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算改革渐入佳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端改革:将破冰进行到底 在2010年的预算报告中, "首次"、"首例"、"第一次"亮点频闪,让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及民众如若新风拂面. 政府预算外收入,成为了"开刀"的主要对象.在今年的政府预算报告中,首次公开披露了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并报告了落实全国人大监督意见的情况.特别是国务院首次向全国人大报告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安排,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打造"透明钱柜"事件回放:在2005年1月广东省人代会上,出现了一个可喜情况。一份打着"秘密会后收回"字样的《省级部门预算草案》,在2005年广东省人代会报到时,发到了代表们手中。代表们明显感到,掌握的预算审查材料更加详实了,从省级政府基金预算草案到578页的省级部门预算草案,从书面的名词解释到网上详尽的查询系统,一应  相似文献   

3.
《中国监察》2012,(1):51
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中办发〔2011〕22号)明确指出:"各级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部门预算和决算,以及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等方面的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公开的内容要详细全面,逐步细化到‘项’级科目。各部门要逐步公开出国出境、出差、公  相似文献   

4.
全国人大今年强力推进预算公开,要求经过人大批准的政府预算都要公开,其中包括中央各部委的部门预算。由此,中央部委的部门预算公开正式起步。继3月30日国土资源部率先公布其部门预算后,  相似文献   

5.
日前召开的池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首次对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计划进行审议,开创了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监督新途径。为进一步监督政府管好人民的“钱袋子”,打造阳光政府、阳光财政作出了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6.
官员特征与任期对其财务管理行为的影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问题。论文以中国省级政府为研究对象,主要关注省主政官员的更替、任期和年龄对政府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规模的影响。2007年我国建立了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制度,基于此,该研究收集了2008—2019年全国30个省份108位省长、90位省委书记的个人简历和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规模等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官员特征和任期对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受到不同时期晋升激励的差异性影响,省委书记和省长的更替、任期对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影响不同。省委书记的更替、任期对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存入规模存在正向影响,省长的任期对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存入规模存在负向影响。论文拓展了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分析视角,不仅揭示了我国地方政府官员特征与任期对预算政策制定的影响机制,也剖析了政府官员不同时期的政策偏好及行为选择的内在逻辑。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官员特征与任期是解释我国预算政策制定方向变化的重要变量,为我国进一步完善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制度和干部人事任用制度提供了路径启示。  相似文献   

7.
政府预算是政府财政的收支计划,是以收支平衡表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政府预算一经制定,便不能随意更改,没有特殊原因,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我国宪法、预算法、监督法等法律规定.政府必须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预算的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必须接受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即政府部门要花多少钱、怎么花,要编报预算,经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因此,对政府预算监督成为人大监督的一项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8.
人大的预算监督作为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其代表全体国民制约政府财权、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然而现实中,人大的预算监督权力在诸多环节都未得到充分、有效的行使,存在被架空、被虚化等问题,这与人大在预算监督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极不相符.本文旨在从深层次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寻逐步实现我国人大预算监督实权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韩洁 《法律与生活》2014,(20):64-64
正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完成实施20年来的首次大修,并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详细解读了新预算法,并指出六大亮点。楼继伟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此次修改突出预算的完整性,政府全部收支要纳入预算管理;遵循预算公开原则,强调预算必须接受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0.
庄立权 《江淮法治》2013,(11):54-56
一、关于全口径预算决算概念提出的思考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第五节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第(一)项"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中提出,"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从这项要求在报告中摆放的位置不难看出,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不仅属政治范畴,同时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一项重要任务。回顾一下历史,我们知道,加强对预算决算的审查监督最早是党的十六  相似文献   

