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程启芬  秦锐 《公安研究》2004,(10):48-52
银行承兑汇票是犯罪分子诈骗金融机构的主要工具之一。签发无资金保证的、真实的银行承兑汇票诈骗金融机构,出票人及贴现申请人等同伙应当认定为票据诈骗犯罪,有关金融机构或者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也应当区别情况追究行政责任,或者追究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
金融诈骗犯罪是经济犯罪活动中危害最大、影响最深的犯罪。文章分析了近来金融诈骗犯罪出现的一些新的动向与特点,以及当前金融诈骗犯罪的主要成因,提出了要充分认识到打击金融诈骗犯罪的重要性,加大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公安机关办案能力和执法水平等四条对策。  相似文献   

3.
论《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的适用李兴安为了惩治伪造货币和金融票据诈骗,信用证诈骗、非法集资诈骗等破坏金融秩序的犯罪,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简称《决定》),它以24条的篇幅对现行刑法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4.
金融票证的诈骗与防范○克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在频繁的经济活动中,金融票证对加快流通起了便利和快捷的重要作用。然而,利用金融票证诈骗犯罪也应运而生,且呈上升趋势,给金融秩序造成严重危害。金融票证诈骗的主要特点:1.涉案金...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用票据进行支付和资金清算的交易越来越多。由于监管制度不全,利用票据进行诈骗的犯罪也日益增多。文章论述了票据诈骗犯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票据诈骗犯罪的手段及特点;票据诈骗犯罪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提出了在票据诈骗案件侦破过程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来,金融票据诈骗犯罪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 1997年是金融系统“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年。而引人注目的金融诈骗罪也首次出现在修订后的《刑法》中。 面对票据,千万擦亮你的眼睛。  相似文献   

7.
打击金融诈骗犯罪刻不容缓刘艳芳打击金融诈骗犯罪刻不容缓《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章第五节规定:金融诈骗罪包括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和保险诈骗罪共8个罪名。刘艳芳1997年12月4...  相似文献   

8.
金融诈骗犯罪的被害人具有较大的被害性,这是由金融行业特点、特殊的被害社会环境、金融机构内部违法犯罪严重及金融诈骗犯罪的特点所决定的。金融诈骗犯罪得逞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犯罪人多么狡诈,其骗术多么高明,而是被害人自身的一些弱点和不良状况为被害提供了契机。因此,治理和预防金融诈骗犯罪的根本的有效措施是被害预防,即先前地消除或者减少被害要因和被害情境,加强被害人的抗御能力。对金融机构而言,加强内控,消除和减少内外牵连的被害因素是安全保障的最有效措施。金融诈骗犯罪典型的被害模式和被害结构中主要的被害环节是被害预防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9.
常见的金融诈骗手段包括伪造、变造、签发空单、骗取票证等,具有实施犯罪前的预谋性,诈骗实施过程中的智能性和迷惑性,金融诈骗后果的严重性等特点。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的“失衡”与“无序”是金融诈骗犯罪的特定社会原因;行业的积弊和无序是金融诈骗犯罪的行业特殊原因。对金融诈骗犯罪的预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包括:社会性预防──强化制约金融诈骗的社会控制;规范性预防──加快金融法规的建设步伐;机制性预防──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厦门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10.
票据作为市场经济中重要的清算支付工具,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在金融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金融制度的不够完善、风险防范意识差、鉴别票据的真伪技术落后等因素,使票据犯罪现象已成为一个影响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票据犯罪的概况、票据犯罪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提出金融业、银行业、社会各界及司法部门对票据犯罪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贷款诈骗犯罪是金融诈骗犯罪中最常见的诈骗犯罪之一。防范贷款诈骗犯罪,从司法角度来讲,就是要有效地打击惩处贷款诈骗犯罪,充分发挥刑法的威慑作用,将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结合起来,从而减少诈骗犯罪行为;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来说,要加强教育,提高整个金融工作人员的队伍素质,减少和防止内部工作人员犯罪,加强工作责任心,减少工作失误,不给贷款诈骗行为人以漏洞可钻。一、加强银行经营中的法律保护手段 1.重视法律事务工作机构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有利于银行维护自身利益。强化银行内部法律事务工作,包括建立相应结构,配足相应的人才,并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对于重大资金投向及涉外业务等都必须进行法律审查把关,以堵塞经济行为中的漏洞,规范经济活动中的不规范行为。要培养和发展银行自己的律师和法律事务工作者,以适应商业银行依法经营管理和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营方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金融诈骗犯罪是所有以诈骗方式危害金融秩序犯罪的统称,是金融犯罪的一种。它兼有金融犯罪和诈骗犯罪的特征。金融业务的专业性和诈骗心态的复杂性,是公安机关打击这类犯罪在执法上的难点。如何准确认定金融诈骗犯罪,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司法实践问题。 一、认定金融诈骗犯罪的基本要件 金融诈骗犯罪作为一类犯罪,它具有以下构成要件: 1.金融诈骗犯罪侵犯的客体是金融管理秩序。根据刑法学的客体分类法,这一特征从本质上决定了它是金融犯罪的一种,而不隶属于诈骗犯罪。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习惯把它与传统诈骗相比较的思维定势,在一定  相似文献   

