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高薪养廉”亦被称为“以俸养廉”,国外已有成功范例。于是,论者意欲引进效法之声日隆。有学者提出,“从长远看来,高薪养廉制度是一个比较好的制度选择。”究其因由,有人认为在于“高薪养廉和赎职严办,这实际上是使廉政产业化,将廉洁政府连同优良环境作为商品,提供给消费者和纳税人。这正是现代化的特征之一。”但笔者倒是以为,“高薪”与廉洁之间并无必然联系,“高薪养廉”未必可行。从理论上说,  相似文献   

2.
论“片面共同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片面共同犯罪”的实质,刑法理论界争论不休。各学者的认识和观点不一,有学者否定“片面共同犯罪”。认为应以单独犯罪论。有学者肯定“片面共同犯罪”。认为这样有利于刑事责任的追究。反映在刑事立法上,大多数国家没有规定“片面共同犯罪”,而极少数国家规定了“片面共同犯罪”。我国1997年刑法对此也没有肯定,也没有单独成罪。  相似文献   

3.
论“直接适用的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5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冲突法学界掀起了一场“革命”——某些学者称之为“危机”。①它旨在改造传统的法律选择方法,抛弃以往那种概念论的冲突法体系,把工具主义和功能主义引入到法律选择过程中。与此同时,功能主义对欧洲大陆的国际私法理论和实践也产生了影响,并对其改造传统的法律选择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直接适用的法”就是表现之一。本文拟就该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一初步探讨,并和美国功能主义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有助于研究它对冲突法发展的影响和挑战。一、“直接适用的法”理论的形成(一)背景随着战后现代福利国家的兴起…  相似文献   

4.
适用与国际公约最接近的法律原则的正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各国广泛适用的国际私法准则是“最密切联系原则”,由于“最密切联系原则”本身没有既定的应用标准,法官在适用时的随意性很大,造成在处理国家之间的涉外案件时矛盾重重,所以我国海商法学者认为“海事国际私法不能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并且提出了“在国际海事法律关系中拟应选择和适用与国际公约最接近的法律”之准据法选择新原则(以下简称新原则)。适用与国际公约最接近之法律的原则新原则下涉外海事案件中当事人没有约定适用的法律时,适用法律的具体步骤是:(一)确定对海事争议有管辖权的各国法律,从而确定拟与公约进…  相似文献   

5.
“躲猫猫”事件发生之后,羁押于看守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监狱内服刑人的基本人权状况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从已有的相关探讨来看,着眼于体制层面的分析较多。比如:有学者论,看守所归公安机关管辖的制度性设计,导致看守所成为后者侦查职能的“延伸机构”,弱化了看守所原本的“保护”职能;1另有学者论,以“追诉犯罪”为职能的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存在共同利益,导致其在看守所监督不力,“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监督不到位”。2在此体制层面分析之外,有学者论,看守所或监狱管理人员对“牢头狱霸”采种程度的认可,是“躲猫猫事件”的直接原因。3不可否认以上分析的说服力,本文拟从“斯坦福监狱模拟实验”所得出的结论,分析该类事件,以完善此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6.
释“”     
释“”施谢捷甲骨文里有一个“从幸从支”的字,写作下揭数形:《甲骨文编》把它隶定为(下文用“△”代替这个字形),当作未识字附在“支部”之末”[1];后来学者引用到有“△”字的刻辞时,多只作隶定而不加说明,或释为“执”字”’;近年有学者撰文考释此字,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英美的一些法院判例和学者的文章中,常常提到一个“漂浮性法律选择条款”(floating choy of law clause)问题,并就该条款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加以评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种扩大法律选择自由的愿望,也反映出法院和有关学者对法律选择不确定性增加的担忧。  相似文献   

8.
论物权行为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我国物权立法日益迫近,而倍受各国学者称赞的被誉为物权法重要支柱之一的物权行为理论,却受到国内一些学者的责难。他们认为,物权行为及其无因性理论纯属“捏造”,“严重歪曲了现实法律生活过程”①,“承认错误的、甚至违法的交付也为有效”,“损害民法的公平和诚信...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私权论依托《TRIPS协定》的相关规定成为学界主流学说,而《TRIPS协定》中“private rights”可能的对译词不仅限于“私权”.将“private rights”翻译为私权是我国学者的一种学术选择,但“私权”这一符号隐含了可以优先于政治国家等难以被知识产权实践认可的潜台词,因而学者们对“知识产权私权论”添加了种种但书,然而这些但书因传播学的规律无法到达实践的领域,其后果是“知识产权私权论”在实践中被误读误用.在我国现实语境中,建议换一种翻译方法,选择一个更为价值中立的对译词,从而为建构更具有中国自主立场的知识产权学说作必要的理论铺陈.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可以说是“环保年”,从年初的“环保风暴”到不久前的“圆明园事件”,国家环保总局动作连连,吸引了社会大众与传媒的无数眼球。当我们身处一个急剧变迁的社会中,往往会因目不暇接的事件接踵而来深感迷茫,从而对事件的重要性与深远意义失去理性判断,而专注于事件本身的戏剧性,这或许是我们人类理性有限性使然,但这都为学者之所以存在提供了一个合法性。学者之殊与大众,正在其追求于理性的力量而能不为情绪所左右。为此,我们特约请几名中青年环保法学者对“环保风暴”进行理性梳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无自然法”说平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无自然法”说平议崔永东龙文茂*自梁启超先生1904年发表的《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提出儒家法思想即为自然法说以来,许多学者服膺之。但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力主“中国古代无自然法”,否定了中国古代有自然法的说法。这种观点似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赞...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在英美证据法上,证明标准一般称之为“standardofproof”,但有的学者也用“thedegreesofproof”来表述。前者通常被译为“证明标准”,而后者则一般译作“证明程度”或“证明要求”。从语义分析的角度来看,“标准”与“程度”、“要求”并非全然等值的术语,但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三者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其意均指对案件事实的证明所要达到的具体要求。笔者认为,证明标准、证明程度、证明要求三者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无伤大雅,但细究起来,其所包涵的意义的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证明要求…  相似文献   