11.
程洪野 《江淮法治》2014,(21):57-58
正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全口径预算的概念。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近年来,理论界对"全口径预算"的概念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各级权力机关和财税、审计等部门也进行了积极探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全口径预算"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预算的审批监督,是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民主权力的体现,是对执行机关在预算工作中依法进行的制衡和约束。政府预算形式上记载的是政府的收支。实质上反映了政府的施政方针,人大对预算草案的审查,就是审查政府施政方针是否正确、妥当、可行;对预算草案的批准,就是从法律效力上对政府施政方针的承认。  相似文献   

13.
政府性基金的设立是政府性基金运行的基础,也是决定政府性基金是否具有合法性与正当性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政府性基金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之一是设立过程中的合法性与正当性欠缺。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的设立为视角,对政府性基金进行法学分析,可以发现政府性基金法律关系是政府与特定群体之间建立的一种金钱给付的权利义务关系。应从实体与程序两个方面对我国政府性基金设立制度进行完善:从实体方面,政府性基金的设立需要满足设立法定与授权明确原则、比例原则及法律地位对等原则;从程序方面上,应建立包含特定社会群体、政府和专家共同参与的三方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4.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推进政府预算公开。3月20日,财政部在其官方网站正式公布了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查批准的2009年中央财政收入预算表、中央财政支出预算表、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表、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  相似文献   

15.
曹众 《法治与社会》2013,(12):18-19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原文阐述。这十八个字,对于预算绩效的管理与监督,开启了纵深践行的信号,也阐明了行进的原则与方向。  相似文献   

16.
孙瑞灼 《江淮法治》2010,(13):44-44
在深圳市人大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对2010年部门预算专题审议会议上,市水务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两部门交出了两份在代表看来结果不同的答卷。市水务局预算报告遭人大代表集体“炮轰”,而市场监督管理局预算报告则被参会代表盛赞。  相似文献   

17.
"一台电脑的使用期限至少5年,但预算报告中年年都有购买电脑等办公用品,出于什么考虑?""‘三公经费’要列明细,不能像以前那样模糊,必须要写清楚会议费、培训费分别是多少."日前,部分湖北省人大代表对湖北省民政厅2014年度预算的各项项目进行审查,首次进入审查目录的"三公经费预算"成为众代表"盘问"最仔细、最详尽的对象.(据1月18日《中国青年报》). 今年以来,各地在三公经费的节约上捷报频传,一些地方动辄宣布将一些三公消费压缩百分之几十.不过,控制三公经费,靠这种多拨款多节约的方式,显然不行,必须深入到政府预算审查层面,将政府的财政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眼下,各地两会纷纷召开,因此,作为人大代表,能否在通过政府预算的有效审查,实现对三公经费的有效控制,无疑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8.
刘倩 《法制与社会》2011,(4):158-161
人大的预算监督作为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其代表全体国民制约政府财权、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然而现实中,人大的预算监督权力在诸多环节都未得到充分、有效的行使,存在被架空、被虚化等问题,这与人大在预算监督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极不相符。本文旨在从深层次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寻逐步实现我国人大预算监督实权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9.
美拉 《法制与社会》2013,(26):183-184
人大预算监督的实质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预算的审批和监督其执行。做好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对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规范政府的预算行为,推进政府依法行政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预算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我国预算监督体制概况以及我国人大预算的几种基本的监督方式。从而进一步说明,在实践中行政权对我国预算监督的影响表现在对预算监督主体,人大会议程序,预算监督活动,监督权以及知情权行使等方面。最后,对减少行政权对我国人大预算监督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信息点击     
《法治与社会》2015,(3):34-35
西乡人大:五项措施强化预算监督近年来,西乡县人大常委会强化对财政预算的审查监督,多措并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建立制度,以制度规范预算监督。《监督法》颁布后,该县人大常委会在总结过去对财政预算工作监督的基础上,拟定了《西乡县预算审查监督办法》,经广泛征求意见后提交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公布实施。该办法中对政府财政预算的编制、人大常委会对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审批、非税收入监督、听取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工作报告等作了具体规定。后又根据财政综合改革的推进和财政管理的需要,增加了人大常委会审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