13.
王洪龙 《前沿》2012,(19):78-79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的放开,金融领域的各种犯罪现象日益突出.我国现行金融诈骗犯罪的构成模式属于传统诈骗犯罪的立法模式,即结果犯模式.这种立法模式不利于打击金融活动中的各种虚假欺诈性犯罪,我国刑法有必要建构结果犯加行为犯的金融欺诈犯罪构成模式,以维护金融秩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金融欺诈案件迅速增加、损失日益加剧,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金融领域内的欺诈犯罪行为也在蔓延,且呈迅速上升之势。可以说,金融诈骗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犯罪活动中危害最大的犯罪类型之一。为了打击金融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权益、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国家经济安全,应注重相关的立法与执法、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打击金融诈骗犯罪,从而有效遏制金融诈骗犯罪的产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5.
签发了空头支票就一定构成票据诈骗吗我国《票据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等将签发空头支票列入禁止行为之列,但签发了空头支票并取得了财物却不一定构成票据诈骗罪。票据诈骗、金融凭证诈骗、信用证诈骗的刑法条文没有规定必须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与其他诈骗罪相比,票据诈骗似与信用证诈骗一样,有行为犯还是目的犯的法律之争。笔者认为,票据诈骗法条中虽未要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规定了“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的”。要“骗取财物”,行为人主观上必须为故意,过失不可能构成,而“骗取财物”的故意内容,应包含非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金融票据这种替代货币结算的支付工具,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一些贪财图利的不法之徒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犯罪活动也日益突出,其社会危害性极为严重。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票据诈骗罪及其法定刑。运用刑法法律武器严厉打击票据诈骗犯罪活动对于保护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保护公私财产,维护金融秩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票据诈骗罪适用的几个问题作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银行承兑汇票具有远期付款、银行承兑、无限背书、大范围使用等特点。利用伪造银行承兑汇票犯罪主要表现为 :骗购工商企业的商品实物和定金 ;诈骗银行的钱款 ;克隆银行承兑汇票 ,调包骗取工商企业贷款等。防范和打击该犯罪的基本策略有 :金融系统要加强贴现业务管理 ;企业有关人员要掌握相关知识 ,增强防范能力 ;公安机关侦破人员要强化金融票据知识培训 ,提高识别侦破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然到来。大数据技术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新型的金融诈骗犯罪。大数据时代下,金融诈骗犯罪存在着假借金融平台外衣、利用随机数据团组、责任影响因素多元、社会危害组成复杂等特点。当下金融诈骗犯罪唯数额论的单一构罪标准存在着无法全面反映金融诈骗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无法应对风险社会下的新型风险、刑法条文内部规定欠体系化等明显缺陷。基于此,对大数据时代下金融诈骗犯罪的构罪标准进行修正、构建金融诈骗犯罪多元化构罪标准迫在眉睫。具体而言,在修正金融诈骗犯罪的构罪标准时,除了数额因素外,还应当关注金融诈骗行为的影响范围,以及加重情节中的其他认定因素。同时,以大数据时代下金融诈骗犯罪构罪标准的修正为切入点,刑法应当对大数据时代新的犯罪形式、态势进行充分的回应,从改变金融刑法的立法范式、注重对涉数据犯罪链的整体打击、提倡"软法"之治与刑法谦抑性的坚守这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修正,以达到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金融犯罪发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部位和动脉系统,所以,比一般经济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和经济破坏力,尤其是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的频繁发生,成为近年来发生在金融领域内波及面广泛、社会危害性严重、在金融犯罪中增长最快的高频犯罪。文章从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多个层面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有利于金融机构完善信用卡管理与防范制度、有利于公安机关提高侦破诈骗类案件的破案率。  相似文献   

20.
由于金融诈骗犯罪行为的复杂性、动态性和延续性 ,在不同的犯罪阶段、财物运动的不同状态中 ,数额有着不同的内涵。明确金融诈骗罪的数额必须弄清金融欺诈活动的行为过程及财物运行状态与行为性质认定之间的关系 ,即金融诈骗犯罪的客观方面与既遂标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