13.
宽严相济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刑事司法政策。近段时间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和具体实现方式等问题已经成为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焦点。其中,不少学者从实体法的角度阐述上述问题,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作为宽严相济政策的理论依据,将“出罪化、轻型化、和非监禁化”作为宽严相济政策的具体实现方式,也有学者认为,宽严相济政策的内涵就是“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4.
金融防火墙是国内外学者在研究金融业务监管制度时常用的一个概念,其产生和发展与银证关系问题密切相关。某一国家选择银行与证券的分离体制(分业),还是实行银行与证券的合并体制(合业)是健全金融业务监管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最初的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银证分离”,再到美国1999年11月4日通过并已生效的GLEB法案(美国金融服务改革法案),  相似文献   

15.
石渝 《检察风云》2010,(12):15-15
【启示录】当中国学术被一些国外学者痛斥为"垃圾"时,我们不得不为中国许多所谓的学者汗颜,且更有必要学习了解国外经验。曾游学于欧美、在中国某一知名大学主持中西文化研究项目的著名外籍教授Dan Ben-Canaan(丹·本·卡南)博士在《环球时报》上撰文,痛陈中国学者学术不良现象,痛惜中国学者白白失去增进学术水平的许多机会,痛斥中国学者甘为“对他人的作品进行‘废纸再生’,做拼贴、改写,然后署上自己的名字”的“废纸生产者”。  相似文献   

16.
王厚祥 《中国司法》2001,(12):35-35
在普法工作中引进“专家讲法”机制,就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普法对象特别是领导干部和普法骨干经常参加社会上由专家、学者主讲的“法制讲座”,或适时邀请专家学者到科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和企业主办的“专题法制报告会”进行讲座。这应当成为“四五”普法工作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专家讲法能够在普法对象中产生强烈反响,源于3种效应。一是权威效应。目前,普法对象思想中存在的许多解不开的法律难题,需要普法工作者作有“说服力”的解答。而“专家讲法”恰恰就是适应了普法对象这一方面的需要。由于专家、学者信息广泛…  相似文献   

17.
自1996年初中国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略和战略目标,并经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确立为“法治国家”的社会秩序模式之后,关于中国社会秩序到底选择何种模式结构又一度成为一个学术热点。来自人类学、社会学和法学界的部分学者对作为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法律意识形态”的“法治国家”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挑战。而这一问题的实质在于对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状况的不同认识上。本文在介绍了费孝通先生40年代对传统中国社会秩序的主要特征———“礼治秩序”的观点之后,对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结构进行了分析,概括为“多元混合秩序”结构,并评介了两种不同的对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现实的认识。最后提出了作者关于“应然社会秩序”与“实然社会秩序”———这一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结构的认识方法和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两会”召开之际,关于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立法,再次成为一个公共热议题,一些学者通过各种方式,建议尽快制定官员财产申报的“阳光法案”,以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19.
刑事错案作为刑事司法活动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并未被所有的学者给予正视.否认刑事错案的学者认为,没有错案,只有违法审判。然而众多的学者还是赞成刑事错案这一说法.并给出了不同的概念。错案是错误的一种,刑事错案则又是错案之其一。中国古代和西方都对刑事错案有所研究,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点的刑事错案概念。可以将刑事错案存在的语境分为诉讼语境和诉讼外语境。在诉讼语境中,学者对刑事错案的概念有“主观说”、“客观说”、“主客观统一说”以及“三重标准说”等等。实践中,有些存在错误的诉讼情形不属于错案:漏罪、漏人情形,量刑偏重偏轻,存疑案件,一般性违反刑事诉讼程序的行为,被否定的正常诉讼行为.法律的变化导致刑罚变化.  相似文献   

20.
美国冲突法中的政治义务理论初探徐宇本世纪初期在美国兴起的法律现实主义运动在法律选择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在这次所谓的“冲突法革命”中,诸多学者从法律的工具性特征与社会控制的目的出发,猛烈抨击了传统的既得权方法,并提出了各种学说以期改良、替代传统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