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威 《法制与经济》2009,(12):121-121,123
政府拥有的信息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资源,也是公民组织参与国家管理、维护自身权利、推进经济社会进步的不可或缺的条件。要使这些资源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水平和政府的工作效能,就必须大力提倡政府信息的公开与共享。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可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确保每个公民和组织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政府信息资源,保证政府机构有效、公正、透明地履行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政府在致力于建设阳光政府的过程中探索出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有效方式,《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的同时,一个敏感的问题随之而来,就是如何确定什么信息可以公开而不侵犯公民的隐私权,信息公开后,公民的隐私权受到侵犯应如何寻求救济。本文就这两个问题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政务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是当代法治社会发展的两大趋势,本文从政务信息公开的必要性、政务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权的冲突以及如何构建良好的信息公开制度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寻找到一个动态平衡和良性互动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3.
张坤 《法制与社会》2012,(24):34-35
我国200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本条旨在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同时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但由于法条规定的不明确,导致《条例》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政府公开信息侵犯公民隐私全和以保护公民隐私全的名义不公开政府信息等问题.因此,必须明晰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公民隐私权和公共利益的界定,增强《条例》的可操作性,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些地方法院向社会公开了对拒不执行判决的债务人姓名、住址、照片等个人信息,似乎能够解决部分执行难的问题:但此举也受到一些公民的质疑,认为法院这种曝光"老赖"隐私的做法,实际上侵犯了公民隐私权、名誉权等合法民事权利.笔者拟围绕隐私权的价值,时法院公开"老赖"个人信息的"曝光制度"加以评析,希望能为有效地解决执行难问题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5.
張建文 《中国法律》2012,(3):42-46,97,101
一、问题之提出:失去保护的隐私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淑以下简称《条例》)的宗旨,不仅在於保障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也在於在政府信息公开领域中保障前述主体对秘密性信息的权利,其中包括公民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6.
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需要一定的宪法基础和依据。文章从政府和公民权利两个方面讨论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宪法基础,认为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应尽的义务,而且政府信息公开是公民知情权和隐私权等宪法权利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曹晶 《法制与社会》2013,(13):61-62
近年"人肉搜索"侵犯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事件频发,严重侵扰公民的现实生活,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法律应当对"人肉搜索"的行为进行有效限制。本文中主要研究"人肉搜索"中网络用户侵犯他人网络隐私权的民事责任,尤其是多主体的复杂侵权过程中多个侵权主体内部如何进行责任划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个人信息隐私权的公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社会下,个人信息隐私权不仅受到来自私权主体的侵犯,而且因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和信息技术的变革,个人信息隐私权也受到来自公共部门的侵犯。因此,对个人信息隐私权进行公法保护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我国尚未有个人信息隐私权专门保护的公法文本。本文以保护个人信息隐私为基本出发点,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三国的比较考察,提出我国个人信息隐私权公法保护的初步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政府开始成为收集和利用公民信息的最大主体,公民隐私权遭到公权侵犯的风险随之加大,因此隐私权的公法保护模式逐步呈现和凸显。隐私权公法保护的本质,是要求国家在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隐私利益之间作出必要衡平。这种衡平需要从隐私权的效力位阶层级、公民隐私信息的价值指向以及公民的身份等三个维度来具体展开,因为这三个维度共同决定了个人隐私利益在何种程度上应当退让于社会公共利益。在区分和考量上述三个维度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设置绝对公法保护模式、严格公法保护模式、一般公法保护模式和弱公法保护模式等四种不同模式来展开对公民隐私权的公法保护。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会在制定《信息自由法》时,为了保护公民个人的隐私权,建立了两个《信息自由法》免除公开条款:即第6免除公开条款和第7(c)免除公开条款.但美国联邦法院在《信息自由法》司法审查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平衡信息公开的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权利益的隐私权保护框架,衍生出了最低限度的隐私权利益标准、《信息自由法》“核心目的”标准、“充分理由”与“合法推定”标准等三个原则.这三个原则是违反了立法者的意图和《信息自由法》的基本精神的.研究美国政府信息公开诉讼中知情权与隐私权平衡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诉讼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任洁  王碧琴 《法制与社会》2014,(11):238-240
本文针对我国隐私权保护的现状探讨了信息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对策:提出采取分类保护的方法实现信息隐私权保护的实质公平,分别对政府官员的信息隐私权保护、公众人物的信息隐私权保护、未成年人的信息隐私权保护、特殊人群的信息隐私权保护的方法进行了设想和论证;通过规范政府及优势机构对个人信息的搜集披露规则并通过行业自律规范的完善为信息隐私权保护提出具体设想。既充分保护公民隐私权,又不妨碍信息发展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2.
