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社区矫正有利于罪犯回归社会,降低了重新犯罪的发生率。但是,社区矫正对象还存在重新犯罪的情况,究其原因,既有社区矫正对象自身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社会交往不良、心理因素复杂、犯罪的职业化等因素,也包括社会歧视、教育欠缺、社区矫正工作方法不当、监狱行刑效果不佳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刑法修正案(八)》首次从法律上明确肯定了社区矫正制度,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矫正工作从此有了法律依据。目前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已基本纳入社区矫正,随着非监禁刑监管方式的变化,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从社区矫正工作的角度对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对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和谐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保障社区安全,预防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是其首要任务。因此,社区矫正监控机制的建立与实施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内容。正确认识社区矫正监控机制的内涵、体系,并完善我国社区矫正监控机制是矫正工作者应当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刑法修正案(八)》首次从法律上明确肯定了社区矫正制度,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工作自此有了法律依据。随着非监禁刑监管方式的变化,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对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索预防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的途径和方法,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区矫正有利于治理犯罪人重新犯罪,但社区矫正并未完全杜绝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其因素很多,但补偿心理、不公平观、耻辱感、焦虑恐慌心理、人格障碍困扰、抑郁悲观心理以及自卑自弃心理等因素对社区矫正对象重新走上犯罪之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各地开展的社区矫正工作中,涉及风险评估的相关制度正在建立。基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状况和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的迫切需要,可以先行设计出一套《社区服刑人员风险评估测评量表(试行)》。通过该套量表的测评,大致可以确定出每个服刑人员的危险程度并进而确定对其进行工作的重点,从而有效地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是确保刑事案件得到公正处理的程序设置。建立社区矫正行刑中的回避制度,使得在社区中服刑的矫正对象能够得到公正、公平的刑罚惩罚,受到公正、公平的处遇,这也是程序公正的必然内容。针对矫正对象与社区行刑执法人员以及矫正社会工作者之间的特殊关系而实行回避,是保护矫正对象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也是社区矫正行刑制度完善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质量提升体系建设——基于预防重新犯罪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区矫正仍处于低层次发展状态,社区矫正的规模不断扩大,基层司法所的压力不断增加,给预防重新犯罪带来更大压力。为此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效果和质量,在预防重新犯罪机制上发挥积极作用的具体策略有:建立统一的刑事执行体系,继续强化社区矫正分类管理,加强社区矫正的惩罚属性,进一步落实教育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9.
重新犯罪风险评估是罪犯出监前和社区矫正前的重要环节。重新犯罪风险评估中的难题是如何选取预测效度高的指标。提出重新犯罪风险评估模型,引入内隐联想测验方法,并指出犯罪人刑满释放前的敌意态度、特定的人格特征、犯罪风险知觉、社会适应性,可能是预测重新犯罪风险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的社区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不断进步、刑事政策日趋理性化的重要标志,它对于提高罪犯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促使其顺利回归、适应、融入社会生活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然而,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刑罚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势必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需要探索和研究。因此,应认真总结试点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逐步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现代化行刑理念的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非监禁的行刑方式,社区矫正对预防青少年重新犯罪和使其顺利回归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其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这一制度对青少年犯的适用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国的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正处在探索发展阶段,应尽快制定专门法律,建立和健全相关管理机构,完善专职矫正工作者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机制,在执行方法和地点上尽量多样化、合理化,形成"预防一教化一惩戒"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概念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区矫正的理论中,对其概念的研究是核心问题和首要任务,也是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制度的前提和基础。社区矫正,是以司法判决为前提,以特定罪犯为适用对象,以社区为施行平台,以注重刑罚效益为导向,整合社会各方力量,旨在矫治的一项刑事执法活动。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的社区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矫正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不断进步、刑事政策日趋理性化的重要标志,它对于提高罪犯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促使其顺利回归、适应、融入社会生活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然而。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刑罚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势必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需要探索和研究。因此,应认真总结试点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逐步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现代化行刑理念的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4.
鉴于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极容易在鱼龙混杂的监狱中受到监狱亚文化的侵蚀而形成"监狱人格",导致其再次触犯法网。社区矫正因其具有非监禁性、社会参与性等特点,可以更有效地矫正未成年人犯罪心理、预防重新犯罪。尽管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立法空白、保障机制及专业的矫正方法欠缺等问题。因此,如何完善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是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制度作为非监禁性的刑事执行方式本身就具有理念人文性,将制度的理念人文性具化为现实人文性则需要在社区矫正实践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当前社区矫正实践人文缺失体现在管理的不统一性和机械性。社区矫正实践的人文追求在于将人文主义作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逻辑起点,遵循保障社区矫正对象人权的原则,对社区矫正对象施以人文性矫治。通过完善社区矫正相关法律法规、强化保障社区矫正对象人权的实践价值导向、确保矫正执行的宽严有度、建立健全社区矫正执行监督机制等措施,以深化社区矫正的人文向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制度风险,这种风险集中表现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随意性,从而导致对正当程序的违反和对公民权利的侵害。检察机关加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不仅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充分的理论基础,而且更是控制社区矫正制度风险的应然选择。目前我国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不足,客观上增加了社区矫正的制度风险。因此加强和完善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已成为社区矫正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体现人类文明的刑事执行方式被引进我国,无疑体现了我国社会的文明进步。社区矫正的根本目的是预防犯罪人重新犯罪,然而,任何一种事物受自身条件和外部因素的限制,其功能都是有限的,社区矫正也不例外。受刑罚理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刑事政策的实施效果、我国当前政府组织模式和社区建设现状等各种条件的制约,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社区矫正并未达到政策制定者所预期的政策目标。应当以近几年在我国起步的社区矫正工作为媒介并且结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探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对教育改造未成年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对如何完善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进行思考,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建立对于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保障良好的教育改造效果、实现国家行刑资源的有效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存在法律规范缺失、社区矫正适用率不高、社区组织基础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应该通过逐渐完善社区矫正立法、创新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拓展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积极推进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应有的功能等途径,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9.
审前调查评估制度作为社区矫正前的一项重要的制度设置,是社区矫正的准入口。目前《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文本表述与现实操作之间存在很大张力,需要重新反思这一制度的内核、理论支撑及其司法意义。审前调查评估制度应当在立法方面进一步完善,应当将其设置为必经程序,同时应当限制法官在量刑环节的自由裁量权,增加调查评估报告的影响权重,建立备案制度,并与重新犯罪建立勾连,推行责任倒查机制,这样才能在制度设置上更好实现权力制衡,为社区矫正在我国顺利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在平安建设中有重要意义,对此展开研究是有意义的。我国现在正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分析其价值是必要的,社区矫正体现人道主义,反映公平正义,节约司法成本,所以在中国建立社区矫正制度是应该的。平安建设中进行社区矫正要树立法治理念,加快我国社区矫正的立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创建和谐社区;要重视矫正对象的心理矫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