神追求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即价值合理性。对"无讼"思想中的和谐理性追求这一问题的今昔探求,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本土的传统法律文化,有助于我们在关于法律本土化和法律移植这个问题上做出适合中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质疑"单身女性生育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祥健 《法学杂志》2003,24(5):70-71
2002年11月1日,《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施行.该条例第30条第2款规定:"达到法定婚龄决定终生不再结婚并无子女的妇女,可以采取合法的医学辅助生育技术手段生育一个子女."这一规定公布后,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立法者认为,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公民的生育权."有些专家也认为,这一规定,是对中国计生法的有益补充,"体现了对这部分人的生育权及女性独立自主的尊重."这一立法究竟对整个社会的意义有多大,尚待评估,不过,我们倒是从这一规定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看到了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
所谓生育保障,是指在承认并尊重生育价值及其社会意义的前提下,在一国范围内对生育行为实行宏观指导和综合保护,以保持人口再生产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保证国家的昌盛和民族的兴旺发达。由此可见,生育保障立法必须而且只能以两种生产协调发展的理论为基础,根据本国的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来确立其立法原则,否则,难以建立真正意义的生育保障制度。同时,由于生育的主要承担者是妇女,因此生育保障立法主要表现为对妇女的生育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保护。中国在正确确立其生育保障的立法原则,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探索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李香梅 《法制与社会》2011,(20):254-255
强奸,是指违背妇女意志,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进行性交,或者采用任何手段与不满14周岁的幼女性交的行为。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性对男性"、"女性对女性"、"女性对男性"性侵犯案例越来越多,根据刑法的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如此一来,上述三种性侵犯都不能以"强奸罪"论处,取而代之的是猥亵罪、侮辱罪等比"强奸罪"刑罚力度较轻的罪名。因此,将强奸罪的主体与对象扩充至一般主体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重新定义了正义的社会基础,他关于正义的原则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正义理念,为解决一系列的社会现实问题提供了指引。他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正义具有伦理性,他的正义观无论是在西方社会还是在当代中国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我们反思现阶段我国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特别是关于分配制度的思考,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付宇骄 《法制与社会》2010,(27):61-64,68
《妇女与国际人权法第二卷妇女权利的国际和区域视角》中有这样一段话:妇女在历史上任何时间都被买卖着,“但这些习俗似乎只是在更‘文明的社会’才变得更加明目张胆和商业化”。然而,人肉交易在社会和法律话语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之所以引用这段话,是想强调:之所以选择这个论证角度,就是因为虽然其他的法律因素也很重要,但对妇女人权问题的关注更加迫切。同时想说明:妇女人权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而这里从妇女人权与法律的角度探讨“代孕”这个问题,就要有世界性的视角。本文通过对“代孕”社会现状的了解、对“代孕”本质的理解、对“代孕”中的歧视和不公平现象的阐释,透视“代孕”中蕴含的女性人权与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吴艳丽 《行政与法》2006,(10):62-63
女性参与政治文明建设是妇女解放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女性参与政治文明建设,不仅是维护妇女权益的需要,还是促进社会公正、政治文明和社会均衡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妇女被称为"半边天"。这不仅仅是说明了妇女占人口一半的优势,更关键的是体现出她们存在的价值和巨大的力量。女性同男性一样肩负着改造社会、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重任,所以她们分享自己所应有的一切权利即人权,也是理所当然的,而妇女人权的保障问题研究分析自然也就在人类走向文明与进步的历程中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了。  相似文献   

16.
陈源静 《法制与社会》2011,(16):194-195
城市化和市场化的社会变迁对农村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农村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形成了我国农村独有的"留守生活方式"。留守生活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农村人口谋求自身发展的理性行动选择。本文以留守妇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留守生活方式的工具有限合理性和价值的不合理性,并就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一生活范式所带来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阳  杨述兴 《法制与社会》2012,(11):284-287
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独身女性.并且,随着经济的增长,文化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独身女性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传统的生育观念已不能适应新型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生育权的基础已经由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发生转变.新的生育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再加上社会的开放,域外文化因素的渗入,许多高学历、高收入、高素质的笔“三高”女性摒弃婚姻而选择独身,并且作为一个社会人她们一样有做母亲的心理需求和价值体现.独身女性是否有生育权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存在着截然对立的争论,本文主要探讨了独身女性的界定、独身女性生育权的含义及其内涵、独身女性生育权的性质、独身女性生育权实现的可能性、独身女性生育负外部性处理.  相似文献   

18.
妇女就业是妇女获得经济独立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就业问题日益显现出一些不容乐观的特点和趋势。面对日益严峻的女性就业形势,本文对中国女性劳动力的就业的歧视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国女性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印珊丽 《法制与社会》2013,(16):251+253
强奸罪不论是在我国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作为刑法中的一个重要罪名,这个罪名的出现保护了广大女性的性权利不被侵害。但随着社会的日益变化,随着人们思想的多元化,强奸罪的保护作用似乎出现了其无法保护的对象或者说无法触及的角落。一个突出的问题便是,女性能否成为强奸罪的主体。这个问题并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出现了太多的案例,让我们不能不对其加以深思。  相似文献   

20.
女性就业岐视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就业是妇女获得经济独立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就业问题日益显现出一些不容乐观的特点和趋势.面对日益严峻的女性就业形势,本文对中国女性劳动力的就业的歧视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国女性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