李云 《法制与社会》2010,(31):152-153
政府信息公开已经成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促进民主与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政府信息公开的过程中,公民个人的隐私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民主欠缺,法制的不健全,责任追究的不落实等都成为制约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如今当红的“人肉搜索”风潮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众追求社会公平公正的意识,满足了公民对信息批露公开公正的要求,但在“人肉搜索”中公开的个人信息,属于隐私权的范畴,“人肉搜索”过程中的不适当的行为很容易侵犯到他人的隐私权.本文通过对“人肉搜索”现象及隐私权界定的分析,探讨了“人肉搜索”侵权案件的法律适用依据以及司法救济途径,简析如何把“人肉搜索”这把双刃剑收为己用,真正做到对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财产公示制度是防腐倡廉的有效路径,由于政府公务员隐私权的二重性,财产公示制度具有正当性与合法性。在建立与完善财产公示制度的同时,要妥善处理好财产公示制度与公务员隐私权的关系。明确财产公示制度的公示主体与公示范围,厘清制度安排的边界与限度。通过财政共识制度的确立为廉洁政府建设奠定制度基石,进而为建构公务员法治思维与法治精神,推动公民尚法教育以构筑法治政府、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等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靳爱国 《法制与社会》2011,(23):221+242-221,242
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装置的增多,一方面维护了公共安全,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有关对公民隐私权侵犯的争议。本文阐述了公民在公共场所是否享有隐私权,以及公共场所视频监控系统下如何对公民隐私权进行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新闻自由作为宪法保护的基本自由,是基于公共利益为内容的.但在新闻报道中也普遍存在隐私权受报道权侵犯的弊端.在正义和公平面前,如何平衡新闻报道权与隐私权,使报道既满足受众的需要,又不侵犯公众的隐私权,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实生活中,人们既想要获知更多的信息,扩大自己的视野,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又不愿自己的私密信息被别人了解.与此同时,媒体为了满足大众窥视的欲望而将触角深入到各个方面,造成二者的冲突不可避免.本文就新闻报道权与个人隐私权的相互影响及如何构建彼此的和谐关系进行探讨,希望在新闻自由的前提下合理保护隐私权.  相似文献   

17.
网络的迅速发展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公民网络隐私权保护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本文简要分析了网络侵犯隐私权的形式,同时提出了如何保护网络隐私权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8.
徐艳茹 《研究生法学》2010,25(1):117-122
2009年的河南巨奖彩票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个事件的争议焦点在于是否应该公开中奖者的个人信息,由此引发了一场知情权与隐私权的较量。公法意义上的知情权的义务主体是政府或公共机构,而非个人;知情权对隐私权的侵犯须具有正当理由,而公众人物和虚拟的公共利益均不能成为对隐私权限制的正当理由。  相似文献   

19.
隐私是文明人的精神性人身要素,隐私权不受侵犯是文明人的基本需要,加强隐私权保护是人类进步文明的表现。注重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有助于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从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网络隐私权是传统隐私权的一种新的补充和扩展形式,本文从法律和其它方面论证了如何实现对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人肉搜索"产生了一系列的法律与道德问题,几乎已成为侵犯公民隐私权的代名词。本文从民法角度,首先对隐私权的概念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分析了人肉搜索对公民隐私权的具体侵犯。在此基础上,文中指出了我国隐私权立法滞后的现状。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在民法体系下给与隐私权专门保护、健全隐私侵权的法律救济、注重平衡隐私权与知情权等措施来完善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